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边界感
(2022-09-30 08:35:09)敬畏边界感
行有所止,言有边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因为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就像奔流的江河,因为大河堤岸的边界,江河才能奔流不息。
这篇文章我主要是提醒自己,一定把握边界感,敬畏边界感,把握边界感这个度,让自己的生活爽朗阳光。
首先,敬畏大自然的边界。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能欣赏自然,仰望自然,保护自然,一点一滴,从我做起。
无论旅游或者旅居,无论是逛公园还是走在乡间的田野上,边界感一定要有自我约束。那些为了拍片儿践踏花草,那些为了趣味儿爬树摘果,那些为了超近道践踏草地,都是失去边界感的一种表现。无论是在有人监督或者没人监督,都能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要求自己,不能跨越这些边界,因为好的环境靠大家来维护。
不论朋友聚会或者是在同学聚会上,言谈举止是有边界感的。有人为了表示热情,千方百计的劝人喝酒,这就失去了很大的边界感,有时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熟人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战友聚会本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不知道是为了表示热情,还是心怀叵测,用最委婉的话语千方百计劝对方喝酒。
对方这时候也失去了边界感,你还要开车赶路,为什么喝那么多酒呢?别人劝你,你就喝啊。如果你有边界感,我知道自己的酒量,我知道酒场之后我还要开车赶路。无论别人怎样劝酒,我都会把握这种边界。因为什么事儿也没有我自己的健康更重要,我自己的安全更重要。
就因为双方都失去了这种边界感,结果在路上酿成车祸,两个重伤一个轻伤。当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这是谁之过呢?
那时候还没有法律意识,只能自食苦果。我想,那个劝别人喝酒的人尽管没有遭到制裁,但那种对良心的谴责,对自己无原则的劝别人喝酒造成的悔恨,将伴随他的一生。
边界感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样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好不好,牵涉到生活质量,好的邻里关系让人心情舒畅,糟糕的邻里关系让人忐忑不安。
比如我一个熟人的父母,那时候住的房子没有暖气,到了冬天家家用煤炉子取暖,这位熟人的父母住一楼,和他楼上的邻居搞的关系非常的僵,嫌他每天砸煤劈柴声音太大了。如果是好言相商,还可以缓冲关系,结果两家撕破脸皮,口吐粗言。
楼上也不是个善茬,每天早晨或者晚上,用很夸张的声音砸煤劈柴,弄得楼下老两口神经衰弱,熟人多次找我说,你说这事儿怎么办?怎么办?如果没有缓解关系的沟通能力,那只有搬家了。
所以跟邻里的边界感非常重要,因为低头不见抬头见。比如尊重对方,不占用楼道的公共空间,不要把关系拉的很近,拉的很近反而容易出矛盾,有什么事儿和颜悦色协商解决。
我无论在哪个城市居住,我很重视邻里关系,敬畏边界感,邻里关系处理好了,有时候出了问题,邻居是可以救命的。比如遇见突发事件,第一个敲门的是邻居。
和朋友也是有边界感的,不要打听对方的隐私,不要谈论对方敏感的话题,不要干扰了别人的幸福指数,把握了边界感这个度,友谊的小船才能在大海中平稳航行,激起朵朵欢乐的浪花。
和孩子的边界感也要重视,尤其是对结婚成家的孩子。不要干涉小两口的家务事,他们的事情自己有能力解决。不要和亲家走的太近,走的太近反而对小两口的团结是不利的。
作为家长,只要有条件,不要和结婚成家的孩子们在一起住。代沟倒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不自由,不洒脱,还要小心翼翼的维护这种关系,真是没有必要。
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尽可能的少给孩子们添麻烦。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别人是一份工作,我们花钱买服务,事后你情我愿,两不相欠。
在借钱问题上也是有边界感的,首先不和别人借钱,因为你和别人借钱,就给别人出了一个难题。其次,只要有一点儿办法,不要把钱借出去。当初不借钱是小得罪,借了钱对方不还,再要账就变成了大得罪。消耗的精神成本且不说,在这个过程中还令人说不得道不得心生烦恼。
当然还有和配偶的边界感,和兄弟姐妹的边界感,只有精心维护,大家才心情舒畅,相濡以沫。
当然,边界感也有另外的解释,那就是在科学技术上,在科学发展上,在经济文化领域,只有打破即有的边界,充分交流融合才能长久发展,共创辉煌。
在科技方面更是如此,只有敢于质疑权为冲破思想束缚,才能超越前人,挑战不可能。
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他冲破固有的观念,一次次的尝试,百折不挠的试验。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刷新全世界的记录,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里。
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世界上要想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交流融合,吐故纳新,才能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新技能。只有打破那些固化的旧边界,才能拥抱开阔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