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王墓: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唐德宗李适崇陵

(2015-03-31 21:36:56)
分类: 皇陵古塚古迹:

人文王墓: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唐德宗李适崇陵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与崇陵文管所张所长合影留念

    甲午春,二月十九日,“三辅客”(网名)兄邀约周末赴泾阳踏查唐崇陵活动。因近期入迷帝王陵文化,加之陕西各地在开发唐帝王陵陵园,如能实地踏查唐帝王陵则趁早行动!现在很多文庙、文化馆、博物馆,盗窃者都看好帝王陵陵园石刻,搬的搬,盗的盗,时逝而石逝!
当天,很快便于三辅客兄商议同游嵯峨山,并邀约蒲城的党明放老师一起同游大唐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kuò)的崇陵,因上次踏查九嵕山唐昭陵时,党老师就相约去嵯峨山唐崇陵四门走走,那儿很有意思。随后西安的穆虎,三原的邓震老师也加入本次踏查嵯峨山崇陵四门活动。 “求是”(网名)陕省志办国学名家、“习门”(网名)西北大学考古博士,对唐崇陵的四门卫星定位予以技术支持,并提供了高清卫星定位图,我根据他们的资料本人在“谷歌地球”上亲自绘制了一张唐崇陵四门分布图,因这样有利于当天实地踏查嵯峨山唐崇陵四门。
     二十二日五点半起床,六点与穆虎三辅客与玉祥门外汇合,后直奔唐崇陵在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农家门前发现了一只石羊,这是青岛王勘在我们出行前交代要寻找的那只石羊。对着石羊咔!咔!咔!多角度按下快门留影,因心系唐崇陵,这没多久留便朝唐崇陵朱雀门方向驶去。刚走没多久,在崇陵南门界碑前的黄土泥路上我们与三原邓震校长相遇。无巧不成双!我们正准备上车驶向唐崇陵时,见黄土泥路与麦田埂交叉的羊肠小道上,一人头戴蓝白头盔,身穿深蓝防风军大衣,脚跨150摩托朝我们驶来,就这样我们与蒲城党明放老师在皇陵前的麦田埂上相聚了!在这样的黄土泥路与麦田埂的交叉路上能同时与邓震校长、党明放老师同时相遇!此乃缘份!只有在嵯峨山前才能有这“嵯峨”的相遇。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党老师从蒲城赶来,北方的冬天摩旅很冷,百多公里的路,一般人哪能承受的住!可再冷的天气碰见拥有一颗炙热、坚强、勇敢、乐观的党老师那都不是问题!这样的走陵精神谁能于之匹敌!只有像这样的走陵侠士精神才能修得正果!今年党老师的唐陵精装巨作《唐陵石刻遺存圖集》台湾版就要上架了!
    过了唐崇陵界碑,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唐崇陵文管所,见到了待人热情真诚的张所长!所长招呼大家进文管所休息。三原的邓震校长带来了在当地买的特色早点,泡泡油糕(我第一次吃这美哉!)、千层油饼、金钱饼,热豆浆(冬天在北方的荒郊野外能喝上一杯热豆浆这可胜过城里的山珍美味),并连筷子都准备了,最不经意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与待人之道,以后走陵都愿与此君相伴同游。走陵不是主要去研究人文历史,而“帝陵邂逅,畅绘人生”让您在实地踏陵考察中发展友谊,在走陵中品读华夏的人文历史!这才是帝王陵走陵人的宗旨。文管所的“看陵犬”见生人进文管所叫的特凶,“看陵犬”叫的凶原因,一位妇人抱着约1岁多小孩从侧屋走出来,小孩身穿小花袄,头戴小花帽,脸蛋红扑扑,见之甚是可爱,我给小孩拿了一袋热豆浆与一袋金钱饼,觉之甚少,就到车上取了从麦德龙买的进口德国纯牛奶、饼干、火腿肠给了小孩,这是我准备在唐王顶的午餐,但我想有其他兄弟在怎么也不会饿着!
    言归正传,文管所离唐崇陵朱雀门神道石刻约20多米,我们邀请了守护唐崇陵约有30多年的张所长与我们在朱雀门西侧神兽翼马处合影留念,因要走四门我们在神兽前与神兽的“守护神”张所长握手道别(神兽你怎么还需要守护神看护呢?)。分别后我们便开始了嵯峨山唐崇陵四门徒步的征途。

