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2020-11-27 10:49:46)
标签:

原创

游记

常青

分类: 06.游记(文章)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

——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

(文学游记)

常青 

 

“咱们下回再来这儿时,也坐这‘专16’,不坐那346路了。不就是多坐一趟地铁吗!”我说。

我之所以会有这么一提,完全是缘于我们早晨出来时的路线选择:家——打的——地铁14号线、9号线、4号线——346路汽车——景区。

小旅伴眉毛一样,“可不,时间忒长。还老堵车!为了防疫通风,前后还得有半扇窗户总得开着。太挨冻!”

我在心里重新编排着新的路线:家——打的——地铁14号线、9号线、4号线、16号线——专16路汽车——景区。“就是不知道专16的首班车是几点!”

“早晨6:20,从北安河地铁站到凤凰岭。”小旅伴打开手机搁网上搜了一下。

“没问题,以后就这么坐车。多坐地铁少坐公交,虽然也快不了特别多但绝对是少挨冻了!专16全程开得时间比346短多了。”

“早就应该这么乘车。都冬天了!”

“是啊,保暖第一了!”

 

早晨,刚九点二十,我们就完全靠步行(我从来不坐那摆渡车)来到了凤凰岭的天梯。一个游人都还没有,只有一名景区的工作人员站在一边的观景台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旁边放着他的扫帚和铁锨。

旅伴双手扶着那石蹬向上爬去,虽然姿势看上去不怎么好看(像是熊爬),但速度可比第一次来时要快多了。显然,其恐惧心理已经基本上被克服了。我站在梯下,并没有着急上去,而是举着手机不时地拍照。

“不行,就别上了。还是挺险的!”身后传来说话声和扫帚扫地的声音,是那个清洁工。

“爬了好几回了!”我知道他这是好心,话也是对我说的。但还是有些怪他多嘴,怕这话给上边的旅伴听了带来负能量。果然,旅伴后来告诉我,本来已经不害怕了,听了他这话就又有些不那么淡定了!所以,人在困难面前需要的不是劝阻而是鼓励。尤其,是对旅伴这样的年轻人!恐惧,更多的是来自内部的心理作用而非外部。

到了上边的平路上,旅伴也没有像上次一样休息了半天才走,只是到另一边看了一眼我说的那条好走的石阶路,就攀上石缝继续向上爬了。“下次我们从那边上一次。”

“行。”我说。

到了上边的转弯处,旅伴还是没有像上次一样哆哆嗦嗦、犹犹豫豫了半天,只停留了几秒种就继续山往上爬了。其实,说这里的天梯险,就是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几步几乎就是直立的石蹬。虽然有铁链子可抓并无真正的危险,但初次攀爬和胆小的人还是会不免心惊肉跳的。尤其,现在已是冬季,旁边树枝上的叶子全都掉光了,往下看的视线一点遮挡没有。无形中,更会加重攀爬者的恐惧心理。

“噢!又上来了。”走上石阶,旅伴真情地欢呼了一句。我理解其快乐的心情,也由衷地说了一句,“为你点赞!”

我们站在石阶路上向山谷中俯瞰,向山岭上眺望。寺庙已在我们的脚下,桃源观院中地面上那巨大的太极阴阳鱼图案清晰可见;石峰还在我们的头上,那鳞次栉比、叠摞挤压的巉岩巨石十分地漂亮和壮观。我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心情变得十分地愉悦。

“那边那木栈道,蜿蜒向上,通向哪里?”旅伴抬手指着。

“我也没去过,来这儿都这么多次了!横是个景点呗。”我也望着说,“要不我们去那儿?不爬这飞来石塔了。”

“怎么着都行。”

我们看看头上不远处的天梯亭,转身沿着下山的路往下走了。

 

“原来桃源大峡谷在这儿呀!”我们沿着木栈道一路往上地走着。不管在哪里,只要是一看到指路牌上的“峡谷”两个字,我就会立马儿特来精神。

“这地方的雪怎么还没有化呀?!”旅伴用登山杖戳点着脚下木阶上的雪,“是因为背阴儿吗?”

“当然,峡谷嘛!”

 

“瀑布哎!”旅伴用手指着。

我笑了,“这哪里是什么瀑布,顺着石头往下流的一股泉水罢了。离开石头悬空往下跌落的水柱或是水帘才能叫瀑!这底下的水嘛,倒还算是个名副其实的潭。”

“这儿有名字,写着哪,叫‘金龙潭’。”

 

“嘘!”旅伴扭脸把一根食指放在嘴上冲我示意,并轻轻地掏出了手机。

我看见了一只小松鼠,黑色儿的,拖着一条大大的尾巴,沿着树枝从高处向下爬去。不,不是爬,是跳跃。就在那细细的秃秃的枝条上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跳跃,腾挪。动作是那么地轻盈和神速,轻盈得如同是在一张由树枝结构而成的网格上跳舞,神速得就像是在一条由树枝搭建而成的公路上疾驰。不,它简直就是在树枝间飞翔,是那么自由,那么自如。就像一只鸟儿一样!而那大大的尾巴,就是它的翅膀……若不是旅伴在录像,我真要为它而鼓掌欢呼了!这个山里的小家伙、林间的小精灵,真是太可爱,太神奇了!

