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010:谁成就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话?

(2017-02-02 21:20:58)
标签:

三国

欧扬

分类: 三国新解
        在正史当中根本没有温酒斩华雄,我就演义说演义。
  在关羽一生中,最精彩的战例有几个,比如关羽的处女秀温酒斩华雄,比如关羽的代表战斩颜良诛文丑,比如晚年负伤的情况下和庞德战和等等,都广为人知。本文单说温酒斩华雄。
  谁成就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话呢?这好像不是个问题,按照一般读者的思维,还有谁成就了关羽呢?当然是关羽自己,关羽靠着自己出色的武艺,杀掉了华雄,成就大名。
  华雄的武力我们可以结合其战例进行分析。
  在十八路联军进攻董卓时,华雄认为“割鸡焉用牛刀”,主动请缨,代替吕布担任先锋。董卓看到华雄请命很高兴,于是任命华雄为骁骑校尉。董卓对于部下的武力当然是很清楚的,华雄在董卓的心中应该不错,但不会是非常优秀。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没有提到华雄之前的官职,一直到主动请求担任先锋,才被临时委任为骁骑校尉,位在吕布(时任中郎将)之下。
  华雄的第一次作战是和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当时华雄率领五百人冲出城来,“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华雄和鲍忠当然不再一个层次上,不过文中也强调了鲍忠是在准备撤退无心作战时,被华雄快马赶上一刀杀死,因此多少有些取巧。
  因为这一战,华雄被加封为都督。都督从三国时代开始设置,在开始只是一个荣誉职衔,和东吴周瑜的大都督并不相同。
  第二次作战是和孙坚。当时孙坚率领手下四员大将一同进攻华雄。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江东名将程普、黄盖、韩当,却也有一个刚露面就挂掉的祖茂。在这次战斗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个是华雄副将胡轸引兵出战,结果被程普几个回合刺于马下。作为华雄的副将,武艺自然会有一些距离,但是距离也不至于天差地别,可是胡轸在程普面前,竟然完全不是对手,从中可见华雄的武艺和程普应当在伯仲之间或者略微高过程普。
  为何这么说。我们看到胡轸被杀之后,华雄是如何反应呢?华雄没有像之前一样率军出战,和程普等人单挑,而是听取了李肃的建议,在晚上偷袭孙坚。华雄不敢和孙坚等人正面交锋!
  第二点,是华雄曾经一刀秒杀孙坚四武将之祖茂。从这点看,似乎华雄又是超一流武将了。但是我们细细品味原文,就可以发现祖茂也没有那么窝囊。
  当时,华雄偷袭成功,诸位将领各自混战,唯有祖茂追随孙坚。之后,华雄追赶很急,祖茂提议孙坚把他那个标志性的红色的头巾给自己戴着,然后故意把华雄等人引到另外一个地方,好让孙坚逃生。在当时的情况下,祖茂几乎就注定了一死。当然,祖茂也奋力求生,他把红色头巾悬挂在柱子上,然后躲在林子里,想打个埋伏。
  可是华雄前来之后并没有直接来拿红头巾,而是先用箭射,知道不是人,然后再上前去取红头巾,此时“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于是,祖茂之死就很好理解了。一方面是祖茂半夜逃命,心力憔悴;另一方面是祖茂一心希望偷袭成功,此时看到华雄拿了头巾,就在眼前,就突袭想杀华雄。当一个人一心以为必然会成功的时候,往往也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候。华雄看到只有头巾,就已经明白了眼前就是一个局,当祖茂冲出的时候,华雄早有准备,于是华雄大喝一声,先震慑祖茂,然后在祖茂惊讶的一瞬间斩杀祖茂。
  于是,我认为,祖茂的武艺并非远远弱于华雄。华雄斩杀祖茂和关羽斩杀文丑,多少有几分相似。
  华雄取得了两次大胜之后,率军追击。十八路诸侯齐聚一堂,公议对策。当时有不少人出战,但是都被杀了。那么,是不是说华雄的武艺就很高呢?
  第一个出战的是袁术手下骁将俞涉,既然说是骁将,应该还是有点本事,可是战不三合被杀,势力和华雄相差太多。
