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中) 孤倔王孙悬崖撒手 凄惶红袖秋千传情
(2017-03-23 14:50:08)
标签: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红楼梦后28回吴氏石头记癸酉本欧扬 |
分类: 红楼正解 |
(续)这日半夜,宝玉正睡的酣时,忽被师兄推醒,道:“今晚方丈嘱咐了,
趁人都睡着,到钱员外家去找些东西,快起来跟了同去。”宝玉困的不行,
强睁涩目,头昏沉沉的道:“不知去干什么,莫非去偷东西?”师兄道:“傻 子,咱们不偷些东西,就靠化缘,能积几个钱?你是才来的,不知道城里
各个庙里,都是偷着过的。再不起来,揪你的耳朵!”宝玉不觉怔了,心 想:“这和尚原来都不干不净的,哪里有一个是真的参禅了悟的!白天到
人家里超度,摆坛骗钱,晚上还要偷盗,竟把自己也弄污秽了。”心里后 悔不已,恨不得快些离了这是非之地,勉强起来,同众僧赶往巷子里来。
因不想偷东西,胡乱转了一夜,天还未明就回来取了包袱,怕方丈责骂, 急忙逃走了。宝玉走到一处破庙,倒头睡了一会,起来望望四周,想到从
此自己无牵无挂,孤身一人,缺少照应,满腹辛酸,都化作泪珠儿流了一 地。宝玉盲目乱走,不辨东西,到处可见沿街乞讨的花子和病倒的穷夫。
看那官家门口放着鞭炮,把残羹剩饭往外头一倒,哪知旅人中尚有饥肠辘辘之人。宝玉流浪了大半年,沿路化缘乞讨。时光荏苒,当年的富贵闲人,
如今已瘦骨嶙峋。他也曾口吟四首即事诗,皆是他一路的真情真景,名曰 “游子行”,乃是:
其一
风拨芦苇石桥显,星若碎镜撒中天。
其二
幽怨欲诉寒月听,抬头却见满天星。
其三
芦花撩乱风故乡,疏柳村烟萦秋光。
憔悴黄花行人色,游子情味唯苍茫。
其四
巷陌蔓草映秋霞,夜冷行人落天涯。
缺月残云水参差,人间几度是飞花。
这日宝玉走到一处乡间,累的口渴肚饿,打村里路过。忽然看见有个
女子抱着个孩子迎面走来,望着他半日道:“怎么这人这么面熟?”宝玉 仔细一看,原来是二丫头,是那年同秦钟在乡下见到的,曾教他怎么用纺
车的。当年她约有十七八岁,如今也有二十多了,定是嫁到此地的,便道: “你是二丫头吧,我是贾家的人,家破人亡,出家做了和尚了。”二丫头
愕然道:“想起来了,真的是你?”宝玉道:“我走了这么大会了,又渴又 饿的,求姐姐赏碗饭吧。”二丫头忙把他让到家里,把儿子放在炕上,去
灶屋里把剩饭热了,不大会儿,给他端来一碗芋头道:“早起儿煮的,又
热了热,快吃了吧。”宝玉接了,狼吞虎咽吃着,又就了一口茶。这时,忽听院里有人说话声,二丫头出去一看,是丈夫扛着锄头回来了,便道:
“屋里来个化缘的和尚,饿的着实可怜,才给他热了几个芋头,正在堂屋 里吃着呢。”其夫是个忠厚老实之人,道:“那就叫他吃了快走吧。”只见
宝玉出来向二人道谢,又央求二人叫他留在庄子里,他厌倦了漂泊流离, 想找个地方塌实住了。二丫头夫妇便把他领到一间破房里,说此处无人居
住,原先住的那个老头一生未娶,去年已经病死,被人抬出去埋了。屋里 有个灶台及一垛草堆,宝玉把玻璃绣球灯放下,又拾掇了屋子,把草堆铺
平,盖上捡来的旧衣裳,倒在上面睡了一觉。二丫头夫妇又把锄头借给他, 要他在村外的闲田里耕种。宝玉和庄子里的人都混熟了,因没有干过农活,
不懂稼穑之事,种的粮食也没有收成,可租税还要上缴。勉强熬了一二年, 连衣食都难自顾,村里人又欺负他,宝玉越发苦恼。这日大雨纷纷,宝玉
