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2020-11-17 14:12:08)
标签:

原创

游记

常青

分类: 06.游记(文章)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

——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

(文学游记)

常青 

 

我又来到了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简称“后花园”),这已经是两个月以来的第四次了。我之所以十分频繁地来这里,就是因为疫情之年出来爬山没有那么多的选择。而且,来这里也确实比较地方便。因为,大部分路程都可以乘坐地铁,比较地快捷。早上出来为了节省时间以便尽快赶到景区(这是为了尽早上山尽早下山),可以先花十七八块左右的钱打的到达地铁园博园站(这是为了赶上5:30的地铁头班车),然后转乘地铁14号线、9号线、4号线和16号线到达地铁北安河站,然后再花三十块左右的钱打的到达景区(这是因为头班公交汽车要到9:00才发车);晚上回来为了省钱则是可以先乘坐16路临线公交汽车到达地铁北安河站后再转乘四条地铁线路,到达地铁园博园站后再转乘391路或专33路公交汽车回家。

远程爬山,早上出去要省时间,晚上回来要省钱。这,是我这个绿色出行者必须要考虑的!

 

刚八点整,我已经走在进山的大道上了。刚才进景区大门时,工作人员刚来上班,还在往出搬运防疫通道的指示牌。“您可真早,第一个!是坐(昌)57路过来的吗?”其中一个中年妇女眨着一对明亮的眼睛打量着我略带惊奇地说。“我刚才看见57好像是过去了!”

“我是从北安河地铁站出来打车过来的。”

“您住哪儿呀?”

“卢沟桥。”我怕说长辛店她不知道。

“那可够远的!”她点着头,“那以后我们要是去卢沟桥,是不是也得这么早呀!”

“可不!路太远。”

“您等会儿!”她说。我知道,她是要我等她们把东西就了位再来让我扫码购票。可没等我回答,她又看看我,“有老年证吧?”

我点点头掏出来给她看了,“那您进去吧!”她说。

“谢谢!您忙着。”

 

又是那个熟悉的路口,还是那两组用原木横切片做成的指路牌。奔右手去的就是我上次和旅伴爬过的龙泉沟方向,往左边来就是我不止一次地上下都走过的黑龙潭方向。我掏出折叠登山杖打开,向左边走去。

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我走得比较快。但因为是刚开始爬山,所以住步喘息的次数还是多了一些。

很快,我就到达了风动石那里。岩石周边的灌木叶子都已经掉光了,上边那块岩石的险姿看得更清楚了。我急忙掏出了手机,一竖一横照了两张相。可后来回到家里搁电脑上一看,那岩石摇摇欲坠的态势并没有拍出来。怎么还不如秋天第一次来时拍得效果好啊?!我想了想,应该是我嫌有土,没有用手分开那些遮挡镜头的灌木枝子的缘故吧!

 

前边出现了一个洞口,一个由天然巨岩搭构而成的石洞,就像通天八十一洞那里众多的石洞一样。这里也有这种洞子!我有些惊喜。同一座山嘛,可以想象得到。我想着,一头就钻了进去。

洞里有水,而且不能称之为“一盆”,而要称之为“一锅”。是大锅,就像过去部队行军时炊事员所背的那种大锅,也就是过去农村所使用的那种大柴禾锅。这就是映日潭呀!可惜,现在才八点多,离正午还远着呐!我是无法看到那日光从头上的石缝中直着照射下来,打在潭水中又折射到洞顶石壁上所映射出来的五彩斑斓的光影了!我转身登上了一边的石阶,这个地方我还是头一次来,即便是到时有幸看见那水里的蟹虾,我也不会相信那是什么“数亿万年前”的“海洋生物”。它们,哪儿活得了这么久呀!现代的,还差不多!那宣介牌上的话,就是一种文学想象的语言。

 

拐了一个弯子,面前出现了一处平地。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光线一下子就暗淡了不老少。我心底里不由得生出某种莫名的惊悸,这里怎么这么静呀!连鸟鸣也听不见一声,哪怕是那讨厌的黑老鸹呢!不对,还有一种声音,而且响得不是一处。在草丛里,在岩石上,窸窸窣窣的,怎么听着有点儿瘆人?!我仔细地四下看了看,什么也没看着,却似乎是有一个细小的身影一跳就不见了……噢,小松鼠。是这个山间小精灵呀!怪不得,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它们是会怕人的!不会像北京植物园那里的同类一样,可以允许人的近距离接触。我转头四下环顾着,看到了两块宣介牌,一块已经成了白板,一块上边还有字。这里就是不死葫芦套和天梯、攀岩索呀!光是在景区导览图上看到过它们的名字,今天才第一次来到实地呀!我踩着满地的落叶走过去,仰头往那崖壁上的窟窿里看。看了半天才看出那两块斜躺着摞在一起的上小下大两块巨石像是一个葫芦。葫芦套,这就是那个因为朱多明1999年来此探险不慎掉落石缝被困十二天却活着得救从而被人叫做“不死葫芦套”的地方吗?!那么,这旁边的铁制阶梯就是天梯,这在岩石上凿了一溜脚窝还安着一条铁链子的就是攀岩索了!我掏出手机给它们分别照了相,这地方可是挺有趣的!什么“根据朱多明回忆,在他被困期间,每晚看见神仙下棋、谈笑风声”?!不过是他长时间被困所想象和联想出来的幻觉罢了!不过,说他是因为山神保佑才逃过此劫倒也十分吉利!其实,最终他还是因为同来的爱人爬出山去求救才得以生还,这才是事件的真实。我想着,并没有哂笑,敬天敬地敬人敬事吧!我心里边叨念着,又诵了一遍南面崖壁上写着的那行大红字“南无阿弥陀佛”。收起手机抓住链子,登上了那一溜往上而去的石窝……我还是走这边吧!那天梯,没有这里的万福梯长,没有凤凰岭中线的云梯险,没意思!

