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狗猫鼠》中的闲话风

(2014-12-12 15:45:36)
标签:

教育

浅谈《狗猫鼠》中的闲话风

中文系2014级1班 周天行健 20201411080032

摘要鲁迅先生开创的闲话风为后世的作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是文学创作中一座永不磨灭丰碑,《狗·猫·鼠》更为其中的典范,要谈谈闲话风,我们首先从《狗猫鼠》说起。

关键词:《狗猫鼠》、闲话风、鲁迅、鼻祖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闲话风”。“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致的随意性,是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是对五四时期“布道式”散文的否定与超越。简单来说“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闲话风”的散文就具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充溢着真率之气,弥漫着自然、亲切、和谐、宽松的氛围。

正如上文所说“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掏出心来,真诚地坦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将读者与作者放在平等的立场上,每个人(读者与作者)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闲话风”散文是具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并又充满一股率真之气。

《狗猫鼠》正是这样一篇体现出闲话风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闲话风”散文独特的品格能够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近距离的感受到作者所表述的真实情感,两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就好像是一个老朋友和你聊天一样,例如: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 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把读者当做自己朋友,与他谈心,抒发自己的见解与经历,拉近文章外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读懂”作者的心,从而产生内心上的共鸣。

“闲话风”的语言自由而富有情感,少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多了一丝心与心之间的灵性;行文结构也同样不受拘束,充满了随性,但却并不是文字胡乱的堆砌,这是在一种亲切又不失稳重的环境下坦露自己的内心,列如:“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白话文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行文流畅,自由洒脱,是对于“五四”后强制灌输的“布道”式、“演讲式”的散文的一个历史的否定与超越。

“闲话风”式散文展现了作家真实的一面,笔下写出的文字,是作家与读者心灵间的交流,更是作家情感的宣泄;时而宛如洪水般凶猛侵袭进在读者心间,时而又如同冬日的暖阳照耀于你,时而又如同黑暗中的灯光指引你前行,例如:“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 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 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 ”寥寥几笔,畅快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与感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读全文表现出一贯以来的洞察力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把握。他说猫捕鼠雀,“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他看出猫有“一副媚态”,并说“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真是入木三分。另一方面,鲁迅在写狗,猫,鼠时,旁征博引,列举了日耳曼人的童话,日本“猫婆”传说,北史记载的“猫鬼”,民间传说中的“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等,信手拈来,展现出很宽的知识广度。

总而言之,鲁迅对于“闲话风”的功绩不可磨灭,闲话风作为一种新式的散文风格,给后世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狗猫鼠》鲁迅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