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黑女墓志》全本高清单字解析
(2019-10-12 13:53:52)
精彩看点“州”字的“竖撇”与“竖”在这里变为形态不同的“竖钩”,有锐钩儿,有平钩儿,有暗钩儿,上部横向上依次增高,下部参差错落,且微向左边倾斜。简单的笔画蕴含着丰富的变化,一方面书写难度较大,一方面一旦书写成功,便耐人寻味!
阅28 转8 评1 公众公开 19-09-11
23:46
|
精彩看点“刺”字左边以圆笔为主,右边为方笔,左右疏密、方圆对比强烈,给人以震撼的美感!
阅23 转7 评1 公众公开 19-09-11
23:47
|
精彩看点行书笔法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使魏碑凝重的笔法,贯注了飘逸之气,别有风韵。
阅27 转6 评1 公众公开 19-09-11
23:47
|
精彩看点“祖”字有神来之笔两处,一是“示”字旁的“两头尖竖”,二是“且”字的第一笔“竖钩”,不仅写法独特,而且出人意料,魏碑笔法的奇妙令人惊喜!
阅28 转6 评2 公众公开 19-09-11
23:47
|
精彩看点书法节奏和断连的微妙!“短撇”和“反捺”,似断实连,完全在于顺势,在于自然,体会空中行笔的奇妙!体会笔势的意义!
阅61 转14 评1 公众公开 19-09-11
23:46
|
精彩看点“亡”字的书写,完全靠理性的分析和直觉的把握来完美处理。斜中取正的艺术相当高,技术难度相当大。
阅52 转12 评1 公众公开 19-09-10
11:05
|
精彩看点“软耳刀儿”,是重要的偏旁部首,在右侧的字也比较多,有难度,但也有技巧,必须熟练掌握。此处“软耳刀儿”方圆兼备,外形优美,用笔跳跃。
阅24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9-09-10
11:03
|
精彩看点“尚”字的结构比较奇特,通常说留白,分两种,一种是字外空白,称之为章法;一种是字内空白,称之结构。“尚”字内部空间阔大,“口”字的字型亦较大,但通过欹侧的布置,而使内部空间依然疏朗,与“小字头”的密集收缩形成对比之美!
阅20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10
11:03
|
精彩看点“书”字八个“横”画,如笔法高塔,诠释笔法的丰富与变化,令人目不暇接,深刻体会“重横”的处理艺术。
阅28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10
11:04
|
精彩看点“曾头点儿”的写法,“左提点儿”与“右撇点儿”相距较远,左右呼应,左点低,右点高,方笔凌厉,厚重坚实。
阅30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9-10
11:04
|
精彩看点“远”字“走之旁”分三笔写成,笔笔皆方,也就是起收皆是方笔,但线条却有弧度,如第二笔略有弧度,第三笔下边齐平,而上边却有弧度,这完全在于提按的变化,收笔起刀,微上挑的缘故。
阅26 转5 评1 公众公开 19-09-09
11:20
|
精彩看点“祖”字点的变化丰富多彩,方横点,圆点,横圆点,或晶莹圆润,落落大方;或空中悬浮,意境空灵;或方起方收,厚重坚实。
阅25 转5 评1 公众公开 19-09-09
11:20
|
精彩看点“和”字的结字方法美妙绝伦,在极大的差异中体现和谐之美!
