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岭和白虎涧景区穿越——从夹道子经飞来石塔、宫保石寨到通天洞(文学游记)常青作

标签:
原创游记常青作 |
分类: 06.游记(文章) |
凤凰岭和白虎涧景区穿越
——从夹道子经飞来石塔、宫保石寨到通天洞
(文学游记)
常青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今天的出行就印证了这句话。
上次来这凤凰岭,下山的时候看到路旁有一个指路牌。其中有一个景点的名称,叫做“夹道子”。脑子里似乎没有什么印象觉着是还没有去过,当时就决定下次再来时就去那里。
晚上回家写游记,顺便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文字不多,照片和视频倒是不少。集中反映的就是一个主题,即“把身体横过来爬山”。实际上,写得就是那种翻越特别狭窄的V型水冲沟的特殊方法:双手扶住一边的岩壁,双脚登住另一边的岩壁,整个身体都崩住了劲儿,像螃蟹一样四肢交替着作横向移动。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凤凰岭的北线,又看到了那块指路牌。这是道路左边的一条岔路,虽然要窄一些,但也是一条石阶路,直觉告诉我,沿着它走上去就应该是通往“夹道子”那个景点儿。可在它的右边还有一条峡谷,我觉着那才是驴界所热走的那条由夹道子到大块地,甚或再到什么水断崖的野行路线(非景区所开发的正规旅游险路)……
“怎么不从那儿走呀?”小旅伴指了一下那条沟,看来是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说实话,我今天来这里,本来就是奔着这条驴路来的。可是不知怎么,这会儿心头却含糊了起来。总有一种今天如果去走这条路,肯定会有什么危险的感觉。“那是野路,一定好走不了!再说,这大冬天的,也太脏呀!”我出口的话却成了这样。
“那怎么办?都来了!”
“走这边吧!这是景区正儿八经的路。虽然也免不了陡和累,但却不会有什么风险。”我一指脚下的路。其实,我明白,这凤凰岭景区之所以过去老爱出事儿,甚至是时不时还会发声失踪或死人事件,都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驴友喜欢涉足的野峰和野谷。难怪,它要被驴界列入“北京周边十大夺命户外路线”之中了(还位列第七)。后来,我们沿着这北线一路走来,就看到了多处峡谷的入口处都挂着驴友拴系的那些新旧红布条。当然,也有景区所设置的那绿色的拦阻网和“野山危险 禁止攀爬”的警告牌。我是一个弱驴,对于这种驴路,如果没有阅读过足够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一般是不会涉足的。就像眼前的这条通往夹道子和大块地去的野路,我对它的了解就不算是充分,所以还是临阵退缩望而却步了。我十分相信我的直觉,觉着会有危险就绝不会去走。这是我的惯例也是信条!况且,我对“水冲沟”三个字还有一种近乎是躲避瘟神般的恐惧。因为,大前年的小朱驴友就是在这种地方出事的。
“这就是夹道子呀?!”旅伴见我停下来不住地拍照就说,“哎,这地方我们好像走过。”
我也想起来了,就边照边点点头,“对,是反方向。从山上下来!”
“这里刻着字呢!‘通往上方寺’,上方寺是什么地方?庙吗?”
“就在甘冽泉旁边。有一条岔路,往山上去……是个辽代古庙的遗址,明清两代也曾香火鼎盛过……”
“那可以打泉水了!”
“我们没带大塑料瓶。再说,刚才在山下的神泉那儿我不是已经给你灌了一瓶了吗!”
“那才多点儿,250毫升……等我们到了那儿,我的保温杯里的水也喝完了。把你杯子里剩下的水倒到我的杯子里,用你的杯子再打点儿泉水。你的杯子大,1.2升呢!”
“行。你比我脑子活分!”旅伴爱喝咖啡,说用泉水煮比自来水好喝。
“照它干吗!一个佛龛。”
“路过好几回了,都没照过。做个纪行!”
“还是文物呢!”
“乡级的。本地所有!”
