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2018夏季“星空演讲”的压轴之作中,“元气少女”惠若琪与学者李银河、梁鸿及艺人姚晨、辛芷蕾、孟美岐一起讲述“女性的力量”。惠若琪通过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体育对人类精神、意志力的塑造作用,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惠若琪。
刚才在台下,导播告诉我,我是历届星空演讲的嘉宾中个头最高的。其实你们这个范围说小了,算上幕后的工作人员,以及台下的你们,我的身高也是名列前茅的。不要再问我到底是吃什么才长这么高的,我从科学的角度回答一下大家,其实这就是基因,是遗传的问题。我爸身高一米九七,我妈一米七,我从生下来就比同龄的孩子高。
不过你们先别急着羡慕,其实因为身高,我也苦恼过很久。每当转入一个新学校的时候,我都要和别人解释半天,我不是留级生,我只是个子长得高而已。再有,就是我的童年很早就享受不了儿童票的票价了。
但自从偶然间进入了排球队,我仿佛找到了组织。看身边都是个子高高的女生,让我一下子有了归属感。我发现自己的身高不再是让人取笑的事情,反而是引以为傲的优点。但要说当时的我有多么的热爱运动,其实并没有,是排球让我慢慢建立起对体育的认知,对自己身高的自信。这也是我课业之余最愿意去做的一件好玩的事情。
当时我还有一点私心,因为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我就能去打球了,对于一个喜欢自由的人,这真的是太爽了。而且这样一来,如果考得好了,老师还会说:你看人家天天打球还考得这么好,心里就有些暗爽。所以,打球真的是一件特别特别划算的事情啊。
但是,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成绩突出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体育生总是班级里成绩拖后腿的,我希望能扭转大家的看法,所以反倒产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倔强和责任感,我不希望我们这个集体被打上这样的标签,至少从我的身上要打破大家的固有印象,这种想法激发了我的小宇宙。
于是,我开始主动把学习抓的很紧,每次外出的时候都把课件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拿出来复习。很多人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去打球是不务正业,可打球非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让我成绩更好,这应该是体育最初为我带来的改变。
而球场上的我,当时起步比较晚,身体又不是特别协调,别人能垫两三百个的时候,我只能垫两三个。那时,亲戚见状,都说小女孩家家的搞什么运动,还耽误学习的时间。那时慢慢爱上排球的我暗下决心,你们越说我不行,我就偏要打得好。
后来经过努力,我终于从在旁边捡球的小女孩变成了梦寐以求的主攻手。慢慢的,我被教练委以重任,成为了队伍里的队长。第一次穿上有队长标志的赛服时,我可开心了,但这道杠也是新的责任的开始。
队友防不完单兵我来扫尾,临近考试没人来训练,我一个个去打电话。但有一次我在场上一着急埋怨了队友,当时我爸看到了,把我拉下来就是一顿教训。那时他要求我,不管队友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第一句话都要说“我的”,我没应声。
我爸说,“你是不是集体的一员呢?” 我说:“是。” “那不就对了,不论谁的失误,是你们全队丢了一分,而你就应该去承担。”
那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身为队长需要承担的责任。它不像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的,队长只需要去挑个边,回来站在场上就可以。也不只是你的队服比别人多一道杠。身为队长,你承担的是全队每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支队伍可以走得更远。
所以后来,即便我15岁刚进入国家队时还只是个小队员,但我还是会看、会学习,看这些大姐姐们是怎么做的,队长是怎么做的,习惯性的以一个团体的标准去思考每一件事。
这也为我之后在省队和国家队的队长生涯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从业余球员到职业球员,这也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选择走专业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了大多数人走的那条路,而走专业这条路又是否光明呢,谁也不知道。体校的时候,省队的教练来家里找了我好几次,我父母不同意,他们更希望我好好学习,走一条普通的路。
我也问过自己,如果进了专业队,生活就是以打球为主了,爱好将成为职业,那会不会是我真正喜欢的生活,那时我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打球,好在父母也开明,去练个两三年,不行再回来。这也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重大决定,从迈进专业队的第一天,我就想,不管再苦我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后来的机遇让我进入到了国家队的视野,以最小的年龄到了一个顶级水平的地方,才发现自己的差距。那时身边的大姐姐都说,你还小,慢慢来。可是我不这么觉得,我全力都不一定和别人齐平,那我就更不能怠慢一丝一毫,而且赛场就是战场,没人会因为我小就不往我这里打,反而是会找我,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不停地自我突破。那时,从准备活动开始就特别玩命地做,大家提醒我准备活动得悠着一点,这正式训练还开始,我已经是一身大汗了。就这样,体育把我性格中的这份倔强不断地激发了出来,帮助我一步步成为大家熟悉的惠若琪。
回头想一想我自认为身上拥有的这些还算不错的品质,其实都是我的运动员生涯带给我的,到现在即便退役了,当时养成的习惯依然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目前我的博士专业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就读的这个专业,让我的观察和思考都比从前更进了一步,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对人类身体的塑造,更是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而这正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认知误区。很多人对于体育的认知还停留在竞技层面,认为体育存在的意义只是为国增光,即便现在的白领们越来越重视锻炼,健身卡基本已经是人手一张,但多数人对于运动的理解,还仅仅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为了“减肥”。
体育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瘦吗?事实上,通过体育,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外在,更是内在,作为从体育中受益的人,我深切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我也希望这份力量能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我发起了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希望让大家多多关注运动,关注体育教育。
但是对于刚从象牙塔里退役出来的我来说,建立基金的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战。比如在募资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像董卿姐采访中曾经提到过的,对着对方说了一大堆理念之后,最后被人拉着说“我们来合张照吧”。但是在球场上都不曾服输的我,更不会因此而放弃。所以我又走上了更多的舞台,来和大家分享体育的力量。
基金成立一年多,我走访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很多孩子,我发现,体育教育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往往是处于劣势的。城市里,在座的各位应该也会深有感触吧,在我们上学那会儿,体育课是经常会被霸占的,虽然现在这种现象少了,但现在体育课开展的质量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多家长觉得体育就是玩,而玩就是耽误时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