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灰厂、戒台寺、潭柘寺——一路两岔游(文学游记)常青

(2016-10-28 18:37:36)
标签:

原创

文学游记

常青作

分类: 06.游记(文章)

大灰厂、戒台寺、潭柘寺——一路两岔游

 

本来是要去房山圣水峪的南梯和北梯来个野外穿越(如果今天再不出去,未来的一段日子,天气都不会太好,不但要降温,还要有小雨,甚至是小雪;等日子再变得好一点,已经是进入冬季采暖期了,野外也要封山禁入了),临时生变,去不成了。又不想搁家呆着,就扔下双肩包,什么也没带,就那样出来了。

并没有什么确定的目的地,就坐上843路公交车奔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方向去了。

“北宫”是我的第二(第一者当然是我家附近的长辛店公园了)户外健身基地,已经来了很多、很多次了,早就没有了什么新鲜感。所以,车到了那里,我却并没有下车,而是坐到了总站“大灰厂西站”。我忽然很想从这里腿儿着经过戒台寺(只过不进)去千灵山或者是潭柘寺。到戒台寺和千灵山是6公里多,到潭柘寺还得再加上12公里,最多得走20公里左右的路程。这40里地的公路行程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你,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完全可以接受。

去年初,我和旅友小王去潭柘寺爬(后)山,出来后再去戒台寺,也是走得这条路,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反。

“师傅!往戒台寺怎么走?”我这是完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故问。因为,心里边有个小九九。

“就顺着这条道走。”大灰厂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指着脚下的柏油大道说。

“这山上有道儿吗?”我指着右手边的山坡说。这,才是我的真正用意。

“戒台寺在那边儿呢!”她指了指左手边的山峰,“那怎么走!现在柴禾(huo)横横(hōnɡhōnɡ)的,你又不认识道儿。就顺着这大路走吧,走着玩儿呗!

虽然是告诫的味道,却让人觉得挺亲切。我一想,也是!从山上去戒台寺,不知要翻过几个山头呢,我去瞎闯个什么,还不如规规矩矩地走公路呢!“谢谢您。啊!”我扬了扬手。“再见!”说完又暗自乐了,再什么见,以后还会再来吗?!转念又一想,可也真说不定呢!世事难料,谁知道以后会如何?!

 

拐了几个弯,见前边有一股股浓烟升起,有十好几个人在路边焚烧着什么。应该是在搞卫生清理,因为人多,阵势可不小。红红的火焰和浓浓的黑烟腾空而起,劈啪作响,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传来,纷纷飘落的炭灰洒落到了我头上。我加快脚步走了过去,明明是在搞环境卫生,却又采取焚烧这种方式,造成了新的污染。真是清除了地上的,带来了天上的;清除了堆积的,带来了扩散的。唉!怎么还是这么一种观念呢?!不错,“农村的城镇化”是在飞速地发展,可人们的观念与其同步前进了吗?!难道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总要落后于物质文明的进步吗?!我的心情变得因此而有些灰然,“这样烧就不怕着火呀?”我拐着弯儿地问其中一个人。

“这不儿看着哪吗!”他瞪视了我一眼,继续低头拨弄火堆。我知道,人家是嫌我多嘴管闲事儿了!本来嘛,一个没事儿跑这儿来溜达的闲人。

上次我和小王走这条路,是一路下坡,所以走得比较轻松,这次我却是要一路朝上走。可奇了怪了,我今天虽然心情不大好,身体状态却出奇地好,一丝儿都不带喘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一个新设的检查站(应该是检查渣土车的)。一问,被告知,离阶戒台寺还有三公里。

三公里就是六里地,实在算不上什么。我加快了脚步,看来今天走到潭柘寺去是没问题了。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头顶上的路牌,分别写着到戒台寺还有2公里,到定都阁还有10公里,到潭柘寺还有11公里。

不远处路左侧的山坡上有一片片红,是红叶,在一片绿色松叶的映衬下犹如大片大片的红花,也像一片一片的红霞,十分地养眼和夺目。我走了过去,果然是十数株黄栌,叶子红得是那样可爱!我掏出了手机……现在,正是进山赏彩叶的最佳时机,因为,还没有开始落叶。但这一路走来,但凡是在山口或是有路径可以进山的地方都被铁栅栏和砖门、铁门阻断了,还有“中国建筑”的字样,不知为什么?在这山里头,居然会有这么多建设工程。还是为了不让人攀爬野山呢?不得而知。

 

路边出现了一个观景台,有长廊,有座椅,有空场,背后还有个高高的环形的大雁塔,环境很不错。有三个驴友打扮的老汉正在那台阶上席地小憩,不知是要去哪里?旁边停下来一辆小轿车,挂着天津牌照,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像是自驾出游的旅行者。我没有在这里停留,因为我知道,这里不是深山,地势不会太高,而且今天有雾霾,看不到什么景色。

