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保8—龙口丁氏故居(国4)
丁氏故居,位于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原为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有8042平方米,现存房舍240间,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96年11月20日,龙口丁氏故居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0月2日(星期四),我在龙口市闲逛,来到黄城西大街21号的丁氏故宅。
门前的国保标牌。

丁氏故居门票每人35元,半价学生票17元(下图上部)。

丁氏故居,现存房舍240间,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丁氏故居平面示意图。丁氏故宅,始建于雍正初年,建成于道光年间。鼎盛时,其豪华建筑覆盖大半黄城,达3千余间。
丁氏故居立体图。胶东民间曾有“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的歌谣,其中黄县房即丁氏故宅。
一进门,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鸿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内重大喜庆活动时才挂上。其照壁也相当考究,上有龟背纹,下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喜鹊登梅。
丁氏故居的正堂“履素堂”外景。
“履素堂”外的对联。

“履素堂”内景。
“丁氏故居”幽深的过廊。
“丁氏故居”院内的水井。
“丁氏故居”院内的砖雕。
“丁氏故居”前后院的分界——钱眼路。
“丁氏故居”后院一进门,正对门墙面上,从右到左
“戬谷”(jiǎn
gǔ)两字。“戬谷”有福禄之意,亦有尽善之说。出自诗经之《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翻译为:上天保佑你安定,降你福禄与太平。一切称心又如愿,接受天赐数不清。给你远处的福分,唯恐每天缺零星。
“丁氏故居”后院内的“惜福堂”。
“惜福堂”的历史外加新传奇故事。
女儿讲解“门当户对”,长见识。
“门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文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
“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范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故名“户对”。“户对”用短圆柱形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观念,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


我和女儿走进“漱芳园”。
漱芳园是丁氏故居的私人花园。
漱芳园门前的赑屃,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

漱芳园内的假山、水池和亭台。
漱芳园西南角有收集的古墓碑和墙头石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