和村里几个泼皮吵了几句嘴,被他们打了一顿,怕被找到家里,急忙跟村 头一个撒鱼的借了箬笠蓑衣,离了村子,又到外头流浪去了。宝玉长齐了
鬓发,年轻轻的不好乞讨,又在某个小庙里做了一回和尚。本以为此庙里 都是正经和尚,谁知又是贼窝淫窟,气的又逃了出来,不再做僧人,从此
浪迹天涯,行乞为生。一时也说不尽。
又过了几年,这日宝玉在闹市里乞讨,忽然身子被人蹭了一下,回头
一看,是个小厮往人群里跑去了,后面追上来几个人嚷道:“抓贼啊!”宝 玉见腰上被人别个钱袋,吃了一惊。那几个人追来,见宝玉手里拿着他们
的东西,都上来痛打一番。宝玉挨的脸肿鼻青,口角流血,求饶道:“这 不是我的,是那个人硬别我腰上的。”谁知众人见他生的瘦削,非说他与
那人是一伙的,又是痛揍。忽然前面有人喝道:“快闪开,谁敢拦金大人 的轿子!”众人慌忙退到一边。宝玉扎挣着起来,正要离去,忽听轿里之
人喝道:“那个乞丐不能走,快抓住了!”只见两个轿夫上来,把宝玉拧住胳膊往轿子前走来。一人掀起轿帘,下来个头戴簪缨之人,望了宝玉两眼,
朝脸便是几记耳光。宝玉捂着脸一看,竟是贾璜的侄子金荣,以前在学堂 里打架时结过恩怨,那时他们家还不敢论理,如今飞黄腾达了,腰杆子也
硬了,可以报仇了。金荣冷笑道:“往日被你们欺负,今儿天偿人愿,让 我得以报得旧仇。”于是一声令下,众衙役都上来殴打宝玉,只打的宝玉
满地翻滚。金荣要宝玉跪下求饶,宝玉浑身疼痛,不敢不依,只好跪着磕 了几个头,求金荣饶了他。金荣哈哈大笑,又踢了他两脚,就坐上轿子走
了。宝玉脸被打的火辣辣的,自觉没趣,含恨瞪了轿子几眼,又上路了。
且不说宝玉过的贫蹇,只说宝钗在山庄,见宝玉一去不归,雪雁又一
病不起,只一个月就病亡了。袭人、麝月将她葬在山里,日日等候宝玉回 来。谁知过了几年,宝玉仍没有音信。宝钗后悔逼他逼的紧了,这日又翻
唐诗,见有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不觉掉下泪来,也展开白纸,流泪
写了二诗一词,聊寄悲怀,其诗乃是:
诗一
凄惶寒窗还独坐,幽人应笑我痴多。
诗二
华年流转惆怅凭,浮沉会合世自盈。
其词乃是:
青玉案
寒月幽林清笛撩。悲风瘦、竹扶摇。长河望尽横孤舟。枯柳飘落,征
鸿声远。人立芦苇桥。年年伫倚梦无据。秋情难眠思难表。王孙不归其奈
何。金莺潸泪,麝月无语。独吹碧玉箫。
麝月端茶进来,见她伤感,把茶放下,道:“奶奶一早起来也未梳头,不
如我帮奶奶箅箅头如何?”宝钗低头流泪道:“你去山上再看看宝玉回来 了没有。”麝月撑不住又哭了,捂着口跑出去了,一时来到莺儿屋里,见
她也是黯然神伤,脸上粘满泪痕。两个坐着无语,忽听外面传来箫声,幽 咽凄凉,冷涩凝绝,催人泪下。莺儿道:“奶奶成日坐在山石上吹箫,这
日子还怎么过?袭人也是唉声叹气的,咱们不如离了这里,还到府里住去 吧。”麝月道:“也许宝二爷有朝会回府里也不敢说,我去跟奶奶说说,咱
们回府里去等二爷回来。”两个走到外面,正见宝钗坐在翠柏下的青石上, 含泪吹着碧玉箫,便劝住了。宝蟾过来,麝月又提起回府之事。宝钗道:
“也好,宝玉可能就回来了也未可知。”于是四人收拾了行囊向袭人告辞。 袭人孤自过活,正是凄苦,又见四人要走,哭了起来,又不好拦阻,只得
让她们去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