“录下来了吗?回头发给我。”见旅伴已经放下手来在观看视频,我喊道。

“录下来了。还挺清楚!”

“真好!”

 

“这么看,还真像一个鲸鱼的背。”我来到上边一层的木栈道上停下步来从上往下地看。

旅伴也走上来,“嗯。那个人是干吗的?好像是刚才超过我们去的,这么会儿就又下来了。”

“是打泉水的,没瞧见手里拎着个布包背上还背着个双肩包吗。”

“这上边也有泉水!”

“当然。这凤凰岭地区可是不止一处能打泉水!”

“那我们也去打点儿。”旅伴说着快步向上走去。

“我们没带大塑料瓶。”我在后边跟着。

“把我保温杯里的水倒了,腾出来打水。”

“那哪儿行!我们等会儿没准儿还得去爬飞来石塔呢,没喝的热水哪儿行。”

“你刚才不是说不去爬那边了吗?”

“那也不行。这么冷的天儿,泉水又不能打了就喝。这热水可是最宝贵的!”

“这泉水煮茶就是好喝!清香润肺。”

“下山吧!那时杯子里的水也喝完了。”

 

木栈道很快就到头了,就像忽然间断了似的,用两块木板封着。峡谷可是还没有到头,拐了个弯继续向上延伸而去。旁边,还有一条土质小路。一阵流水声,从里边传了过来。

“有水。”旅伴说。

“沿土路过去,不远的地方,就应该是刚才那人打泉水的地方。我刚才注意到了,咱们脚下这条木栈道下边,还有一条小路,有的地方的石阶还在。那应该就是景区开发前,附近村民来这儿打泉水时所走的路。”

我掏出手机仰头给身边的石壁拍照,“照什么呢?一个大石头!”旅伴问。

“你没看见上边爬着的老藤吗?我给它照呢!到了夏天,肯定是很好看。”

我们往回走了,“扶着点儿栏杆吧!下山,脚底下冰滑。”

 

我们又回到了桃源观旁的天梯,“这回该走台阶了。”我说。

“这台阶可比那边的石蹬好走多了!”旅伴边往上走边说。

“低头,头上有大石头。”我说,“我头一次来这里时,先也是没敢爬天梯,走得就是这台阶。可上去以后,越想越觉着不甘心,就又从下山路上绕回来重新爬得天梯。”

“得。又爬了一回。”上到上边后,旅伴说。“成了鬼打墙了!今天。”

“你看!”我用手指着说,“刚才从鲸鱼背下来,你问我往那右边去是什么地方。我说写着‘曲径通天’,无非就是曲里拐弯的小路没什么看头。可现在从这边望过去,那路还挺陡的,再上边还有个亭子。不行,咱们就再回到那里去爬爬这‘曲径通天’吧?!爬这边的飞来石塔太耗时间了,还得绕十八盘下来。太远了!”

“去就去,反正我也没去过。”

“我也没去过,那边儿。”

 

“噢,是‘曲径洞天’,不是‘曲径通天’。莫不成,还有什么洞子不成!”重新经过那块指路牌,我看着上边的字说。这边的路比起鲸鱼背那边来说,确实显得十分地陡峭。而且,阶石都是就地取材用附近的石头粗粗凿制而成的,虽然边上也有铁链子可以相扶借力,但还是显得很原始又带有一丝淳朴。路边都是巨石硕岩,傍于身边,悬于头上,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岩丛石阵的感觉。爬了一段,我回头看看,好价,这么陡呀!还真有个一线天的感觉!怎么越走越觉着像是在往这石头山的肚子里钻呀!莫非,这里还真有个什么山洞子不成?!真后悔刚才,没有看一看那宣介牌上写的都是些什么字了!都赖小旅伴,在前边一个劲儿的走。让我跟后头可劲儿追,什么景儿都来不及细看!

越往上,路愈发地变得陡峭。就像是一条长蛇,在不顾一切的往一个巨大无比的石阵里头钻。这让人觉得有些不情愿!可又像有什么力量在拽着,不得不跟随着它望上爬。两只脚不是在那大石头表面上倾斜着行走,就是在那直接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石阶上攀爬。这里的石阶,虽然凿得还算比较地规整,但毕竟给人的感觉是有些恐惧。因为不知前面的路还会变成怎样?!旅伴在前边走得很小心,一步一步,速度很慢。“到头了,没路了。还得按原路下去!”听得出来,那话音里边对按原路返回去实在是有些憷头。

我抬头看了看,旅伴站立的地方比我高出了有近十米,而且也确实是像走到头了。但明显着,上边还有铁链子。也就是说,还有路通往更高的地方。“你回来,往回走。你走的是一条岔路,是到头了。可往上去,还有一条路。”

“噢,净注意瞅脚下了。没看见!”

