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364:鸿钧老祖发动封神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标签:
封神欧洋 |
分类: 封神新解 |

在原著中明确提到的,导致封神大战的,有三个原因。
其一、十二仙首渡杀劫。
其二、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称臣。
其三、商纣无道,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以正义伐无道。
于是,诸天仙神借商周之战,以完杀劫。道行高深者,成就仙道,无拘无束;道行中庸者,成就神道,长生不老;道行微末者,成就人道,转世轮回。
不过,若我们细品原著,就可以发现,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
本章单说十二仙首渡杀劫。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十二仙首是谁?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仙首”,自然就是仙人中的首领,仙人中的佼佼者。十二仙首,就是十二位神通广大的仙人。
在书中,这十二仙首有明确指向,即玉虚宫门下十二代弟子,在原著第45回《燃灯议破十绝阵》中隆重登场,其文曰:
话说燃灯掌握元戎,领众仙下篷,步行排班,缓缓而行。只见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十二代上仙,齐齐整整摆出;当中梅花鹿上坐燃灯道人;赤精子击金钟;广成子击玉磬。
燃灯道人在玉虚宫仙人中,具有超然脱俗的地位,远高于十二代弟子。关于此人我们以后会详细解说。
十二代弟子之间,班次分明。按照站位顺序,简单列举如下:
第一代、赤精子。
第二代、广成子。
第三代、太乙真人。
第四代、灵宝大法师。
第五代、道德真君。
第六代、惧留孙。
第七代、文殊广法天尊。
第八代、普贤真人。
第九代、慈航道人。
第十代、黄龙真人。
第十一代、玉鼎真人。
第十二代、道行天尊。
翻看原著时,我注意到了两个问题:
其一、原著为何将这十二位仙人,称为“十二代”弟子?
其二、排名的规律是什么?是按照道行、神通排名吗?
所谓的第几代弟子,通常要结合门派师承关系论定。
阐教乃元始天尊所创,因其住所为玉虚宫,因此,他的弟子也被称为玉虚宫门下。
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自然是玉虚宫二代弟子。
元始天尊的徒孙,即是玉虚宫三代弟子,比如哪吒、杨戬。
元始天尊徒孙的徒弟,是玉虚宫四代弟子。在整部《封神演义》中,玉虚宫三代弟子仅仅有杨戬一人收了徒弟,即金毛童子。那金毛童子,算是唯一的一位玉虚宫四代弟子。
矛盾于是出现了,太乙真人与玉鼎真人同样都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为何一个是第三代弟子,一个是第十一代弟子呢?他们不都应当是第二代弟子吗?
按照我的理解,此处的“十二代”弟子,当理解成“十二届”弟子。
元始天尊自从鸿蒙初开就开始收徒传道,历经无数万年。他收徒当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每隔一千年收取一批弟子,这些弟子统统算作一代(届)。
每一届的神仙培训班,总会有那么一些表现出色的。经过元始天尊的种种考核,最终,每一届最优秀的一名仙人,将荣获“仙首”称号,并得到元始天尊亲手炼制的一件超强法宝。
这应当就是太乙真人、玉鼎真人被称为“十二代”弟子、十二仙首的原因。
每一届的弟子资质不一,仙首的实力也就有高下。有可能一届弟子都是废柴,于是,那一届中荣获仙首的那位仙人,实力也未必有多么强劲;也有可能一届弟子中藏龙卧虎,于是,那一届的仙首实力就格外强大。
总之,十二仙首之间的排名,不是按照神通,而是按照参加培训班的先后,即按照资历进行排名。
那么,渡杀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鸿蒙时代到如今,元始天尊办了许多届培训班。他门下的弟子,远不止“十二代”。
比如说南极仙翁,论资历,十二仙首都必须称他为师兄;论实力,十二仙首在十绝阵中屡屡受挫,南极仙翁举手间却破了凶险无比的红砂阵。
这南极仙翁堪称元始天尊门下第一仙,然而,他不在十二仙首之列。只因,他早就渡过了杀劫,斩却了三尸,修得了无上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