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如《中国书法与音乐谈》
(2023-04-14 16:05:08)
标签:
时尚文化教育娱乐 |
分类: 王老师讲堂 |
撰文 王菊如
(上)
上一次课,我和大家谈了中国书画文化,其中谈到书画与姐妹艺术的关系,只是一个提纲,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天借音乐欣赏讲座,谈谈
书法与音乐的关系
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上相似,二是文化心理(审美、人文)上的相通,后者是深层次的。
这些问题,许多人也在研究,有同识,有异论,智仁互见。
大家一定听说过:“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声的书法”。
一、先从形象层面上看:
凡艺术,都有形象。在形象层面,书法和音乐的互同性,主要因为世界万物都各具有多样性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
(1)时间连续性,书法和音乐一样具有时间连续性,
一支歌,一首乐曲,是不能演唱半首,弹奏半曲,而等到明天再来唱弹。吹笛子吹一半到下次欣赏是不可能的。
书法书写创作,也是一气呵成,不能修改和停顿,音乐与书法一样,无论演唱一首歌时,还是演奏一首曲,如果一句歌词、一段乐曲没有表达好,是不能重新奏唱的。
这就是说明书法和音乐都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有人用西方学说称是时间艺术,有一定道理,当然不是充分道理,这是部分属性。因为具有时间连续性的艺术还有很多。
(2)从哲学上讲,时间与空间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有人认为书法和音乐,同时也具有空间艺术属性。
书法作品的物质形态是空间性的,但在它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中,是沿时间顺序展开的,所以书法应具有的空间造型之美与音乐般的在时序中展开的韵律之美这种双重属性。这与舞蹈也有相似之处,是沿时序展开的空间造型。说书法有着音乐般的时序性,并不是牵强附会,书法艺术确实有着时间与空间两重性。
(3)从创作层面看:书法一般要书写有内容的汉字,如古诗文赋等,必须在规定的内容、规定的空间秩序中沿时序展开书写,并沿时序进程产生许多随缘生机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的欣赏者,要从作品本身和展示场景的空间感中感受,第一视觉是在对作品整体扫描的之后,看其整体结构与气息。接着就要沿书写内容,也就是沿书写时序来解读这件作品。不仅是书写内容所规定的时序,而且是字构“笔顺”所规定的时序,书写过程中笔笔映带呼应中的时序。熟悉的诗文,书写顺而畅。
古人所谓的“笔法”,是点画的造型及完成点画造型的书写技法,那么“笔势”就是沿书写顺序而展开的点、画势态之美,是通过点画之间相互结构中的依存关系而产生的美。由此推及“字势”、“行气”等等,也是沿书写时序展开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依存而产生的美。书法除了通过整幅的空间构成而感受气韵、气势之美,之外,还重视通过沿书写时序去体会其中的韵律美、势态美。
在音乐中,音高、音程、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是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是音乐的组织手段,两者按照美的法则结合在一起,就成为能够表情达意的音乐。音乐的所有要素,均被记录于二维平面并表现出来,演奏者读取这些元素并加以表现,因此对于听众与演(唱)奏者来说,接收到的艺术维度是不同的——听众接收到一维的音乐,奏者接收到二维的乐谱,但他们接收的又是同样的音乐艺术,两者统一于一个场景,即具备现实空间感的场景。
书法中的笔法,又好比唱法和乐器演奏的指法、吹法与弓法等。书法通过点、捺、撇、划等的粗细、浓淡;行笔的缓急、强弱、章法(或谓结构)的疏密与节奏,诸如乐音的轻重、高低、长短、大小、强弱、单复等变化,构成旋律、节奏、和声等,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笔法、书法有流派,演(唱)乐器奏(吹)法也有风格流派。
如学书有颜、柳;学琴曲,相同的琴曲也有广陵、虞山之别。
入门中国传统书法和音乐,在入门之时都十分讲究派别,以喜欢为选择标准。
建议先吃透某一家(书画是临摹),然后再扩大战果,开拓新路。循序渐进,决不能不会爬,就想走,不会走,就想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