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走大山——从凤凰岭(龙泉寺)到阳台山(金山寺)野外穿越记(文学游记)常青作

标签:
原创游记常青 |
分类: 06.游记(文章) |
翻山越岭走大山
——从凤凰岭(龙泉寺)到阳台山(金山寺)野外穿越记
(文学游记)
常青
因为要进行野外穿越,又是自己独身一人,所以在景区里我走得极快。上次走这南线用了2.18小时,今天却只用了1小时就到达了明照洞瑞云庵遗址。出了山门就能看到那块儿“凤凰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导引牌了,我在心里头想着。我之所以会有今天这一行,就是源于上次来时见到了这块木牌。因为上边写着“到大风口是4.2公里”,我因此就想到了那条在京城驴界十分著名的野外穿越路线大觉寺——萝卜地——阳台山——大(小)风口、十字寺遗址。2018年,小朱驴友(坤博女士)就是在这条山路上失联的……只不过我与大多数人习惯走的方向相反,是从这凤凰岭奔往东大坨(也就是阳台山主峰)——
“……任重道远多艰险,洒下一路驼铃声。山叠嶂,水纵横……”山门外飘进来一阵歌声,但明显是业余爱好,底气也不够,是一位老年男子。我加快脚步走过去,却听到那边响起脚蹚落叶的窸窣声。等到我出了山门,只看见了一个背着个大方包的身影朝山路上走去。我迈步赶了上去,歌声还在继续——
“好!”我大叫了一声,在这不曾来过的地方能有一个驴友搭伴,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噢!”前边应了一声。
“美声唱法。”我又喊道。
“噢。”前边又应了一声。
我想赶上去与他结伴而行,但这是上坡路,我一走急了就喘。追了一段,却总是和他还拉着一段距离。而且,他也不再唱歌,像是在埋头急着赶路。大概,是不愿意与人搭伴吧!我想着,也就放慢了脚步,按我自己的节奏走了起来。
等我再时断时续地听到他的歌声,已经像是在峡谷对面的某个地方了。怎么回事,他怎么跑到那边去了?难道和我不是同路!可凭我的直觉,峡谷这边才应该是奔向山顶高压线塔去的路呀!莫非,他根本和我去的就不是一个地方?!可他是怎么绕到峡谷那边去的呢?刚才这一路上,倒是有几条通向那边去的小路。可都立着“此路不通原路返回”的牌子呀!看来,他就是个本地人。那些小路拦不住他。从他所背的那个包撑起来的形状来看,就像是个去打泉水的。难道这个地方也有泉水?天知道!管他呢,还是走我自己的路吧。
没有了找人搭伴念头的缠绕,我专心地走起路来。恢复了我自己的行进节奏,这速度倒反而是比刚才还要快了一些。
这条峡谷往下切得很深,往上走得也很高。小路就盘绕在它右侧的山坡上,随坡就势,时缓时陡,一路向上蜿蜒而去。路,明显是经过人工修理过的。不光时常会看到那绿色的漂亮的凤凰岭景区的导引牌和已经显得陈旧不堪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导引牌,还能看到在那陡峭的地方石阶边缘上镶嵌着的圆木阶边。
前边出现了一座高压线塔,但我也只是惊喜了一瞬间,就立刻感觉到这并不是我在资料上看到过的那山顶上的四座高压线塔之一。因为,从时间上来看,我是不会这么快就到达山顶上的。如果是已经到了那里,就应该往左拐奔向小风口了。以后虽然还会有上来下去的攀爬,但基本上都是在山脊和山岭上行走了。我抬头看了一眼塔身,那里有金属铭牌,标的是“110KV下聂二线•六二”。是062号高压线塔,我念出了声并点点头。这应该,是到半山腰了!
