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曲阳县城小南关、北岳庙西南200来米处。
修德寺塔原为修德寺的佛塔。修德寺曾名恒岳寺,又名镇岳修德寺,原寺院大部分位于塔北。据《历代三宝记》记载,
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
闰三月,曾下诏于五岳之下各建一座寺院。曲阳县乃祭祀北岳恒山(曲阳北面50多公里的大茂山清初以前为古恒山)的地方,所以在恒山脚下设立了恒岳寺,后更名为镇岳修德寺、修德寺。修德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宋元佑年间(公元1087年)重建,金、明各代屡修,最后毁于日寇侵华时期,现仅存遗址和佛塔。1953至1954
年在修德寺正殿遗址之月台西北先后发掘了两个佛教造像埋藏坑。经修整后,得5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北魏至唐代)的石刻佛教造像2200余件。造像残高一般数十公分,除少量青砂石像和陶像外,绝大部分是白石造像。这些佛教造像年代久远,数量大,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实物,现存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等处。
1994年,修德寺塔基地宫被发现。根据地宫石函铭文,修德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是隋文帝颁赐舍利之塔。据塔身所嵌一方石碑载:“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一级。”,现存的六层砖塔为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建造。佛塔为实心砖塔,建在一方形塔座上,造型奇特,平面呈八角形,共六层,通高32米。各层南面都有一券门,门内置佛龛。该塔第二层塔身特别高大,一反传统佛塔的阁楼式与密檐式,周身砌5层120座小型方塔龛,呈现"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华严法界胜境。三至六层为楼阁式,南面有券门,其他各面有盲窗。
修德寺塔上为楼阁式,下为花塔式的“准花塔”形制非常独特。花塔在全国仅发现十来座,准花塔更为稀少,像修德寺塔这样的在花塔塔身之上又建4层楼阁的佛塔可说是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http://s11/mw690/005O8tC8zy7nbmqUjr43a&690
http://s14/mw690/005O8tC8zy7nbmdJNDL4d&690
http://s4/mw690/005O8tC8zy7nbmehG6v13&690
http://s9/mw690/005O8tC8zy7nbme5PDOa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