阅40 转4 评1 公众公开 19-09-09
11:20
|
精彩看点“扁口”最为精彩!露锋侧切起笔写“短竖”,微向右斜下方倾斜;“横折”,自“左竖”中起笔,上拱起弧度,两头细,中间粗,至最细处,直接下切见方,并逐渐提笔,笔迹呈倒三角形,最后“短横”封口儿,圆笔收锋。
阅37 转6 评1 公众公开 19-09-09
11:21
|
精彩看点行书笔法的应用,使“立”字十分精彩,既是提按用笔,亦是起收用笔,妙在停与不停之间,这种节奏和跳跃感非常灵动,非常奥妙,非熟练不能为之。
阅69 转14 评1 公众公开 19-09-09
11:19
|
精彩看点“在”字第“长斜撇”,行笔迅速而夸张,见飞白笔迹,回锋钩,锐利而干净,飘逸而神飞。“在”字的两竖,如双峰并立,都十分粗壮有力,但一笔正直,一笔呈弧形,各臻其美,仪态万方。
阅75 转19 评1 公众公开 19-09-08
13:35
|
精彩看点“反文旁”,第一笔“短撇”,很有特色,非常短,非常直,无丝毫弧度,藏锋侧切起笔,向左斜下方行笔,至尽处撇出钝尖儿,短促而浑厚。
阅20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8
13:33
|
精彩看点“以”字左右间距较大,而左右两边都极力收缩,含蓄内敛,而韵味深长。
阅20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8
13:34
|
精彩看点“三点水”的写法很精彩,上圆下方,笔画紧密,重心在一条直线上。
阅23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8
13:34
|
精彩看点“洁”字的“刃”字遒劲有力,方圆兼备,非常精彩。“横折钩儿”,尖笔圆起,两头尖,圆润可爱,至尽处,直接方折,向左斜下方行笔,至尽处,起方钩儿,锐利刚劲。而最后的“小字钩”暗收,含蓄隽永。
阅34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8
13:35
|
精彩看点笔画重者,无论横竖画,都要力使其变化,勿使雷同,这是用笔和结构的重要法则。“无”字“三横四竖”笔,笔笔变化,可谓妙笔生花,美妙至极。
阅29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5
13:28
|
精彩看点“假”字中间部分,“竖”笔为外拓笔法,极有张力。三个“横”注意起收笔、俯仰角度、断与连、横与横间距离的处理。字是一笔一笔写的,每一笔都有法度,都有出处,都有理由,这就是孙过庭《书谱》讲的“下必有由”的书法境界。
阅19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5
13:29
|
精彩看点“置”字在用笔上巧妙使用了篆书笔法,笔笔中锋,圆润饱满,含蓄有情。“置”字在造型上,似两个“扇面”重叠,有苏州园林叠山之美!
阅23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5
13:29
|
精彩看点“水”字的“悬针竖”,屡次提按,表现笔画粗细变化,有着书写者的意趣和情调,更有才气和创造。“水”字悬针竖的这种笔法,说是篆书笔法也不为过,完全用中锋提按表现笔画的粗细变化,圆劲饱满,柔中带刚。
阅41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5
13:29
|
精彩看点“勤”字作为例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很典型,要仔细体会疏密之巧、穿插之妙、起讫之美、节奏之变,这就是用“庖丁解牛”的方法来解析书法。
阅47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19-09-05
13:28
|
精彩看点连续三次切笔,节奏明快,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痛快!
阅54 转1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4
17:24
|
精彩看点“便”字的“单人儿旁”追求险中趣味,“斜撇”大方笔起,行笔厚重,“竖”不仅于“撇”的末端起笔,而且向右倾斜,行笔圆润,方圆、奇正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阅26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9-04
17:22
|
精彩看点“自”字主笔是“横折钩儿”,横画较平,方折如切金断玉,竖钩儿挺直而起钩沉实稳健,最后的钩儿奋然而起,独立不惧!与“左竖”圆起圆收形成对比。
阅23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9-04
17:23
|
如何读出结构的独特与美妙?“高”字的空白部分处置比较精密,合理布白也是结构的重要方法,这是读帖的两个方法或者说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虽然方法不同或方向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结构科学合理,富于艺术的审美!
阅26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04
17:23
|
精彩看点横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结构与笔法交融,变化万千,令人眼前一亮,体现“明”字的真实本义,心手相应之际,神怡意足!
阅25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04
17:23
|
精彩看点“不”字乍看平淡无奇,其实结体非常奇特,“斜撇”起笔几乎靠近“长横”的尾部,而“竖”笔的起笔,也超过了“横”画的二分之一,偏右。
阅31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3
11:28
|
精彩看点“因”字这种全包围的字,用笔不可过正,亦不可封严,避免死板。其中“大”字靠上而预留空间与最后的一个“斜横”完成结体的奇特变化。
阅24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03
11:28
|
《张黑女墓志》全本高清单字解析47“举”字文 |
苏绍利。但书法的核心就是两点,即笔法和字法,换句话说,就是用笔和结构,构成了书法的两翼,忽略了任何一点,都会造成书法的硬伤。《张黑女墓志》全称为《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黑女(zhng
hè r),姓张,名玄,字黑女,清人因避讳康熙皇帝讳,故又称《张黑...
