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国保之六寿阳龙泉寺和凌泾塔(国6)
寿阳龙泉寺位于晋中市寿阳县南燕竹镇孟家沟村,孟家沟龙泉寺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势上下叠建而起,共有7层,现有砖砌窑洞37眼,砖木结构房舍49间、古戏台一个、凌泾塔一座,总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凌泾塔位于龙泉寺之东约100米处,砖砌笔尖式,高13层,约25米。塔上嵌碑,书有“凌泾塔”,为傅山先生所题。2006年5月25日,孟家沟龙泉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临道路的门楼、龙泉寺的前身神福寺、龙泉寺和凌泾塔。
孟家沟龙泉寺的中轴剖面图。
2018年6月3日(星期日),开车走榆次到寿阳的老路,太安驿左转北行不远,看到五峰山龙泉寺的标志。
龙泉寺城楼式入口。

标语写着开车禁入,只好步行上山。

回望城楼的内侧。

沿着山路前行。


看到远处的古塔。

长焦拉近。

路旁的木亭。右转是去孟家沟村的路。
左转,是龙泉寺的前身——神福寺。有三进院落:过殿、中殿和大殿。

神福寺的山门。

神福寺的过殿,进入后左右两侧是台阶。

神福寺的中殿和大殿。

上坡。

转弯,看到龙泉寺的山门和戏台。

龙泉寺山门对面是古戏台,它的前台是木结构的歇山卷棚式建筑,后台是石块券的窑洞。戏台有两个作用:一是道士为弟子们讲经布道,二是赶龙泉庙会唱大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龙泉古庙会。
孟家沟龙泉寺整个建筑中轴对称,寺前有古戏台,寺自下而上,有山门、正殿、碑亭、祈雨亭、双龙池、崇贤祠、玄真洞、养衷洞、蓝芾洞、云霞洞、晶月亭。寺左是凌泾塔,高俊挺拔;寺右为松柏林,浓荫覆盖。
孟家沟龙泉寺的山门。
山门前的国保标牌。
来到龙泉寺北面的侧门,推门入内。
孟家沟龙泉寺,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殿和檐窑殿,两厢建碑廊、配殿。
孟家沟龙泉寺, 现存的檐窑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檐窑殿为三层砖券窑洞,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一层前檐明间挑出歇山顶抱厦。

檐窑殿一层(龙泉寺三层)崇贤祠(景贤祠)内,供奉着傅山(中)、傅眉(右)、傅仁(左)三尊塑像。

檐窑殿内景。


龙泉寺四层(檐窑殿二层)中间三间对应的屋檐,高于两边的屋檐。两侧北为蓝芾洞,南为养衷洞。
龙泉寺五层(檐窑殿三层)玄真洞前,一大片平台。

龙泉寺五层(檐窑殿三层)以上为城楼式建筑。
龙泉寺五层仰视玄真洞、六层云霞洞、七层晶月亭。
凌泾塔建于明代,清及民国都曾有修整。八角十三级,空心楼阁密檐组合形式,通高约25米,为砖石混合结构。塔基、塔座和第一层塔身为砂石质,其余部分为青砖砌筑。塔基为八边形,高约1.3米,边长约6米;塔座为一层低矮粗石;其上是十层形制相同的密檐,且塔身均八面开门,塔门分布倒规律,真假门隔层隔面相间。每层券三道弧形砖饰,塔顶引八条凸起曲线至中央石刻莲花基座,其上嵌有黑色广口束颈大肚瓮状琉璃。整个塔顶象轿顶。八个檐角饰着石刻法轮,似乎风来,法轮将转。各层均有拱形门洞。
塔的南面入口。
凌泾塔第十三层塔身变身而为亭阁,且在塔身之东北、西南、东南开门,其中在东南面的门上装砌一个虽显粗糙却很形象的仿木构门楼。凌泾塔为风水塔。
凌泾塔牌楼“宫寓嫦娥”。坊门上的桃形门顶上装饰日月图案,门前不用台阶而设斜坡。

凌泾塔牌楼——宫寓嫦娥。造塔邀请嫦娥常来居住,给五峰山龙泉寺给来美好的月光。

凌泾塔身底层只有南向正面辟拱券石门,门上镶嵌青石横匾;傅山题写的塔匾“凌泾塔”。

凌泾塔的西南角。
还是塔的西南角。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