    唐崇陵不做过多解说,推荐大家阅读刘随群老师的《唐崇陵调查简报》
,这专业!
       当天的走陵路线:早上9点唐崇陵朱雀门神道→朱雀门双阙→陵山顶峰→玄武门双阙
陵山顶峰山顶午餐→从山顶东南方向下山→青龙门双阙→东北方向绕行至陵山顶峰→白虎门双阙→朱雀门→朱雀门西侧翼马文管所(约晚上8点)。

唐崇陵是唐代第十位皇帝德宗李适的陵墓,位于泾阳县北20公里蒋路乡蒙家沟村的嵯峨山之阳。陵园范围横跨泾阳、三原两县。1956年8月由陕西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王陵墓,都是依山为陵,又有定制的城垣及地面石刻文物。虽然德宗时国势渐衰,但陵园建制依然宏伟壮观。1984年5月8日至6月7 日,泾阳县文物管部门对陵园进行了勘査钻探。嵯峨山顾名思义山高、险峻从二台山峰起以五条主要山梁向东北方向延伸,形成以东北坡为主的扇形地貌;五峰为五条山梁的最高点,峰的南坡陡峭,势如刀劈斧砍。登顶嵯峨山南眺,泾渭分明,关中平原尽收眼底。而嵯峨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于险峻秀丽,更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日本嵯峨天皇的遣唐使者曾在此山参与修筑唐崇陵,日本天皇因此也成为嵯峨天皇,且将京都的一座山改名为嵯峨山。嵯峨山据《史记》记载:黄帝铸鼎荆山之阳,鼎成驭龙升天。唐朝时这里曾设立鼎州,立有“黄帝铸鼎处”石碑,几千年来这里的人都以此为荣耀,然而“文革”时却把它当“四旧”砸了。唐司马承贞著《史记索引》记载:鬼谷子隐于此传授兵法。相传老子有两个讲经处,一个是周至县的楼观台,另一个就是嵯峨山头台。《陕西通志》作者马理夫妇晚年隐居于此创办精舍讲学,精舍遗址位于嵯峨山头台之上,现仍能看到残垣断壁,石刻、石碑,明嘉靖34年关中特大地震时不幸遇难于山上。山上现存唐振锡寺遗迹、大唐悟空禅师(西游记孙悟空原型)之塔、唐德宗李适(kuo)陵等名胜古迹。马圈、天井、跑马梁、桃花井、撩池洼、青龙洞等地名传颂着许多美丽而神秘的传说。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记录神道所有现存石刻(残石马)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朱雀门石狮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朱雀门直奔唐崇陵顶峰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朱雀门界碑之一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嵯峨山山巅小合影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嵯峨山山巅留念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拍摄嵯峨山美景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接近嵯峨山山巅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无限风光在险峰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北坡眺望雪地里的玄武门双狮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玄武门雪地合影留念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玄武门西北角石【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玄武门双狮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在玄武门雪地里根据文献找石刻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陵顶午餐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嵯峨山陵顶东南角下山至青龙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青龙门双阙(中间为当地村的大爷玄武门相见 ,青龙门竟然又碰见,是神还是人?)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白虎门石狮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与白虎门石狮
残石合影留念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只有在嵯峨山前才能有这“嵯峨”的相遇。

【帝王陵】大唐<10>唐德宗李适崇陵
第二天下午重游唐崇陵神道西侧石刻,目送
党明放老师回蒲城!党明放老师是我心中走陵唐王陵顶级侠客,走陵精神无人能于之匹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