阅26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03
11:29
|
精彩看点书法结体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左旁小者居其上”,学会“火”字旁的写法,也体会结体之妙!
阅42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9-03
11:29
|
精彩看点“发”字有两笔“反捺”,同中求异。第一笔形如竹叶,第二笔形如刀锋,对比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阅53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19-09-03
11:28
|
精彩看点“易”字下面的“三撇”与“横折钩儿”倾斜的角度基本一致,在一致中又有变化,如微风拂柳,又如衣袂飘飘,富于动感。
阅68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19-09-02
09:48
|
精彩看点“司”字的用笔基本上是左圆右方,体现“满”的浑圆之美。
阅29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9-09-02
09:47
|
精彩看点“双立人儿旁”的写法,从形状上看,两个方笔一个圆笔,从上到下的三笔,重心在一条向右倾斜的直线上。第一个“撇点”,方起,尾部微微向上翘起;第二个“撇点”,虽然同样是方起,但用笔方向,微微向下弓腰;第三个“水滴点儿”,逆锋圆起,向下重顿笔,逆向上回锋,圆润如即将垂落的水滴。
阅39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9-09-02
09:47
精彩看点“司”字横折钩竭力向外撑,为外拓笔法,如汽车之外凸的造型,不仅增强优美的流线感,而且增大内部空间。
阅28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9-09-02
09:47
|
精彩看点奇特的是“竖弯”一笔不是横向平出,而是向上飞起,与“穴字头”的欹侧非常和谐而优美。而下面的“工”字“横折”笔,向左斜下方倾斜,这种对比,在极不和谐中体现反差之美。“横折”一笔,类似于“竖”的部分,偏向于右侧,仅一笔,就形成左疏右密的格局,神来之笔!
阅41 转11 评0 公众公开 19-09-02
09:48
|
精彩看点“爰”字中宫紧缩,上下皆放,字型高挑,婀娜如少女般亭亭玉立。
阅44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9-01
15:21
|
精彩看点“及”字的关键在于两撇的平行,也就是空间的均衡,捺于中部横穿。
阅26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1
15:21
|
精彩看点“三点水”的写法,为精典写法,方圆兼备,充分体现了书法力量与美感。
阅3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9-01
15:21
|
精彩看点“魏”字要极力体会收与放的神奇与变化,避让与呼应的关系。
阅49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9-01
15:22
|
精彩看点“气”字右上角疏,而左下角密,这种错落感给人以别样的变化之美。在大的疏密错落之中,“米”字又体现出上密下疏的小格局变化之美,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之美。
阅48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19-09-01
15:20
|
“束”右侧的一点,非常神妙!几乎被周围的方笔所包围,而此处出现圆笔,令人眼前一亮,特别醒目,这就是对比之美!从而也说明要使书法体现完美,笔画的精到和神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阅306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9-08-31
11:15
|
精彩看点同样笔画要注意形状的变化和笔法的丰富,此字在撇、横、竖三个笔画上都有所体现,需要进行认真比较、临摹和体会。
阅33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31
11:13
|
精彩看点“牧”字第二笔“竖”,体会尖锋逆入和左偏右收的笔法,毫厘之间的塑形艺术,正是中国书法的神奇之处。“牧”字右边上下两撇都伸入左边仅出一点头的“横”下以连左,这是空间的连接而不是连笔,揣摩空连的妙处。
阅2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9-08-31
11:13
|
精彩看点“周”字第二笔“横折钩”,分两笔完成。由篆书笔法转为魏碑笔法,天衣无缝,妙不可言。
阅2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31
11:14
|
精彩看点“殷”字右侧上收下放。“撇”圆笔“捺”方笔,且都有一定的弧度,优美而遒劲。
阅45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31
11:14
|
《张黑女墓志》全本高清单字解析29“昔”字文 |
苏绍利。但书法的核心就是两点,即笔法和字法,换句话说,就是用笔和结构,构成了书法的两翼,忽略了任何一点,都会造成书法的硬伤。《张黑女墓志》全称为《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黑女(zhng
hè r),姓张,名玄,字黑女,清人因避讳康熙皇帝讳,故又称《张黑...
阅24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9-08-30
11:42
|
精彩看点两横的不平行,从而取得整个字的平衡和安稳,仔细体会结字的奥妙!