这条路,从下边看,比较得吓人。可真正一走上来,神情一专注,也就没有什么了。我只在中途住步喘息了一下,照了一张相,就攀了上来。到了上边的出口处一看,天梯也从另一边甩了过来,两条路汇合到一起了。看着,那天梯比攀岩索还是平缓和好走多了。应该感谢景区当初的建设者呀!不是他们在那岩石表面凿出了脚窝、安装了铁链,我还真不敢、也没能力爬上来呀!年轻的强驴们嘛,倒还差不多!要是从那葫芦套里攀上来呢?!做第二个朱多明吗?我不敢想了。

 

拐了几个弯,石阶路变成了土石路。我认出来了,这就是那条我好几次从樱桃沟方向跋涉过来,不想再爬一线天而往左转却最终没有走完就又掉头回去爬一线天的路。因为走热了而帽檐儿早已冲后的额头上突然凉了几下,这不知不觉地什么时候雨还就开始大了?!我低头看看,路上的石面上已经有雨点儿的痕迹了。这过去天气预报上常说,“北部山区有雨”。那时在平原上还感受不到,这会儿在这大山里还真就体会到了!可手机上并没有预报今天昌平地区有雨呀!没事儿,这种小雨问题还不大。就是别下大了!那样,不光说我没有带雨具,就是再爬起山来也危险呀!等会儿,我还要去爬一线天呢!那好几百米高的乱石路再流起水来可就……何况,我今天的目的地是那又高又陡的观景石峰(这是我给起的,景点的名字应该是叫遇佛顶吧)呀!老天保佑,雨别下大!不刮风我今天已经很烧高香了!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我虽然不信迷信,但出门爬山还是要有个吉利的!

 

因为担心雨会变大,所以,这一线天我只用了十八分钟就爬上来了(头几次和旅伴来,可是爬了小一个钟头呀)。趁着住步小憩的时刻,我望了望对面的观景石峰,还是那副样子,又高又陡,像一个巨大的馒头摆放在那里,等着什么天神地仙来吃。大石馒头,我今天可是一定要爬到你的上边去!

我想着结束休息,向那里走去。

 

攀上那二十几级陡峭的石阶,我就来到了石峰下边。这个地方,我第一次来后花园时,也曾经到过。但也只是到过而已,就掉头又下去了。因为我当时考虑,旅伴是无法翻越脚下这临谷傍崖的大石头的。

我摘下了背包,挂到了旁边一根死树枝子上。转身攀上了大石头,小心地迈着步子。扭脸往左边看看,下边就是那深深的山谷。这要是一失足跌下去,可就是没活路了!我扭回脸来专注起脚下,小迈步往前移着。过了这一段儿,前边就应该有人修的路了!我的直觉告诉我,是这样儿。

果然,贴着石峰岩壁走过去,前边就是一处修在大石头缝间的石阶,显然是人修建的。可路却往下延伸而去,还是紧贴着崖边。好在有几丛灌木枝子挡着,心里感觉还好。蹭过这几块大石头,路又往上盘绕而去。终于,面前赫然出现了一道石阶。但就是在石峰岩壁边缘上垒砌成的,另一边就是万丈悬崖,看着还真有些眼晕。真不知道,在这种危险地方,这路是当初是怎么修建起来的?!我这会儿空着手往上爬还有些害怕呢!别说人家当时还要干活儿了!这人和人真是没法儿比呀!

我放低了身形,心里头真有点儿哆嗦。因为,我看见了山下的远处那条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沿着它走过来的从樱桃沟和龙泉沟方向过来的土石路。那时候,我多少回住步往现在我身旁的石峰上看呀!那时只有一个感觉,它是那么高那么险呀!可现在,我就在这儿正往石峰顶上爬呀!越想这心里越有些害怕,几乎就是用两只手扒着上面的台阶,在手脚并用地往上攀爬。眼睛也不敢再往别处瞧,只是看着脚下。我都有些在埋怨自己,早知道要这么用四肢来爬,还不如刚才也把手杖放到下面了。我做了几下深呼吸,平定了一下情绪,像个虫子一样往上爬着。得亏是这身边儿没有旁人,我这种爬姿一定是不怎么好看呀!可是,不是装得,我是真有些害怕呀!

