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的姥姥
(2025-02-25 18:56:34)
硝烟中的姥姥
好朋友来我家喝茶,几杯陈年谱洱入口,心中充满温润。好朋友说,我给你讲讲我们家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我都觉得特别神奇。她娓娓讲述着故事的来龙去脉,尽管这个故事的起根是那么遥远,但人生的轨迹血脉悠长。我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好朋友脸上平静而深情,款款讲述着似水流年和今天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我读过师范学校的姥姥是村长,那个年代女村长可是凤毛麟角,甚至有点儿不可思议。远近闻名的女村长带领乡亲们执行着为八路军筹措军粮、做鞋做袜的支前活计。华北五一大扫荡是抗日战争最残酷的一年,小的战事刚刚结束,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我姥姥和乡亲们把八路军的伤病员藏在一个窑地里,定时送干粮。
姥姥带着干粮和水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她时刻的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有一点儿闪失。走着走着,姥姥听见了一种轻微的声音,姥姥用耳朵辨别着声音的来源和声音的属性。望一望周围没人。循着声音,看到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腿上受了重伤,她从村里叫来人,把伤员转移到窑洞。
那时缺医少药,这个战士的腿严重感染,命在旦夕。深夜,月高风清,姥姥和姥爷拉着小车,把伤员接到家中。尽管找来给八路军治病的医生,尽管姥姥精心护理,战士总算捡回一条命,但腿已经瘸了,找不着部队了,也不能打仗了。
战士和姥姥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姥姥一家人都当成亲人,为了避免回家受到敌人的迫害,就请求留在姥姥身边。身份是姥姥的孙子,他管我姥姥叫奶奶。姥姥很疼爱这个死而复生的孙子,还给他娶了媳妇。
后来,我当县大队长的舅舅,我的母亲先后离开家,成亲的战士带着媳妇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姥姥一家和这名战士从此失去了联系。
六十年代后期,我当专员的父亲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瘸着腿向我父亲讲述了姥姥和自己之间的大恩大德。那时,我知书达理、勇于担当的姥姥已经谢世。人到中年的战士抹了一把眼泪,小心小胆的请求父亲为他的女儿在城里安排个工作,因为孩子整天缠着他,让他找一找这位当专员的亲戚。
这有什么好说的,姥姥用命救下的受伤战士,这点要求算什么,很快,他的女儿在城里上了班,从此,我们和这一家人又失去了联系。
好朋友说,过了好多年,老父亲已经谢世,老母亲也成了高龄老人。家里的保姆因为有事儿又回了自己的老家,我的腿又出现了问题,弟弟,弟妹工作又忙,家里这些活儿也真玩儿不转了。
正在这时,我表妹给我母亲带来一位客人,面目慈善精明,身强力壮,进门就拉着我母亲的手,一口一个奶奶叫得怪亲热,仿佛是分别很久的亲人。
果然是亲人,她就是那位战士的女儿。她说自己遇见了我的表妹,知道了奶奶现在的情况。她还告诉我母亲,自己的丈夫已经过世,两个孩子都成家了,工作生活都很好。自己也退休了,没有牵挂。两代人的恩情一直铭记心中,侍候奶奶是自己的荣幸,是报恩的机会,自己再也不离开奶奶了。
说到这里,好朋友已是泪眼朦胧,我也深受感动,我从心里问自己,爱需要理由吗。这时,一个声音告诉我,什么是善良和担当,什么是善果和福报,哪怕时间久远,哪怕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