阅2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30
11:43
|
精彩看点“中”字最精彩的一笔是“中竖”,大斜方笔起,中间两次提按,最后成悬针出尖笔,而且一反常态,“中竖”三分的同时,上部分最长,中间部分次之,最短的部分是向下出尖儿的部分,这种收敛之美令人叫绝!
阅25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30
11:43
|
精彩看点“叶”字“竖折”一笔独具特色,圆转过来后呈“上覆横”状态,圆润而俏丽。
阅72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08-30
11:43
|
精彩看点“既”字上半部亲密无间,密不透风,而下半部疏朗,而使“竖弯钩儿”一笔独占风流,更显精妙。
阅56 转14 评0 公众公开 19-08-30
11:44
|
“乃”字只有简单的两笔,却有着复杂的笔法,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书法就是这么神妙!“乃”字第二笔“横折折钩”。本应该为一笔,在这里却断为三笔,笔笔断,却笔笔连。这就是断与连的奥秘与神奇!“横”的部分,两头尖,中间粗,尖起尖收;“折”笔,斜切大方笔,陡见力度;“折钩”笔,圆折,圆钩儿,遒劲有力,行笔不容停留,不容质疑。
阅39 转11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09:41
|
“秃宝盖儿”左放右收,左边两个“短竖”变成两个“竖点”,而写法迥然不同,一个是向左斜下行笔,右侧回锋收笔;一个是向右斜下行笔,左侧回锋收笔。
阅32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09:39
|
精彩看点“之”字的五个方笔,笔笔不同,大小、角度、棱角各有特色,令人陶醉!
阅22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09:40
|
精彩看点“田”字第二笔“横折”,圆起笔,弧度行笔,竖笔方收笔,一笔之间方圆兼备,美妙之极。
阅27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09:40
|
“裔”字在《张黑女墓志》的写法令人困惑,也令人新奇。原因是与现在“裔”字笔画一样,不多不少,但却打乱了组合,重新结合,非常新奇!精彩看点“横折”的隶书写法,与魏碑的方峻形成鲜明的对比,圆润婀娜,别有韵味。
阅4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09:40
|
精彩看点“也字”第三笔“竖弯钩儿”,圆折后突然向右斜上行笔,颇有隶意。
阅3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8
12:09
|
精彩看点“出”字的四个“竖”笔,虽都为方起笔,但行笔的方向各不相同,收笔也姿态各异,极尽变化,美不胜收。
阅20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9-08-28
12:09
|
精彩看点“自”字左竖倾斜而右竖正直,可谓力挽狂澜,使整个字有恒山悬空寺之妙,险绝而优美!“自”字中间疏朗,两个“短横”,如湖中两岛,一岛狭长,一岛宽阔,空灵而有诗意。
阅22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8
12:10
|
精彩看点“王”字三横,长短、起收、粗细皆有变化。而竖笔,厚重而正直,使全字反正。
阅28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8
12:10
|
精彩看点“央”字的“竖撇”,逆锋平切起笔,高起高昂,出头部分几乎占到笔画长度的一半,可谓出人头地,非常精彩。凡精妙的笔画必有难度,必须熟练掌握,这也就是“字眼”如同“诗眼”的道理。
阅31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8-28
12:08
|
精彩看点熟悉“借笔”的概念。“借笔”的美妙之处,在于出乎自然,不可有意而为。左边的“兰叶撇”与右边的“横钩儿”的大方钩儿,一轻一重,飘逸中见雄厚。
阅36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8-27
11:54
|
精彩看点“软耳刀”方起笔,连贯书写。竖笔中间有提按变化,行笔的节奏和变化体现得完美。
阅3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7
11:54
|
“白”字中间“横”,似点似横,又似月牙儿,而“白”字中间空间疏朗,浩翰苍穹,一弯新月,令人遐想。
阅33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27
11:55
|
精彩看点“水”字“捺”笔,下线直而上线呈弧状,尾端挑起。这样写,不仅俏丽,而且使整个字由斜返正。
阅33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7
11:55
|
精彩看点魏碑的捺笔角度非常讲究,从“人”字底画一条水平线,可以看出,捺笔的角度只在30度左右。
阅48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7
11:55
|
精彩看点两个“撇折”,用笔迥异,特别是第一个撇折,圆折向下,使全字反斜为正,这就是重心和支撑力的奇妙!
