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保19—青州真教寺(国7)
青州真教寺,位于青州东关回族聚居集中的昭德街南端路西,寺院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是元代中国三大真教寺之一(青州真教寺,杭州真教寺,定州真教寺)。2013年3月5日,青州真教寺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真教寺,坐西朝东,主体建筑左右对称由低而高,由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为中心成一条东西中轴线,三进院落,具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特征,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
2020年10月7日(星期三),我从衡王府石坊步行来到青州真教寺。
大门为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洞拱卷式,楼高10余米,门面通宽30余米,上嵌砖雕龙凤等吉祥物。
大门上方镶嵌“清真寺”石匾,为康熙年间知府张连登题写。门楼两侧各有八字墙5米。
现存二门为乾隆二十年重修。门内南北两扇墙上,镶有四块石碑,记述该寺历史修二门记和礼拜时辰。二门墙壁上的碑文记载:“清真回回礼拜寺为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
三个大门均有匾额,正中是明成化丙戌科进士刘瓒题字“开天正教”。右为清镇守山东登州等地总兵官军提督密勇巴图鲁马建纪题字“默德真传”,左为清康熙二十三年掌教赵璜、张养心、刘翰美题字“瞻天仰圣”。
二门后,迎面是一座碑亭宽3米,高4米,砖石结构,顶覆琉璃瓦,碑的两面分别镌刻明朝皇帝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和“圣谕”,内容为赞颂伊斯兰教的教化功德。原碑亭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碑亭为1985年重建。

碑亭的东面是“圣谕”。
碑亭西面镌有明洪武元年太祖御制“百字赞”。百字赞碑碑文是: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祁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至穷民,拯救患难,洞澈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正中为全寺的主体建筑——大礼拜殿,坐西面东,面积60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七八百人进行礼拜。大礼拜堂为三券式样,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相联组成一体。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望月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望月楼底突出部分是“米海拉布”(壁龛的音译)。整个大殿平面呈“凸”字形。
大殿(即礼拜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周围三十六根立柱,立柱下石鼓承托。
大礼拜殿的东南角。

前殿南面。

望月楼南面。

望月楼西南角。

望月楼西北角。

望月楼北面。

前殿北面。

大殿门额之上悬马松亭大阿訇题“归真要道”。左为黑伯龙题“认主独一”匾额,右为原山东省民委民族处处长丁乐春题“教本清真”匾。大殿门两边有抱柱楹联一副,上联为“化人化物能化化有根有本”,下联是“生天生地更生生无尽无休”。
二门内至礼拜殿前两侧对称有南北配殿各五间,为“海里凡“(经学生)的讲堂,故又名南、北讲堂。
南讲堂。

北讲堂。

离开青州真教寺,回望。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