没往前走几步,忽然发现右手旁出现了一条路,全是石头铺成的,从其老旧和磨损的程度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古道,起码是一条民国以前的老路。我心头一阵欣喜,那还顾得了什么去不去潭柘寺了,身子一拧,就迈了上去。这确是一条古道,是由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石头铺就的,斜刺里向下蜿蜒而去。像是有根儿绳子拽着我,我亟不可待地几乎是一溜小跑着向下走去。

路不太宽可也不算窄,足够上下两路的牲口驮子相向而过,并排走两个人更是绰绰有余。路边还有防水护路的矮墙,虽然有些残破,但基本上保存得还完好。道路很幽静,四周全是树木,抬头是天,却不见阳光。而且,一个人也没有,静得很,有一丝孤独和寂寞爬上心头。使我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心情变得更加压抑。“呃呔!”我不由学着京剧老生痰吐了一声,哪知这一声却引起了一阵狗叫,抬头一看,竟是一家院子,是用栅栏围起来的,不见屋子,也不见人。四外踅摸了一下,对面的路边竟然还停着一辆小轿车,不知它是怎么开下来的?!又往前走了一段,还停着一辆摩托车。这辆倒还可以,搞越野这里正是好地方,就是有可能破坏了古道。可看那样子不像,是作交通工具用的。人到这里干什么呢?种果树吗?!也只有这种解释。

路一直往下,迂回曲折,但好像要比阳台山那里的的进香古道好走多了,我的速度也不慢,因为,我不知它通向哪里,也不知它有多长。前边的路上出现了几块长条形的大石板,怎么是四块,而不是三块,那不就成了“三条石”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石板桥,发洪时水从下面流过,路边的泄水沟也就从右边换到了左边,并沿山势顺坡排去,不知不觉中就保护了古道不被冲毁。虽是随坡就势的设计,却也尽显巧妙!倘若适逢夏季,有流水在这里流淌,哗哗作响,配上周围幽静的环境,倒也是一处绝佳的小憩之地。这世上的美景,本来就是三分靠眼看三分靠想象还有四分就是享受嘛!

路边出现了一堆烂泥,像是夏天下大雨时从旁边土坡上滑落下来了,却被什么碾得很硬实,低头一看,有一道明显的汽车轮胎印。一定是刚才看见的那辆汽车留下的,要不就是那辆摩托车,能在这种地方开车,就是具有一定水平的驾驶技术,也还是得要有几分胆量的。

忽然,我觉得口渴了,就打开那已经攥在手里三个多小时还从没有打开过的“动脉饮料”喝了两小口,然后把瓶子放在地上,往下、往前拍了一张照片,又转身往上、往回拍了一张。这里真静,怎么就没碰见一个人呀?!戒台寺那里只有一趟948路公交车,一天只有几趟,赶不上是要等很长时间,非常麻烦的。难道,就没有驴友从这里步行去戒台寺吗?!

“别往下走了,前边出不去,有门封着呢!”声音来自头上,那是右手边,有一个像是建筑地基护坡的大土台,有十多米高、二三十米长,铺盖着绿色防风网,远处好像还有建筑塔吊的影子。两个人走在那里,在天幕的映衬下显得高高大大的,“我们刚从那里过来,不让进,还有保安看着,门也给锁上了。”

“那你们是怎么过来的?”我这明显是废话。

“从那边儿绕过来的,走了半天了!这里能下去吗?”

我帮他们看了看,“走到头,那里有个坡,慢慢走,可以下来。”

“你们去哪儿?”我又问。

“戒台寺。”

“那正好,顺这条路上去就是公路,离戒台寺不远。”我指着身后刚刚走过来的古道。

既然前边出不去,我也就别往前走了。再说,我本来的目的地就是潭柘寺嘛!跑到这里来,只不过是临时出了个岔。想到这,我就原地站住了,等待他们下来,好一块回到公路上去。

他们下来了,年岁都比我大,一个还整整比我大了一轮。“头几天我和我爱人还打这儿走过,今儿怎么就不让过了呢!”他叨唠着。

我和他们一起又朝上走去,边走边聊,原来他们是临区八宝山的人,也是出来野游的。

“你去哪儿?”

潭柘寺。刚才走到上边的观景台那块儿,看见有条古道就拐下来了。既然不通,就还和你们一起上去。

我今天的身体状态格外地好,走这样一路向上还比较陡峭的乱石道,居然一点儿都不带喘的。他们居然根本跟不上我的步子,我只得不时停下来就和他们一下。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再加上我们是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地很快就登上了那座观景台。见他们坐下来休息,而我还要赶路去戒台寺,就和他们挥手告别了!“有缘再见吧!你们老哥儿俩,就顺着这公路走就行。”

 

剩下了我一个人,又是比较平缓的大马路,我就加快了脚步,路过戒台寺入口都没有停留,只拍了一张相作为纪行,就又匆匆往往前赶,还不时押一小口水。

路旁有一个牌楼,迎面这边已经没有了字迹,转到里面那边看,“欢迎您再来”几个字还清晰可见,就沿着一条水泥路走了下去。曲里拐弯,一路向下;幽深安静,毫无声息。连一个小松鼠和一声野鸡叫都没有,只有偶尔的一声树枝折断并往下掉落的声音。

路两边除了树就是树,再就有是一溜红色的国防电缆的标志牌和几座私人的坟茔。走了有一里多地,也没有走到尽头,更没见有什么残留的景物。路还是一直往下,这样还不得走到谷底去呀!算了吧,我还是回去奔我的潭柘寺去吧!不然,走到头什么也没见着,或者是进了什么“领地”让人轰出来,再回头往回走,又得爬大坡就实在是不合算了!