阅42 转6 评1 公众公开 19-08-25
08:34
|
精彩看点《灵飞经》“白”字中间的“短横”变“四方点”的写法值得借鉴,不仅增加横画的变化,同时改变空间的分布。对创作亦有启发性意义,这就是“变”和“创作”的出处,这就是中国书法“变”的无穷魅力!
阅77 转15 评1 公众公开 19-08-26
12:49
|
精彩看点“子”字有脖子,不可卡死,也不可大长脖儿,要恰到好处。整个“字”非常有姿态,有神采。
阅35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6
12:48
|
“横折”一笔为顺折,即在横笔方收后顺势斜切出现大方折,然后再向左斜下方行笔,渐行渐提笔,呈现上粗下细的三角形状。
阅51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6
12:48
|
“女”字“长斜撇”亦为方起圆收,要点在于起笔后基本与第一笔“撇折”的“撇”成平行状态。过“折”笔后,继续向左斜下方撇出,圆润而厚实。
阅3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6
12:49
|
精彩看点“横折钩”融入了篆隶笔法,婉而畅,圆而劲,如小溪般自然而优美。
阅5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9-08-26
12:49
|
精彩看点注意区别两个“方折”的写法,直切方折与提笔斜切方折,直切方折较收敛,斜切方折更沉雄。
阅75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23:27
|
精彩看点“撇捺”夸张伸展,撇低捺高,尾部翘起,特别是“捺”画,尖起,迅猛加力,粗细对比强烈,令人精神振奋。
阅30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23:28
|
精彩看点“志”字左部上大下小,右部上小下大,呈对角线结字,别有魅力。
阅36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23:28
|
精彩看点一笔乾坤,“斜长撇”一笔使整个字由斜取正,妙哉!
阅24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23:29
|
“没”字右半部分,有笔画内连,如第一笔“短竖”和“横折”笔,看不见;有萦带游丝连,看得见,如“短横”与“横折撇”之间的连,非常飘逸;有笔断意连,想象得见,如“横折撇”与“反捺”之间,空中运笔,划圆之势,非常灵动。
阅44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23:30
|
精彩看点“讳”字横的长短、方圆、曲直变化,极尽笔法变化之美。“讳”字右边纵向上近于八等分,体现均匀之美。
阅39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8-24
12:35
|
精彩看点右部“横折钩”一笔,圆折后行笔间有提按,笔画有粗细变化,使笔画富于变化而有韵味。
阅45 转10 评1 公众公开 19-08-21
16:41
|
收与放的精彩!“长”字上面的两个“短横”要藏在里面。最后一笔“直捺”,故意外放,全字呈扁方而更加安稳。
阅491 转11 评1 公众公开 19-08-21
16:41
|
精彩看点“府”字方正如庭院,严整而有序。围而不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阅55 转10 评2 公众公开 19-08-21
16:42
|
精彩看点“寸”字,竖钩儿一笔非常精彩,起笔较细,逐渐加力变粗,最后衄挫起钩儿,外方内圆,类似于魏碑的钩儿,坚实有力。
阅43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8-21
16:41
|
临摹要点1、“单立人”的写法,斜撇要直而向下,不可过平。垂露竖要注意粗细变化,垂露部分见方笔味道。撇与竖的交接处,不可靠上,目的为了避让右方的“言”字。
阅38 转12 评1 公众公开 19-08-20
12:31
|
精彩看点“南”字第二笔“斜撇”,逆锋起笔,呈现“鸟喙”一样的尖三角,非常独特而美观,这是《张黑女墓志》非常独特的用笔之一。
阅61 转8 评1 公众公开 19-08-20
12:32
注意“扁担横”的写法,两头重,中间轻;两头粗,中间细。不仅有轻重、粗细的变化,还有弧度的变化,非常优美。2、注意“竖钩”是主笔,似直似有弧度,非常含蓄,非常有韵味。
阅69 转14 评1 公众公开 19-08-18
09:27
|
“反文旁”除斜撇是圆收笔,其余皆是方收笔。“捺”笔不可太直,宜平些,收笔微微上翘。
阅75 转8 评1 公众公开 19-08-18
09:27
|
《张玄墓志铭》用笔方圆兼备,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长捺一波三折,横竖画时有篆隶之法,间有行书笔意,结体灵动。书法峻宕朴茂,结体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堪称北魏之佼佼者。
阅107 转9 评2 公众公开 19-08-14
13:08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