“我发觉这里好多大石头上都凿着一个凹下去的方槽,也是跟宗教有关吗?”
“有的上边还有字,但看不清楚。应该是吧!”
“你说,这块大石头,像什么?”
“我还在这儿照过相呢!就站在那下边,还举起一只手托着它。我觉得,像是一颗人掉落的牙齿。”
“嗯。”
“我给它起个名吧!叫‘天仙之牙’。”
“上边那像是两只眼睛,是个人头,老头的。额头还有凸起,像是南极寿翁。在半眯着眼往下俯瞰……”
“是啊,俯瞰芸芸众生。第一个,就是你我呀!”我笑笑指指自己鼻尖又说,“你注意的是局部,是细节;我看得是整体,是轮廓。”
到大块地了,“你看那块石头像不像是个沙皮狗的头?”我指着铁桥对面的岩壁说。
“像。”旅伴应了一声就坐到亭子里休息去了。我则过了桥,继续往前走。身后传来乐响声,我知道旅伴又在听音乐了。真是年轻人,到哪儿也离不开摆弄手机。
这里有两层观景台,视野特别地好。今天又是晴天儿,我有些乐不可支,照了好几张“全景”才返回。走到桥面上,扶栏探身往下面的山谷中看了看,得有个几十米深,两边的崖壁直立陡峭,似乎是无法攀登上来。资料上的驴友说,他们就是在这铁桥下面沿谷而行奔往水断崖去的。我顺着山谷往前望去,沟壑像是往右往下延伸而去了,再往前面就看不见了。而在那里,似乎还长着一些高大的树木。给人一种神秘又不可知的感觉!“咝!”我轻轻吸了口气,早晨要是走了这条野路,说不定还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我有些暗自庆幸,自己早晨的决定是对了。爬山走野路不是完全不行,就是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同行旅伴的承受能力。后来,我们继续往前走,快到飞来石塔那里了。看见右手边下方的峡谷中有一道绿色的拦阻网,网后还有一方石碑,是不是就是那什么水断崖呢?我不得而知。看来,资料上驴友说的他们所走的那条野路,也并没有离开我们脚下这条石阶路呀!只不过,我们是在山腰上盘行,虽然也不乏陡峭但却好走;他们则是在山谷里穿行,不但难走而且还有危险。走正规道路的悠闲自在与闲情逸致和走野路的紧张无助与妙趣横生,也只有我们各自的心里知道了!
快回到亭子了,开始攀爬陡阶了,才想起登山杖拉到观景台那里了,赶紧返回去拿。
到了甘冽泉的休息平台,我们只是听见了一声猫叫,却并没有看见它们的身影(若是在夏天,它们早就不请自到、纷至沓来了)。我们站在那里喝水吃东西(金属凳子太凉,冰屁股,我们不敢坐),作一小憩。旅伴高高兴兴的踩着石阶上的冰雪去打泉水了,我则望着上面一条小路发呆。我知道那就是通往十字寺遗址去的,倘若再越过那道绿色的拦阻网就是景区外面的野山了,从那里爬上去就可以奔往大风口、阳台山和大觉寺了。这是一条驴友十分偏爱的路线,只不过多是逆向而来的。在大前年,小朱驴友就是在这条来路上遇难的……
已经望见山顶上那排等待有人承租的房子了,也又看见了它下面山坡上那块巨大的突兀孤立的岩石。因为是在冬季,周围的树木都已变得光秃一片,所以石头变得十分地容看和易赏(不像其他的三季一样,都被远近的青枝绿叶遮挡而不能看清)。只不过我发现,随着我们不断上行,和它的角度和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刚才的,就像是一位高挽发髻的古代妇女和她的三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背上背着一个、后边跟着一个),我给他起名叫“一妇三子”;现在的,已经变成了正在高高跃出水面的一条鲸鱼,我给它起名叫“鲸鱼跳跃”……我忽然有所领悟,这,大概就是冬季里来爬山的好处吧!虽然显得万物皆秃,却可以看见你平时所看不见的奇观异景;虽然显得色彩单调,却可以得到你平时所得不到的奇收异获。所以说,大自然真得是很伟大,她创造了如万花筒般神秘变化的四季;北京也真是一块山水福地,她有着最分明的四季变化……
几次来这山巅之上的飞来石塔观景台,都没有这么好的环境,天气晴得明媚而灿烂;都没有这么好的氛围,只有我和旅伴两个人。我们兴奋地走来走去(不再为那重重的雾霾而喟叹),拍这照那;我们从容地上上下下(不再为那众众的游客而躲让),观这赏那……我们太高兴了!就像那只正在我们头上的天空尽情翱翔的鹞鹰,发出一声声锐利而响亮的鸣叫——
我们下山了。
马上就到宫保石寨了,我为那像我小胳膊粗细的一根从下边一直爬到几十米高的岩石顶端(在那里像张开的手指一样幸福地接受阳光并自由自在的生长)的长藤发出了由衷地惊叹和赞美!
