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攀高峰扎谈】2趣为文学艺术美之王

标签:
文化喜剧小说杂谈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2>
趣为文学艺术美之王
袈裟南台
文以载道,要成为“世界之最”的好书,“文”与“道”都必须达最好。这须分别说,先说“文”。
“文”是形态,以“美”为好。这道理连动植物都懂,孔雀开屏就是动物展示美丽以吸引异性;花也以美和香来招引蜜蜂蝴蝶,人为了传播自己的道也要把文打扮得美丽,道理是一样的。
但文学没有作用眼睛的色彩形态,没有作用耳朵的音韵,没有作用鼻子的香,没有作用舌头的味,没有作用身体的柔软,只能用文字意作用于人的意识,如何吸引人?不抄美学家的妙文,不掉书袋,我写小说,只从小说创作的实践中说点个人体会。
首先得用“真实”让人相信。说假话没人愿听,所以人在听传闻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问一句“是不是真的?”讲的人为了让对方相信甚至会赌咒发誓说是真的,是他亲眼所见等等。“真”才能让人信,才能留住人。真是基础,是刚及格,还算不上美,但不真就与美无缘了。
其次是“活”。“活”比“真”要高。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活的总比死的美,死东西僵硬无生气,就不美;一朵鲜花,在植物枝头上时美丽,人见了就喜笑颜开,会站对面欣赏一会儿;倘折下来放一放,太阳一晒,蔫了干了就不美了,人见了会叹息不会欣赏;一只小狗或小猫,活着时活泼可爱,跑来和你亲热,人不免会想抱在怀里亲一亲,死了就没人再愿抱,还怕它传染疾病,得挖个坑坑埋掉;你问问谈恋爱的年轻人,都愿找活的,没人愿找死的谈,死的也没法儿谈;所以“活”就是“美”,是美的开始。你写小说塑造一个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读小说的人就喜欢,说塑造得好,不活就没人喜欢了。“喜欢”对意识的刺激比“相信”更进一步了。
第三是“有情”。有“情”比“活”更高一些。比如你家里养了小猫或小狗,你下班回来它一下就跳起来跑你跟前摇尾巴,你就喜欢,会和它逗着玩会儿,如果没有情,你下班回来它看见只当没看见,没有任何表情,也不理你,你给它喂食喂水,它也不感恩,你可能就对它有意见了,常此以往,你可能就没有耐心养它了;再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你的子女,对你感情很深,你就心里时时刻刻想着他们,可如果换成欧洲的白人或非洲的黑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双方没有感情可言,你就不可能时时刻刻惦记他们;再比如你的爱人,谈恋爱时两人如胶似膝,一阵儿不见都思念得不行,结婚以后,被柴米油盐折磨得彼此感情隔膜了,就思念得慢了,完全没有感情的那一天,还有可能闹离婚,有的家庭常常被第三者拆散,就是“情”字惹的祸。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有“情”就是美的,无情就不美。那些失去感情的一方并没有死,还在他们“活”着时就失去吸引力了,可见“情”作用于意识的强度比“活”更重。
第四是“有趣”。“趣”比“情”字更高更上。人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可见“趣”字的难得。现实中也不难找到例证。比如单位上有三场活动,一场听领导报告,一场参加烈士追悼会,一场看相声小品晚会,这三场活动让各人自己选择,选哪个的会比较多?多数人可能会选相声小品晚会,为什么?因为相声小品晚会最有趣。再比如你找爱人,如果对方其他条件都相同,也都对你有感情,但一个有趣,一见面就惹得你笑个不停,另一个无趣,见了面或者不吭不哈,或者说一些淡而无味的话,两人在一起直想打瞌睡,你最终会选哪个?多数会选有“趣”的,可见“趣”字比“情”字更重。再比如,动物多是有“情”的,有的情还很深,电视节目中有那么个镜头,一只小鹿过河,刚到河中间,一只鳄鱼游过来要咬小鹿,在河边看着小鹿渡河的鹿妈妈立即跳进河中,站到小鹿和鳄鱼中间,让鳄鱼来咬它,以保护小鹿安全过河。这个“情”也非常深非常感人;但谁听说过会讲笑话的动物?动物不会讲笑话,不会幽默,不会调侃,不会揶揄,这些有“趣”的东西只有万物之灵的人会,这充分说明,“趣”比“情”更高更上,作用于人意识的强度更重,也就是比情更显得美。
综上所述就可看出,文学之美主要在“真、活、情、趣”四字,其作用于人意识的强度依次是:“真”让人“相信”,“活”让人“喜欢”,“情”让人“动心”,“趣”让人“开心”。这也是文学之美的顺序:“真是庶民活为将,情为宰相趣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