拐过弯,路边又出现了一块绿牌子,写着距山顶高压线塔还有1.15公里。1这点路程在平地真的算不了什么,但在这山里可就是要拿出气力一步一步的去量了!我不再东张西望地寻什么景看,专心走起路来。这里没有什么常青树木已经是冬意盎然,灰蒙蒙一片了。到处都是枯黄的落叶,脚踩上去有点儿滑。
在一个用大红油漆字标着距离草甸子还有1.48公里的大石头旁边的石桌石凳处,我摘下背包坐下来小憩,补充点儿身体里流失的水分。我的衣怀早就解开了,帽子也早就拎在了手里。抹一把额头,汗津津的。
头顶上一只乌鸦的黑影子从林间一掠而过,发出一声很亮的很难听的叫声。“呸!”我很讨厌这种鸟儿,嫌它不吉利!虽然,它很聪明。我小时,学过一篇课文,里边讲得就是乌鸦往瓶子里石子儿使水面抬升从而喝到了水的故事。
休息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收拾装备,“师傅——悟空——”我扭头喊,没有回音儿,说明这山里还真没有别人儿。
“就你老哥儿一个。走吧!”我自个儿说自个儿的笑了一下。
“嗯!还有0.4公里。”路旁立着一块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破牌子,我像是受到了什么力量鼓舞,一鼓作气地朝着那已经隐约可见的四座高压线塔攀了上去。拐了几道弯,眼前一亮,一座高压线塔赫然出现在我面前。上边写的是“060号”,跟山腰上的那座一模一样。
我虽然心底里很是欢呼,但并没有在此多做停留。观察了一下,这里是个三岔路口,一条就是我刚刚走上来的。往右的一条痕迹要淡一些,路旁还立着那“此路不通原路返回”的牌子。但我怀疑,那应该就是通往北线十字寺遗址去的路。往左的一条,痕迹则很重,无疑就是奔往小风口方向去的。路旁,还有一根救援电话标志杆,定位标号是FHL-53。
“真正的山野之行开始啦!”我往上扥了扥已经滑落到胳膊上去的右边的背包带,抖擞一下精神继续前进了!
走出去没多远,就看见一方已然坏成三块的凤凰岭景区管理处立的“景区界限”碑躺在路旁,怪可怜样儿的。应该,是凤凰岭自然风景区成立初期所立的吧!我想。
这里的路,是名副其实的小路,山里的路。而且,都很窄。驴友走在这种地方,是会自然而然地走成一字纵队的。想象一下,那又何尝不是这山中的一景呢!这确确实实是一条山脊之路,或者说是山岭之路。走在上面,居高亮飕,视野极广,风光特佳,心情贼好。不过,风有些大,打身拽脸的。我走得很急,头上有汗,就又戴上了外套的帽子。
这种黄土小路还算平坦,即便是那几处有些险要的地方,两边也多有灌木和岩石可以遮身,还用不着有多害怕。不像在狗牙山,两边尽是悬崖峭壁,是要时刻提心吊胆的。我一边走一边往坡下的峡谷里和远处的山峦上看,虽然已是冬季,到处都是灰黄和灰蓝的,但因为是在深山之中,还是觉得景致挺壮观的。我禁不住又放开嗓子喊起了山——
“师傅——”
“悟空!悟能!悟净!”
仍然没有人回声,看来今天在这条路上,我是不会遇到第二个人了!
我加快速度朝前走去。
又是一块破导引牌,“嗯,小风口,还有0.2公里就到了!”我自言自语着说。
所谓小风口,其实就是一块山间垭口地势较平的地方,到处都长着二尺左右高的荒草。风从谷间刮上来没有了遮拦,一下了就显示出了其威势。刮得我的衣服尤其是两个裤腿子哗哗直抖,响个不停。
“小风口,你记住了!我来过了。是由东向西。”我嘴里叨咕着,偏头躲避着劲风,继续向前走去。
远远地看见前方一个山坡下似乎是有一片阔地,上边干黄的草被很厚,显得很突出和扎眼。那应该就是草甸子了!我想。
那是什么?像是驴友效仿藏人堆垒成的一个小玛尼堆,怎么下边还用石头压着一大张字纸呀?!
我走了过去,终于看明白了,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块纤维布。不过已经被强劲的山风撕扯褴褛状了,但上边的文字还能念得出来。原来上边所写的就是前年在这里失联的小朱驴友的事情,她的骸骨已经于去年被两个来此地攀爬悬崖的驴友发现了。地点就在这附近的观景台下边的一条水冲沟里……原来她真是走错道了(要奔往她本来所要去的十字寺遗址还要往东走很长的路,她却误把这里当成了去那里的路而提前往下走了)!
善哉!善哉!蜂窝在天之灵终可安息了!逝者为大,我撩开头上的衣帽恭恭敬敬地向那个玛尼堆,向那些文字鞠了三个躬,以示致哀。
离开那里,我心情有些沉重。转头望了望那天幕映衬下的观景台,它矗立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过于突兀和孤单。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走过去。虽然只有80米远,但我就是不想过去。过去干吗?一点儿凭栏远眺的心情都没有,只会去做那难受的俯首凭吊!毕竟,她走得太年轻了——
树皮石肤山,
奇美凤凰岭。
驴友同心圆,
我情注大景。
这是我前年在小朱驴友失联一个月以后所写的一首诗,这时我把它念了出来,留在了这大山之中!
