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读李白、杜甫、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山村水廓、竹篱茅舍的秀美画卷,每看石涛、朱耷,大千的画,心中又会默念起一首首吟梅咏菊、托物抒怀的隽永诗篇;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彼此是可以互动与转换的,都是文化瑰宝、智慧的结晶,我不想在这里谈诗论画,那文学艺术的东西,要留给行家们去探讨,唯有他们才梳理得清,这里要说的不是纸上山水,也不是庭中花卉,而是走进大自然时的真切感受和亲身经历。那里的巉崖峭壁,终年云遮雾障,那里的飞瀑流泉,四季枯涨有时;它们形成于开天辟地之时,昂首在风蚀雨淋之中。每当我攀越而上或穿行于林中,冷不防会掠过一溜烟四脚后影,会惊起一串铃清脆乐音;那都是自然的骄子、山国的臣民。大山就有这样的神奇,一旦到达顶峰,即使我不会写诗,也总想把白云当稿纸任意涂写,让激情释放;即使我不会唱歌,也敢对着蓝天大喊一声,让山鸣谷应。
在山野之中,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无论是活动还是静止的,其实都是一种符号,在为我们揭示出大自然的秘密,可惜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那种符号,没把天地万物当作大书来读,始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无法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过去我也是这样,看到大海,不过是那么多水,看到美女,不过是一张嘴巴两条腿;要是谁跟我侈谈什么高雅艺术,我就会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有时干脆就闭嘴,要不然,就会言不及义,出尽洋相。后来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天赋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应是后天,只要肯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岂能一成不变?于是便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只要敢冲破那道自筑的围墙,打掉自卑感,只要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于是我便夙兴夜寐,孜孜以求,频频走进大自然,去阅读高山大嶂,辨识流岚轻烟,并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渐就品出了滋味,尝到了甜头,然后一步步登堂上殿,不再坐井观天。说起来这种阅读方法,也简单得很,既不用焚香沐浴,也无须斋戒净身;可在崇山峻岭,也可在涧旁野径;只要放下得失,心无挂碍,一草一木,就能变成文字,一沙一石,也会化作语言。读罢高岭又读深谷,通篇都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最精彩部份,便是天地大美。
现在就把这种阅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慢慢的述说出来。我深知手中这支笔其实非常生涩,已写不出什么好词佳句,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在景物描述中,能够透露出一些我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复杂,我也并没有过什么奇遇,但要把这一历程完整地表述出来,还得先从屋外一座青山说起。那山不算很高,离我居住的地方也不算远,每当天气晴和之时,就连我这肉眼凡胎也看得见,那可并不是一座平凡的山,人们习惯叫它为鼎湖山,山上景色优美,空气清新。
果然是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时的我,双眼正贪婪地饔飧着无边风暴,我不是宗教信徒,也不懂什么真主和上帝,我只是一个大自然的爱好者,从小就醉心于探索一切未知和奥秘。于今在这里披襟远眺,饱览山川,思绪纵横,有如遍阅古今。走着走着,又是山随路转,一峰巍峨,云缭雾绕,直插云天,隐隐约约,如同太虚幻境一般,心里一阵激动,差点就要跳了起来伸臂并大声高喊,但马上又意识到,这是清静之地,不是闹市街区,不管这里是否真的有神,但是庙里的和尚尼姑,肯定也在修心养性。
关于宗教信仰,我一向赞成信者有,不信者无,但人世间的真和假,善和恶,美与丑,一定要分清,不要让纯洁的心灵,被纷纷扬扬的尘埃所蒙蔽。凡上得此山来的人,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都想摆脱那陈腐的世俗观念,给心灵找到一块清净之地。人群中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成双成对,也有独客单行,现在可看到,每个人都是心境祥和,喜气洋溢,没有半点疲劳的痕迹,尽管各自家庭环境不同,经历各异,但都愿修善心,愿种善果,愿做善事,让德福滋润后人。
经过大半天不停地攀登,双脚就要站到了最高顶点,第一感觉就是远离了红尘。我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不知不觉沉浸于半醉半醒中,恍惚间,山,不再是原来的山,而变成蓬莱仙境,云,也不再是往日的云,好似片片白帆在大海中航行,天上地下,远近高低,美仑美奂,有如梦境,我连忙用手往身上一捏,感觉是痛的,证明自己还清醒。莫非是菩萨在显灵?真不可思议,但我相信佛祖所说:境由心造,心由境生。那时,所有烦劳郁闷,皆烟消雾散;一切恩恩怨怨,亦抛之脑后。那时的我,真的是超凡脱俗,悠哉悠哉,快乐无比。
归家之情愈来愈急。当我迈开步子,向那苍茫暮色悄悄隐去时,蓦然回首,满山满坡,已被染成红彤彤一片,如同沐浴在灿烂的神光之中。山色幽幽,树影静静,仿佛进入到一个空灵的无我之境,行走在寂而静的山林地带,有时会觉得后面还有脚步声,回顾四周又空无一人。唯有山花在点头,山石在微笑,山鸟在歌唱,山泉在弹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它蕴涵了许许多多的信息,不断向人们传递着生命的奥秘,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会明白,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并非万物之灵,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东西,古人称之为“道”,现代科学叫自然规律,老百姓不懂那深奥哲理,干脆就说是“神”。老百姓知道,神就是明,相信神,就要明明白白做人,不做亏心事,而且还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怕不报,时候未到。
树荫已经越来越浓,山脚下也渐渐转暗了,原来太阳早已倾西。我只好走出丛林,巨大的金红色火球,欲坠未坠,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遥想关山渺渺,时近黄昏,自己仍在高山之上,难免感到怅然若失。但一想今日此行,收获颇丰,这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不给我莫大的启示,仿佛见到了一盏明灯,让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清醒地走着而不致于迷误。不知不觉间,一股幸福的暖流荡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