我为它录了一段像。
我们继续下山了。
过了那片斜倚在山体上的巨岩所形成的三角形的狭窄通道,路边出现了一片拦阻网,依旧是绿色的,在灰突突的岩石前面显得是那么的耀眼。我离开道路,绕过网子往旁边的山上爬去。“上来呀!”我喊着旅伴。
“干吗去呀?!”
“去后花园呀!穿越。”
“能过去呀?!”
“能。大不了,再回来!”
“你走过吗?”
“没有。”
“没走过你就敢走呀?!”旅伴犹豫着还是上来了。“你没走过怎么知道能通?”
“我只是刚才走到这儿,忽然想起了网上有个驴友的一句话,‘从宫保石寨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白虎涧去’。”我抬手一指,“看那里,那块大石头上,那块景区界限碑。有它,也说明可以过去和过来。”
“为什么?”
“划界,越过去就是野山;免责,那外边不归我管。”我说着就爬了上去。
这确实是一条小路,还有红布条,说明是一条驴路。虽然不乏陡峭和难走,但并不凶险。因为就是条土路,并不需要在很多巨岩大石间上下攀爬。而且,还有不少树干和灌木可以援手。况且是在冬季,路的痕迹也很明显,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路也并不长,我估计也就是个一里地左右。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一座看似十分熟悉的岩壁和一块棕色的提示牌旁边。
“我们在这里吃过饭哟!从一线天上下来,去八十一洞下山的途中,后花园的通天八十一洞。”我指着地上那几块很像是桌子和凳子的石头说。
“这就穿过来了?!”旅伴也很兴奋,往下的这一路上还在说,“刚才还在那边儿(指凤凰岭的飞来石塔)看这边儿,现在就在这边儿(指后花园的通天八十一洞上方的山岭)看那边儿了。挺有意思!”
我们一路往下走,还看到了那黄色粒岩图案白色巨岩衬底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奇妙岩石景观,甚是觉得惊奇有趣(这是我几次来后花园景区都想瞻仰却一直没有见到的一处景点)!我和旅伴都很高兴,旅伴是打了泉水又进行了首次景区间的穿越,我则是又完成了一次景区穿越并看到了新的岩石景观。(2020年11月30日记)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01.海淀凤凰岭的夹道子【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2.海淀凤凰岭的“天仙之牙”(我给起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3.海淀凤凰岭大块地的山野风光(全景拍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4.海淀凤凰岭山坡上的巨岩【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5.海淀凤凰岭山坡上的巨岩之一面——“一妇三子(抱一个、背一个、跟一个,我给起的)”
【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6.海淀凤凰岭山坡上的巨岩之另一面——“鲸鱼跳跃(我给起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7.海淀凤凰岭的飞来石塔和远处的龙凤阁(全景拍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8.昌平白虎涧的景区提示牌(我们就是打牌子后面从凤凰岭过来的小路上穿越过来的)
【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9.昌平白虎涧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岩石景观)【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