面前出现了一座山头,拔地也得有个一百多米(若论海拔应该也是一座近于千米的山峰了),虽然是个馒头形并不怎么陡峭,但前面还有多少路程我也不知道,我还真没有勇气再去爬什么山头了!我只想走平道,山腰上的小路也行,就是不想翻峰越脊了!我边走边仔细端详这座山头,谢天谢地,那半山腰上还真就有那么一条小径,呈月牙形的悬挂在那已经显得是枯黄一片的陡坡上,像是一条白带子,很是显眼。我毫不犹豫的爬了上去,一点都没打磕巴儿。这种路就是驴友在山坡上硬踩出来的,随坡就势,十分狭窄。两只脚落在上面,是成倾斜状的。而且,这还是一条土路,浮土很多,走起来是很有些滑脚的。好在路的外脚边缘还有一道被压弯了的野草,草茎都有筷子的一半粗,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依靠感。但我并不敢去踩它们,因为它们是木质的,我怕踩上去反而会更滑。还是把两只脚往那黄土上去踩,并尽量往山坡一侧歪着点二身子。扭脸往山坡下边看看,一点遮挡都没有,全是矮草。这要是一失足滚落下去,可就要一直跌到山谷里去了。会是一种什么后果可就不好说了!恐怕,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只能把握在正手里的手杖倒到了左边来,并尽可能的把它在土里插牢,以保障身体的平衡。好在,在这种地方,我倒是并不恐高。心里边还是很静!我在保证稳当的前提下加快了速度,以期赶紧走过这条山腰上的小径。
终于前边出现了几棵小树,路也变宽。我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洒目一看,果然山脊上也有一条通过来的小路。但碎石头较多,两边也全是陡坡。我又有点庆幸,没有走上边那条路了。两边都无依无靠的脊路,哪有一边是陡坡的坡路好呀!我回首给这小路照了一张相,以作纪行。
前面是一段平缓不老少的山岭小路,路边出现了一根木桩,孤零零的立在那里。走近了,才看出哪里是什么木头桩子,就是一个破导引牌。上边挂着的小路牌儿一个都没有了,柱子下边倒是堆着几块石头已做保护。看来,也是来往的驴友所为,为得是留下一个路标。我也从旁边捡过一块石头摞了上去,“好好跟这儿待着,还得指望你给驴友指路呢!”
继续朝前走,面前又出现了一座山头,似乎比刚才那座还高、还大。上边也有两条小路,明显地右边还是一条上行的脊路,而左边也还是一条直行的坡路。我又面临了二选一的抉择,怎么走呢?!同刚才的情况不一样的是,我脑子里怎么会有一种感觉,那上边的路是通往别处去的是一条岔路呢?!那下边的,会不会也是如此呀?我有些焦虑,这可就麻烦了!我对这两条路的感觉都不怎么好。我犹犹豫豫地到处踅摸,却发觉面前的FHL-48号救援电话标志杆上有人用黑色记号笔画的一张小图。原来两条路到前边又会汇合到一起了,而箭头所指的就是“大风口”几个字。
我一下子定下心来,我这一路上并没有走什么岔路怎么会走错道呢!弥、弥陀佛!我口里学着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里生铁佛的诵号声,暗暗感谢着这在杆子上留下笔迹的驴友。人家这可不是乱写乱画,而是在积德行善!
就像我曾经走过的很多条这样的小路一样,这条山腰上的坡路也是一条在林间盘绕穿行的小路。与刚才那条坡路相比,多了几分幽深和绿色,而少了几分赤裸和荒芜;多了几分鸟鸣和枝断叶落声,而少了几分空旷和峰高谷深相……这里,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树木,极大地减少了人的不安全感!就是失足跌下去,也往出出溜不了几步,就会被那树干挡住的!我近乎快乐地想着,忽然感觉很渴也有些饿,两个嘴唇已经十分地发黏了。低头看了下手机,已经是快十二点一刻了!
我找了棵有好几个断树枝子根儿的树干,把帽子、手杖和背包一一挂了上去,掏出热茶水和枣糕、玉米肠站在那里享用起来。
我来回活动着两只脚,竟然十分地期盼那边我要去的方向上突然转出来一个驴友。可是并没有,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我的想象。是长时间的一个人在山里行走所产生的孤寂感所致,我对着旁边的一棵叫不出名字的树说起话来。边嚼边说,声音呜哩呜噜,我自己都笑了!
