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生而为人,都有被需要的时候,你不约我喝酒吃小龙虾,说明你不需要我,所以啊,你是不是被需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一顿小龙虾,情比金坚愿意替你作证,不信,你约约看。
阿桑曾唱着:“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她曾在人间孤单的唱着,后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唱。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圈子,一起吃饭旅行创业干有意义的事情,彼此被需要。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可以说,被需要的状态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吃穿解决生理需求;住房和社会安定解决安全需要;在和小伙伴一起吃小龙虾的过程中,语言和眼神的交流满足社交需要;被感谢、被认可、被提拔、被厚待、被情比金坚小龙虾评选为VIP客户就能满足尊重需求,在情比金坚小龙虾工作就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王力宏深夜站在窗台深情地对着外面唱:
一个我需要梦想
需要方向
需要眼泪
更需要一个人来点亮天的黑
我已经无能为力
无法抗拒
无路可退
这无声的夜现在的我需要人陪
闭上眼睛就看不请
这双人床欠缺的温馨
谁能陪我直到天明
穿透这片迷蒙寂静
我渐渐失去知觉
就当做是种自我逃避
你飞到天的边缘
我也不猜落在何地
大好人任贤齐听到力宏的歌声后,回应到:
我让你依靠让你靠
没什么大不了
别再想
想他的好
都忘掉
有些事我们活到现在
仍不明了
明明认认真真的去爱
就是得不到
我知道也不是自己找爱走了谁也阻止不了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不是你的就放掉
至少你还有我
还有我
一个真正不变的朋友
只要你需要我告诉我
我愿意永远陪你度过
我让你依靠让你靠
来我的怀抱
你想哭就哭吧
没有人会知道
我让你依靠让你靠
可是,再好的好人也有被需要的时候,于是齐哥就唱了《一只鱼》
可不可以不想你
我需要振作一下
七八九月的天气
像我和你需要下一场雨
需要你我是一只鱼
水里的空气
是你小心眼和坏脾气
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
快要活不下去
不能在一起游来游去
杰伦虽然一直风光无限,也很叼,《你听得到》里听到了杰伦的需要。
有谁能比我知道
你的温柔像羽毛
秘密躺在我怀抱
只有你能听得到
还有没有人知道
你的微笑像拥抱
多想藏着你的好
只有我看得到
站在屋顶只对风说
不想被左右
本来讨厌下雨的天空
直到听见有人说爱我
坐在电影院的二楼
看人群走过
怎么那一天的我们
都默默的微笑很久
我想我是太过依赖
在挂电话的刚才
坚持学单纯的小孩
静静看守这份爱
知道不能太依赖
怕你会把我宠坏
你的香味一直徘徊
我舍不得离开
我们生活中,“被需要”常被理解为一种依赖:父母被孩子需要,老师被学生需要,强者被弱小者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正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一方面,需要的人想获得他们的帮助,从而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被需要的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付出中获得幸福感。
故事一
曾经听一个朋友述说有关他妈妈的故事:
有一次妈妈有事要回一趟娘家,所以要离开家几天。
在她离开之前,好生叮嘱家里爷仨一些注意事项:要记得关好煤气,吃的都放在哪里了,衣服记得放在洗衣机,多少衣服该放多少洗衣液等等,事无巨细地讲了一通。
生怕她在出去的这几天,会被饿坏。最后,到出门前,还要回过头来叮嘱我们,晚上记得把门锁好。
因为平时在家,妈妈管得很严,在妈妈离开家的一瞬间,家里三个男人马上如同从牢里放出来一样。
爸爸躺在地上跷起二郎腿看电视,大哥将家里的废旧木头制作手工制品,而我直接将各种零食拿来放在桌上,边看电视边吃薯条,还一不小心将薯条撒了一地。
晚饭会把冰箱里现成的食物拿出来热一下吃。弄完后厨房已经脏乱不堪,两天下来,家里里里外外被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突然接到妈妈电话,说要提前回家,并且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家里三个男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收拾完家里的一切。
妈妈到家走进家门的时候,发现家里整齐干净,跟她离开之前没有异样。爸爸走到她耳边说了一句:你看吧,你不在,我们也一点没有不方便呢。
妈妈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继而是失落。她默不吱声,躲回房间里去了。
很奇怪,做得这么好,为什么妈妈回来还会不开心呢?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妈妈不在家,而你们却依然过得很好,感觉她不再被需要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衣柜的衣服打乱,然后大喊妈妈说找不到内裤;哥哥肚子饿了,找妈妈做饭;爸爸东西找不到了,要妈妈去拿……
妈妈一脸嫌弃的表情忙来忙去,可是抑制不住得意的眼神念着:你们真是我的冤家,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一通忙碌下来,妈妈突然就高兴起来了。
妈妈之所以会高兴,是因为她被需要,“被需要”会让人获得一种存在感。而"存在感"这个词对于我们而言太重要了。
故事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总监在公司里特别受欢迎。有一天公司开大会,派人事部一个新来的小姑娘安排工作。
小姑娘因为刚入职不久,加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公司的高层领导,所以难免有些紧张。
会议临开始前,领导们陆续入座。小姑娘在端茶倒水的时候差点把开水洒了出来,那个场面很尴尬。
突然,那位很受欢迎的总监走到小姑娘面前,对她说,“我今天要演示的PPT存档的U盘忘了带来……”
还没等他说完,小姑娘兴奋地说,她那里有备份,正好可以用上。
总监微笑地向她说了一句,“太好了,幸亏有你,否则我今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小姑娘那一刻愣住了,随后她缓过神来,激动不已。
这个小细节让我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总监如此大受欢迎——他太懂得给人以"被需要"的尊重了。
故事三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独立自主,不依附他人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也是很重要的成熟的表现。
可是后来进入职场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占一点小便宜”也是有必要的。有时候,让别人感觉到“被需要”,比你主动帮助他们,更有好感。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正是有了一句“被需要”,才会有接下来“投桃报李”的故事。
如果你总是把所有的负担都自己扛,从不对朋友分享或者哭诉,时间久了,再好的朋友也会觉得你并不在意他们,你并不重视他们。
当他们知道你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他们会难免失望。因为朋友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相互需要和被需要。
你也许在痛苦的时候,愿意半夜里找个接到你电话也不抱怨的人倾诉;反过来,在半夜来找你倾诉的人,对方那一头开口就是崩溃大哭以及语无伦次的发泄。
你大概不会是反感和生气,而是欣喜万分吧。因为这个是你最好的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你被TA需要。
故事四
小A去面试一家上市公司的人事职位,前来面试的人很多,她感觉到竞争很激烈。
观察周围的人,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千一色的浓眉大眼,脸上画得雪白,看来是精心打扮一番。
而对比自己,穿着普普通通,平时也没有化妆的习惯。她没有过多的修饰自己,只是实实在在地准备面试的资料。
后来,在她入职的那一天,她好奇地问那天招聘的人,那么多学历高而且漂亮的美女都没有选,却选了她。
那个负责招聘的人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被需要,只有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不一样,你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被需要!”
“被需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境。它的心境里包含着依赖、存在感、亲切感,以及实实在在的“被需要”。常言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需要”与“被需要”之间,是一种分享,分享收获和奉献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