终于,我爬到了石阶的尽头。抬头一看,我可傻眼了!离着石峰顶上也就是有几米高的距离了,可路却没有了。要上,就只能是沿着一道石缝往上爬了。我忽然想起来了,我上次和旅伴来后花园。曾经远远地看见那三位年轻的女将在这里爬山,快到峰顶时却突然不见了。然后,过了没多会儿,就又突然蹿了出来,站到了那峰顶上,并扬起了双臂欢呼了起来……现在我明白了,她们当时之所以会短暂失踪,就是在攀爬这一段石缝呀!我住步思量了一下儿,爬还是可以爬上去的,那样就可以像那天的她们一样居高而望瞩目四野、欢呼胜利庆贺成功了……可待会儿再下来怎么办,我还能泰然自若地坐着用屁股和脚蹭下来吗?!我内心没有肯定的答复,忽然想起了那句我早就给自己定下的爬山规矩,遇到险处,未曾思上先要考虑还能不能按原路下来。掉头,回去!我果断地转身,决定就此打住不往上爬了、下去了!

可这一掉过脸儿来,面对着山下了,我就更加地担心和害怕了。因为那脚下陡峭的石阶路和旁边深不可测的峡谷都变得一览无余,对失足坠落的恐惧感立马儿就攫住了我的心。我一屁股坐到了台阶儿上,瞬时间就感到有些孤寂和无助。四下看看,偏巧还看见了旁边的一块岩石特别像是一张死闭双目害怕不已的人脸或是狮子脸……真他妈晦气!看见了个这……我扭开了脸,低头只看脚下的石阶。乖乖,什么时候这雨还下大了?!石阶表面的低洼处都已经显得水湿了。不行,不能在这里再待下去!万一雨下大了,可就真得无法下去了。我使劲把屁股离开了石阶,倒动着手脚往下移动。走了几步,神情一专注起来,就感觉并没有那么可怕了。于是,我直起身子来开始住着手杖侧着两脚往下走了。

我尽量做到有节奏的迈步,并慢慢慢慢地加速……终于,我看到我上去之前放在那里的背包了。“我回来了!”我像是在对人喊。其实,一个人出来,包儿就是我的旅伴呀!我掏出手机看看,还不到九点四十,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虽然不太完满,但却是安全地下来了!看来,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不够强大呀!刚才这一路上啊下的,陡归陡,险也是险,可终归还是有点儿恐惧放大,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呀!还得锻炼哟,你!我在心里冲自己说着,背起背包下山了。不用多,这要是倒退二十年,我还真就能上得去也下得来!那会儿我年轻还没病呀,我!我心里头胡思乱想着,看来还是有些不甘心。

 

下到了通天八十一洞在山腰上的出入口,我并没有钻洞,而是顺着左手边一条有驴友画的绿色指示箭头的小路下山了。后来,快到景区大门了,看看时间还早,就又盘来绕去的,连那早已人迹罕至的白龙潭和已经废弃掉了的延安窑洞伟人居也转到了。

半路上,还听到了有人在头上喊叫。仰脸一看,山脊上天幕下,正行进着一队驴友。男女都有,不知是不是从凤凰岭景区走过来的。这两个景区之间的路我只走过一条,就是从一线天下边到飞来石塔去的路。我知道,这样的路不止一条。明年,春暖花开了,还是要找一找走一走的。我越想越兴奋,迈着大步走出了景区。(2020年11月14日记)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1.三岔路口(左手是我这次走的奔黑龙潭的路,右手是我上次走的去龙泉沟的路)

【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2.映日潭(如果游人至此恰逢晴日正午,即可看见阳光从上面的石缝中直射到潭面上并折射到洞顶的石壁上所产生出来的如跳动的火焰般灿烂的光影;更有幸者,甚至是可以看见那放佛是亿万年前的生物遗存的细小蟹虾在水中游动)【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3.葫芦套(1999年,驴友朱多明夫妇来此游玩探险,朱氏不幸掉入谷中被卡在岩缝里不能动弹,还是有赖其妇爬出山外求救才得以生还,历时竞达十二天之久。故而,此地还被称为“不死葫芦套”)

【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4.葫芦套右侧的天梯和攀岩索(我是顺攀岩索爬上去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5.一线天下边的小三岔路口(我的登山杖所指的方向就是我上次进行从后花园到凤凰岭飞来石塔的野外穿越所走的小路的入口)【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6.往日要用近一个钟头的一线天我今天只用了十八分钟就爬了上去【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7.眺望又高又陡如一个巨型馒头般的观景石峰【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8.在观景石峰上俯瞰山下(旁边那个像极了因害怕而闭目不已的人脸儿或是狮脸儿的岩石太可气了)

【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从不死葫芦套到“观景石峰”景点穿越(文学游记)常青作

09.往上还易往下才难(因为往下看,一切都一览无余,还真是有点儿眼晕)【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