到了FHL-42号救援电话标志杆,又是一个山间的平缓低洼处。也是一个三岔路口,不过视野很大。从那块绿导引牌上看,一边是我来的方向,距离草甸子已经有两公里的路程了。一条古道横交在面前,下行是通往车儿营方向,距离是5.4公里;上行就是通往阳台山方向去的,并没有标出有多少距离。
我沿着古道向上走去,走了还不到十分钟,古道就没了,变成了土路。又出现了一个小三岔路口,往右拐的要宽一些,路边还有几幢一定是早就废弃了的石屋子的残墙断壁戳在那里,表明这里曾经有过人气儿。我沿着这条道往前走,可没走出一百米我就突然刹住了闸,因为路拐了一个弯就朝下去了。而且两边还有近一人高的灌木,把路都快要封严了。不对!这是一条下山的路,是通向山谷里去的。而且,是一条已经很少有人走的路。我扭头就朝回走,回到那个小岔路口重新直行向山上走去。
我开始向上爬了,明显着是在快速地提升。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一种树木,就是那种一般都会生长在近千米山坡上的六棱木。只不过现在叶子都已掉光,剩下的秃枝子干吧呲裂,毫无一点生机。
我停下来转过身,面朝山下又喊起山来:
依旧是没有回应,我算是彻底断了今天想要在这山里头遇见人的念头。
这里的路像早晨我从瑞云庵往山顶高压线塔上爬一样,也是经过了人工修建的。但凡是还有个石阶样子的地方,还是能看见那镶嵌在阶边的原木。只不过,这里的山路破坏得更厉害了。有些地方已经变得很是破烂,比较地难爬。我倒是没怎么在意,就是不时用手去抓一下岩石。我明白,我已经是在阳台山主峰的北面在往上攀爬了!离开胜利的完成这次穿越已经为时不远了!
前边又出现了一座山头,上面还有一座铁塔,可怎么看着就像是我原来走大道从西面攀上阳台山主峰时路过的那个半山腰上的铁塔呀!我加快脚步向上攀登,因为已经接近胜利,我竟像是忘记了喘息一样,速度十分地快。登上山头,才发觉还并没有到达阳台山。然而往西南方向上一望,却看见了阳台山西坡上那一层层的玫瑰梯田和山脚下的观景平台。我更兴奋了,继续往前走去。穿过一个树林,经过一片经幡,看到一棵树长得很有造型感,像是一个翩翩起舞的老者,就把它拍了下来。然后,又继续爬山。我的心跳在加剧,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快要接近封顶所产生的激动所导致的。
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大岩石堆和包裹着它的木栈道,我到了!到阳台山了!我在心底里呼喊了一句,大踏步向前走——三区交界点、赏花坪、盘山公路、红色交通线、妙儿洼茶棚、瓜打石、金山寺(还远远望见了依旧在那里排着队打泉水的一群人)、阳台山进香古道的起点……一天的野外穿越终于胜利结束了!
我算了一下,从早晨开始爬山到现在已经是8.5小时了,走了起码得有17.2公里的山路。平均每小时是2公里,比我平时爬山走得要快,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强驴的速度了!
在从阳台山下来的半路上,走在那视野很好、很远的山道上,我还望见了北面大山上垭口处那四座高压线塔。原来,我今天在山上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呀!要知道,这不是在平地而是在山上呀!我很满意,也很知足,更很开心!
早晨五点半就出来了,到家却已经是九点多了。连坐车带爬山总共是十三个多小时,哈哈!够锻炼的水平了。(2020年11月6日记)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01.在起点——凤凰岭景区的龙泉寺(我的属相像)[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2.在途中——凤凰岭景区的瑞云庵(金刚石塔)[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3.在途中——山腰的导引牌(我的登山杖)[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4.在途中——山顶的高压线塔(060号)[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5.在途中——山脊的小路(FHL-53救援电话标志杆)[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6.在途中——山岭的小路(小风口)[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7.在途中——“驴友蜂窝凤凰岭遇险手记”(草甸子)[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8.在途中——山顶脊路和山腰坡路的交汇处
(因为此时风大我走的是坡路)[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09.在途中——进香古道(大风口)[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10.在途中——赏花坪(阳台山主峰)[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11.在途中——阳台山景区的瓜打石(原名“刮倒石”)[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
12.在终点——阳台山景区的金山寺(打泉水处)[本文作者李永春即时拍摄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