【读好书·攀高峰】扎谈3:喜剧是文学艺术形态之王(上)

标签:
文化杂谈喜剧小说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3>
喜剧是文学艺术形态之王(上)
袈裟南台
上文《趣为文学艺术美之王》谈到文学艺术之美在“真,活,情,趣”,其梯级顺序为“真为庶民活为将,情为宰相趣为王”。这可以见出,文学艺术之美,主要在“情和趣”。“情、趣”是文学的特权,也是文学之美的主将。
那么,从文学形态来看,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理上说起来,各形态似应平等,但实际上却有高低之分。为什么?王冠和秀才帽的差别,不仅在制作工艺,更在使用者的身份。
文学形态主要有“正剧、悲剧、喜剧”三种,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文学之美的四大主力“真,活,情,趣”就是文学人才,“真”是庶民,“活”是大将,“情”是宰相,“趣”是国王,“正剧、悲剧、喜剧”谁抢得的人才多分量重?且来看。
什么是“正剧”?打个比喻,写小说都有故事铺陈,比如有个小说写了这么个故事:一贫家美女,遭富家恶少欺凌,贫女及家人悲愤之极,但因富家恶少有钱有势,与司法官员有勾结,他们无处讲理,就在贫女正准备投河自尽之时,有一侠士出来替他们刨打不平,将恶少痛打了一顿,还强令富家拿出很多钱来赔付贫女家,侠士还保贫女与男友远走高飞,故事圆满结局。这就是“正剧”。
正剧的重点是“是非观”,经营故事也是为了印证其是非观之正确。为了让人信,故事的“真”是必须强调的;为了吸引人,故事要鲜活,要完整,要曲折,要跌宕起伏,所以“活”是其经营重点;与“是非”关系不大的“情感”在它看来是赘笔,更没有闲心幽默调侃,所以正剧的“真”与“活”一般都会浓墨重彩,因担心“情、趣”掩是非,即使有也是少量份。
“悲剧”呢?还以上述故事为例,贫女美色,富家恶少派人持礼求亲,但贫女早有心仪之人,不爱钱财爱情义,恶少求亲不成,派人打死了贫女男友,强抢贫女,侠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情况比前复杂,富家不仅钱多势大,还是当道官员,家丁众多,侠士出手,非但没有伤着恶少,还被其家丁打死,贫女绝望,投河自尽,贫女父母悲愤交集,双双丧命。官员势大,伙同司法媒体,造了个歹徒劫色劫财伤人性命被打死的假新闻了事。这就是“悲剧”。
“悲剧”的重点在“动情”,要营造用情感打动人的气氛,所以悲剧不仅有“真”有“活”,还有“情”,抢得的文学之美人才数量比正剧要多,分量也比正剧更重。所以要论其“美”之程度,悲剧高于正剧。
什么是“喜剧”?还以上述故事为例,恶少觑觎贫女美色,求亲不成,上门相抢,侠士想拔刀相助,但眼见对方人多势众,若以力敌肯定吃亏,他心念一动,有了主意,便笑嘻嘻上前,假扮算命先生,为恶少掐算婚姻,说这桩亲事有麻烦,你二人命相不合,强合肯定有问题,两人非得有一个出事,就看谁的命硬;一边吓唬恶少,一边暗教贫女装疯,故意抹黑了脸,还在厕所里滚脏了衣服,出来直奔恶少,说她高兴疯了,等不及洞房花烛,当下就要与恶少相通,恶少一见此景,早没了喜好之心,又被贫女身上秽物熏得恶心,立即掩鼻而逃,从此再不来看第二眼,贫女与情人得以远走,结局圆满。这就是“喜剧”。
我对喜剧的定义是“嘻笑着把张冠摘掉,将冠下李裸给人笑”。这是说“喜剧”重点在“撕破伪装”,然而,撕掉伪装本身就是故事之趣,撕掉的手段还要幽默,要嘻笑着撕,最后的结果还要让人笑。所以“喜剧”极其显明的特点在“让人笑”,“趣味”成其经营重点。文学之美的“王爷——趣”,终于被喜剧请出来了,国王所在都市是“首都——都市之首”,美王所在形态就是“形态之首”。能请动“王爷”,“宰相、将军、庶民”自然不在话下,文学艺术之美的“真,活,情,趣”四员大将悉数被喜剧收入营中,成了三形态中抢得人才最多的,还有王爷加盟,这是喜剧是一切文学艺术之王的原因。
但要注意,这是理想状态,现实中不一定全做得到,可即使作者照顾不全,喜剧没有“情”(这是现实作品确实常犯的错误),但“趣”是绝不会少的,“真,活,趣”的文美程度仍然高于悲剧的“真,活,情”,因为“趣是王”,而“情”只是“宰相”。这优势悲剧不可能有,悲剧一“趣”就不是悲剧了,所以“趣”几乎成了喜剧的专利,这是喜剧高于悲剧,成为文学艺术宝塔金顶、文学艺术形态之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