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园林:狮子林——乾隆帝下江南最爱之地

分类: 艺术风光摄影: |
人文园林:狮子林——乾隆帝下江南最爱之地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苏州是以园林著名的,苏州园林的内涵尤其体现在了以往众多的人文历史故事中。
狮子林是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这四大名园分别为:沧浪亭--宋代、狮子林--元代、拙政园--明代、留园--清代,四大名园代表了这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园林),清朝高宗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经六下江南巡游,虽然打着是皇帝亲自督察黄淮河务与浙江海塘工程,其实还是为了满足他平生素爱游山玩水的嗜好罢了。乾隆下江南最爱去的地方就包括苏州的狮子林了,乾隆皇帝曾经五次巡幸狮子林,据《南巡盛典》与道光年《苏州府志》记载,他从第二次南巡起,每次都要游苏州狮子林。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带了倪瓒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又题五言诗《游狮子林》,诗中声称“早知狮子林”,并在这儿见到了“松挂千年藤,池贮五湖水”与“假山似真山”,觉得狮子林不像在闹市,而“疑其藏幽谷”,似是人间仙境,且在装修方面与“亭台乃一新”的寒山别业相比,是“未饰乃本然”,此诗现在仍然刻在狮子林御诗碑上。
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次南巡的时候,为狮子林题“真趣”匾。当年乾隆皇帝在狮子林游玩的时候,对这里的石头迷宫非常好奇,要求自己亲自去里面走了一圈,可是皇帝左走走右走走在这座迷宫里走了2个时辰也没有成功走出去,皇帝十分紧张,只得高呼救驾,最后还是太监把他带了出去。
出来后的乾隆帝玩的很高兴,于是提笔写下“真有趣”三个字。随行中的状元郎黄熙见状,急忙跪倒在地,盛赞皇上这三个字苍劲有力,特别是中间那个“有”字,简直是入木三分啊。他叩请皇上把这个“有”字赐给自己。于是,乾隆皇帝便顺水推舟,去掉了“有”字,将此字赐给了状元郎黄熙。并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与七律一首,其中绝句之一是“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岂不居然闹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律诗中声称“每阅倪图辄悦目,重来图里更怡心”,自认为摹图不如倪图“笑似雷门布鼓音”,后来去浙江后回京,途中又小住苏州,并再去狮子林,留下了七律《再游狮子林》:“却爱狮林城市间”,乾隆帝回京后用13万两银子在长春园内仿建狮子林,用银7万两在避暑山庄再仿建狮子林,且摹两份倪图各置其中,原因收藏于“石渠宝笈”。由此可见乾隆帝对狮子林是情有独钟。
由此可见,狮子林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园林。而这座园林的由来其实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了纪念他的恩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这里原本是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
相传在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弟子们“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为师傅买地置屋为其修建禅林,而选址就在今天的狮子林。佛学认为:佛乃人中狮子,佛之座处称狮子座,因院內“林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因而又将寺易名为“狮子林”。
在此之后,狮子林曾经多次易主。最后,于公元1917年被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贝聿铭的叔公)花80万银元买下。解放后,贝氏后人将狮子林捐给国家,并于公元1954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狮子林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
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
走在其间,不禁感慨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