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晋源杜里坪村红色旅游
杜里坪村是太原市晋源区姚村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天龙山风景区西南方向的黄楼沟内,与杏坪村合并而成的一个行政村。杜里坪村地势险要,背靠大山,面对清太徐县的平川,与交城、阳曲的大山相连,可进可退。前有南峪沟、风峪沟、柳子沟、黄楼沟、白石沟等都可以机动进击太原平原。距杜里坪五里杏坪村的左边是东西石窑,右边是天龙山。漫山遍野灌木丛生,还有数不尽的葡萄架和高高低低的小梯田,最有利于隐蔽和打游击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杜里坪村是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县工委和清太徐县抗日政府所在地。这里是清太徐三县人民的抗日根据地,隶属于中央晋绥分局第八分区(1941年隶属于七分区,1942年七分区与八分区合并),这里不仅是晋绥边区的前沿,也是通往延安的重要交通线。在八年抗战中,清太徐县工委和县政府,在这里宣传动员群众、发动地方武装,筹集物资、支援前线,在山西省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下午,利用党史教育活动的机会,我乘车来到了杜里坪村。
晋源区姚村镇杜里坪村为清太徐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清太徐抗日县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清源、太原、徐沟三地我党抗击日伪军的主战场。
1937年11月8日,日寇的铁蹄踏进太原,太原城沦陷。同月山西省第四专员公署任命赵向荣(中共党员)为太原县长,任悟憎(中共员党)为清源县长,深入敌后到清太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1月清太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村正式成立,任悟憎任县长。
在八年抗战中,中共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以杜里坪为根据地,领导三县人民和地方武装,筹集物质支援前线,打击日寇伪军,不断深入平原,破坏敌人交通,狙击日寇抢粮,袭击敌人据点,活跃在太原平原,河东河西。1938年3月,日军出动200余兵力,向杜里坪扫荡。清太徐县抗日游击队和慕湘等领导的抗日游击二支队,合力迎敌,打退日寇二次进攻。
杜里坪村口,墙上的简介。
沿着坡路上行,东面是一排平房。
西面是“哨兵站岗瞭望处”。

村支书担任讲解员,路旁树下坐着94岁的老人。

继续上行,西侧是“县政府马圈遗址”。
马圈遗址正对着墙上的宣传画。
“县政府马圈遗址”后面,是“县政府战士住宿”。
坡路尽头正对着,新建的红色礼堂。

红色礼堂的南面,上方“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和党徽。

红色礼堂的东面是入口。

红色礼堂东入口前的简介。
出红色礼堂,西行途经“地道出口”。
地道入口西面,是“县财政科旧址”。


县财政科旧址西面,是“县后勤军需物资储存室”。

绕行来到杜里坪村的最高处。

区级文物——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旧址内部是一处小院落,正房和东侧房为展室,西侧房为老两口现居住地。
正房两间窑洞,外面东侧的窑洞。

里面西侧的窑洞。
东房外景。
东房内景。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东面,是“县民政科、文教科办公场所”,门前的一颗老槐树上还留有日寇从对面山上打过来的子弹,打出的枪洞。

沿着小路下坡,回望整齐的石砌围墙。

农家乐小院。

回程途中,正遇上周末的大堵车。龙潭小院畅饮。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