回到公路上,我吁了一口气,这个岔道走的!接着往前走,又看见了去年和小王来时见过的那块“凉石”,竟然有一丝“老友相逢、一见如故”的感觉!“老朋友,你好!”我高声喊道。

再往前走,路还是那条路,但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不但山谷里回响着建筑机械的喧嚣声,马路上的水泥罐车也开始多了起来。不但到处都在建别墅、盖住宅楼,连108国道和辅路也在重修,烟尘四起,热闹异常。真不可想象,在我记忆深处的这块大山里的地方,居然也变得这么繁华和热闹,你追我赶建设忙,一座座高楼正在无情地侵吞着这里,高楼代替了山峰,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火柴盒”吗?!房子建的再多,却依然是有人拥有几套、甚至是十几套,有人却依然还住在棚户区!过去。是工厂、矿山向大山进军,污染着大山;如今是高楼大厦向大山进军,蚕食着大山。难道人类就总是这么贪婪地向大自然索要和占领吗?再过几十年,北京周边还会有几座处女山,谁会知道呢?!

大型工程车卷起的烟尘呛的我连连咳嗽,我不想在这种环境里再继续野游了,也太具有讽刺意味儿了!正好前边就是“门头沟南村”站(去年我和小王就是从这里下车走去戒台寺的),我要从那里上车,到苹果园地铁总站去,回到城里去。

站台上有几个人在等车,我问其中一个像是本地人的中年妇女,“这地方也盖了这么多楼房呀?”

“是南村盖的,第二产权。”

“小产权呀……

车来了,我上了车,人不多。我因为起得早,这会儿有些疲惫,很快就打起盹儿来,却仍能听见女售票员的报站声,十分地清晰,也很好听。(2016年10月25日记)

 

【手机拍摄。只为纪行,不为艺术】

 


http://s13/bmiddle/005OU1Emzy75YzOq9is0c&690
头顶上的路牌【李永春拍摄】
http://s1/bmiddle/005OU1Emzy75YzOR5Buc0&690
路边山坡上的红叶【李永春拍摄】
http://s12/bmiddle/005OU1Emzy75YzPdYn16b&690
路边的观景台(前边的是三个老驴友,两个坐着小憩,一个弯腰整理背包;

后边的两个年轻人是从一辆挂“津”字牌照的小轿车下来的自驾旅游观光者)【李永春拍摄】
http://s1/bmiddle/005OU1Emzy75YzPDO1i30&690
过了观景台,忽然出现了一条乱石古道,我毫不犹豫地就迈了上去【李永春拍摄】
http://s4/bmiddle/005OU1Emzy75YzPZwwrc3&690
古道上的石板桥【李永春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5YzQkSId4d&690
古道上被雨水冲落下来的烂泥,上边有清晰的汽车轮胎印痕【李永春拍摄】
http://s3/bmiddle/005OU1Emzy75YzQIX5022&690
古道上我停步小憩喝水的地方【李永春拍摄】
http://s15/bmiddle/005OU1Emzy75YzR6imO0e&690

往回、往上望,古道曲折而来【李永春拍摄】
http://s6/bmiddle/005OU1Emzy75YzZUKr375&690
往前、往下望,古道蜿蜒而去【李永春拍摄】
http://s13/bmiddle/005OU1Emzy75YA0uLBGec&690
公路旁戒台寺入口处的牌楼和字石(那位老人是在这里小憩的健身骑行者)【李永春拍摄】
http://s9/bmiddle/005OU1Emzy75YA13oQo08&690
公路旁的巨大岩石(倾斜度达六、七十度,倒是一个练习野外攀爬的好处所)【李永春拍摄】
http://s4/bmiddle/005OU1Emzy75YA1vwzh23&690
去年和旅友小王来时就曾见过的“凉泉”【李永春拍摄】
http://s7/bmiddle/005OU1Emzy75YA1Zqqqf6&690
公路旁的路牌【李永春拍摄】
http://s4/bmiddle/005OU1Emzy75YA2VGLN93&690
公路旁的牌楼

(从里向外拍,正好有两个女性驴友向和我相反的方向走去,还跟着一只棕色卷毛小狗)【李永春拍摄】
http://s1/bmiddle/005OU1Emzy75YA3Bv6800&690
牌楼里面水泥路旁的“宣传牌”和“国防通信标志牌”【李永春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