 

再往上,路确实是还远没有到头,还在继续往更高的地方延伸。但也更加地陡峭了,拐弯儿也更多了起来。我们真的钻进了一个大石洞子里边,虽然一边还透着亮,说明这只是一个半封闭性的石洞。但光线已经比刚开始钻洞时要黯淡了许多,回头望去,已经像是在黑屋子里往窗户外头瞧了。只能看见一个狭长的光带似的窗口了,近处是那一弯弯、一层层我们刚刚爬上来的有铁链子的小路,远处则是那明亮刺眼的山体和岩石。

“又没路了。这回像是真没了!”旅伴又在上面说。

“不可能!应该是能通到外面那座亭子那里去。”我抬头看着,路似乎是到了一处石壁跟前,但上边还有一个亮点。“爬下,往上爬。应该是能过去。”

旅伴伏下身子,往前爬了几步,“真的还有路哎!有石坑,大的,可以脚蹬;小的,可以手抠。这是谁设计的呀,正合适!”

“当然是景区当年开发时的建设者呀!凿得这些个石坑,肯定是正好适合成年人手脚攀登的距离需要!”

我们俯身爬了一段,终于可以又直起了身。透过一个天窗望出去,正好望见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由山峰组成的太极阴阳鱼的图像。阳的一半就是对面的那座山峰,巨石巉岩,闪烁耀眼;阴的一面就是我们所在的这座山峰,巨石横亘,如躺似卧。而绘制者,就是那映天照地的太阳光。

我们又开始攀爬,依旧是那十分陡峭的石路。

眼前一亮,我们来到了洞外的一块小平地上。这里三面都是石壁,只有一面视野十分地开阔,但设着绿色的阻拦网,说明下面就是悬崖。我爬上了一块大石头,纵目望去。对面就是北线的飞来石塔所在的那座巉岩密布的山脉,我们刚刚爬过两次的天梯就在那山脚下,只不过已经看得不甚清晰了。一阵铁锨铲冰的声音,从那里传上来。我想,应该就是桃源观那里的那位清洁工吧。声音在这山里,传得竟是这么地远!

“刚才,我们还在底下的天梯那块儿,这会儿就到了山上的这里。瞧那桃源观,变得有多小了呀!”旅伴说。

“像是个沙盘!”我说。

“这回是到头了!”

我回头看看,“没呢,还有山洞可钻。”那里,几块石头组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门的形状,一块像是门柱的立石上刻着‘天门来开’四个字。

    

我们钻了进去,没走多会儿,前边大亮,我们就走出石洞来到了一条石阶小路上了。又来回拐弯地走了一段,就来到了一个小平台上。这是一个山头处,再往前就又往下去了,应该就是奔往那个亭子去了。石阶左边有几块石头,可以坐下小憩和观景。还有一个一人高的巨石雄踞在那里,很是有景儿。旅伴坐了下来,吃东西喝水。石阶右边还有一条土径,我抬步走了上去。攀爬了几步,就到头了。那里立着一块“此路不通请原路返回”的绿牌子(就像我们上次走南线经常看到的那种牌子一样),还有几块阻拦网。我停下脚步,举目观瞧,那上边的一个山顶上的凸起物正是那龙凤阁。

我转身回到旅伴那里,也开始吃东西喝水。

“没想到,这曲径洞天这么好玩儿,还真就是一个大石洞呀!还那么高那么大那么深。”我十分高兴的说,“今天没去爬飞来石塔还真是干着了,有收获!你说,我来了这么多回凤凰岭,都记不得有几次了。怎么就从没想过到这边来呀?而且,这里还这么安静,一个人儿也没有。”

“人来凤凰岭,都是为了爬上那最高的飞来石塔,这是一般的旅游者,尤其是第一次来的。至于驴友,也多是为了什么从这里到后花园或是阳台山去的野外穿越,谁会到这个景点儿来呀!高度和难度都不算太够,锻炼性也不怎么强。只有一个,好玩儿!”旅伴说。

“等回头夏天再来,一定凉快得要死!这大洞子!地势还高。”我转头望了望,“那会儿,树叶绿了!有植被的地方也就漂亮了。”

 

我们休息够了,才收拾起东西下山。因为感觉锻炼强度不够,就又去了一趟摩崖石刻(旅伴还真没去过)。这多半天山爬的,上来下去的,净赶景点儿了。虽然没去爬那最高峰,但我心里头挺高兴,感觉着特别地快活。大概是,应了那个“新”字儿了吧!其实,老出来爬山,所图的不外乎就是四个字儿:第一是爬得更高,第二是走得更远,第三是攀得更险,第四也就是这个新字儿了。(2020年11月23日记)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1.天梯【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2.鲸鱼背【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3.木栈道【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4.天梯和阶梯的交汇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5.曲径洞天(上瞧)【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6.曲径洞天(下瞅)【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7.曲径洞天(洞里)【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8.曲径洞天(洞外)【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天梯—鲸鱼背—天梯—曲径洞天—摩崖石刻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9.岩山石峰【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