  第二个出战的是韩馥的所谓上将潘凤,潘凤手提大斧,很威风的出去了,结果“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杀了。在书中说到俞涉出去,是“即时报来”被杀消息,可见潘凤的武艺是高出俞涉一些,可能有十数回合吧。
  当听闻潘凤被杀时,书中有言“众皆失色”。华雄的威名到此时达到巅峰。
  可是,华雄的武艺到底如何,还是一个迷。我们说在分析武力值的时候,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不同武将之间的比照。可惜和华雄交手的将领都没有和其他将领交手的记录,自然无法最终认定华雄武艺如何。
  而关羽呢?很多人认为关羽出战是一刀秒杀华雄,其实不是。
  关羽杀华雄,叫做“温酒斩华雄”,而书中写到,曹操为了激励关羽,叫人去倒了一杯热酒,送给关羽,然后关羽要先不忙,一会杀了华雄,回来时,“其酒尚温”。
  在书中并没有写到双方交战时的具体月份,但是从喝酒需要热酒看,应该在冬季,一杯酒从热到冷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而书中是写到酒“尚温”,也就是说酒已经冷了,只是还略微有点热气。并且,在诸侯联军大帐之中,相比会有一些取暖措施,温度不会太低,按照常理看,热酒变冷的时间应该在十分钟左右。
  并且,书中有交代,诸侯在营中听到外面“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既然双方还有一番击鼓奋战的场景,当然不会是一刀秒杀,比较合理的应该是双方有十数回合,甚至二三十回合的交战。
  然后,关羽斩杀了华雄。
  以上是属于对华雄和关羽的武力分析。
  然后我们回到我最开始提出的问题:谁成就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话?
  我认为,是袁绍和曹操,成就了关羽的神话。
  我们看到书中袁绍有句话,叫做:“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说的是大实话,在后文中有颜良二十御合战败曹操名将徐晃的战例,有文丑双战张辽、徐晃不败的战例,可见颜良文丑确实厉害。
  那么,颜良文丑为何不在呢?
  演义中说了,袁绍在得知曹操发布的檄文之后,“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按照常理,既然袁绍聚集了麾下的文武官员出征讨伐董卓,怎么可能不带上自己的得力武将?是因为颜良文丑另有要事?是因为颜良文丑要包围渤海?都不是。当时的渤海郡并没有敌人窥视,而颜良文丑也一直没有在反抗董卓盛会中出现。
  为什么出现这样怪异的事情?
  因为袁绍有私心。
  袁绍为何要参与反董卓联盟?因为袁绍被董卓通缉,在天下无法立足,虽然董卓表面上给了袁绍一个渤海太守的官职,可是袁绍自认为自己是四世三公之后,其野心根本不在小小渤海一郡之地。而当十八路诸侯公推袁绍担任盟主的时候,袁绍更是慷慨激昂,许下一番誓言,貌似真的想为汉家除残去秽。
  可是,袁绍不过是在演戏,袁绍不希望董卓被很快击溃,甚至希望董卓一直存在下去。就犹如盗贼的存在,使得百姓必须借助官差一样。董卓的存在,使得天下士大夫都会团结在袁绍这个盟主的旗帜下,听其号令,服其管束。
  于是,当董卓在虎牢关战败之后,曹操建议追击,如果大部队前进的话,完全有机会击溃董卓。可是袁绍不听。
  其他诸侯不出兵,大都是不敢出兵,要知道在当时除了孙坚曾经和董卓交手打过胜仗,多数诸侯都被吕布打的心胆俱裂。
  可是袁绍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他的王牌,颜良文丑依然没有出现。
  放走董卓,袁绍才可以继续在关东称雄,借助盟主大旗,拓展他的袁氏大业!
  而曹操呢?曹操是不是就是一心为公呢?
  表面上看曹操对于反董卓非常热心,可是,曹操一直在怂恿别人上前线,而自己手下的大将并不出马。
  要知道刘备手中有关羽张飞,可是曹操手中的名将更多。当时曹操的手下,有乐进、李典、曹洪这样的三国知名骁将,更有曹仁、夏侯渊这样智勇双全的悍将,而最厉害的则是演义当中独具魅力的独眼大将夏侯惇,那拔箭啖睛的一幕,想必是所有三国迷必定难以忘怀的画面。
  而夏侯惇曾经三战三国第一名将吕布,战后还曾经主动请战,刚猛勇武不在张飞之下,夏侯惇又曾经力战关羽四十余回合,追赶关羽到达土山,并且扬言要生擒关羽!这样厉害的夏侯惇,怎么会不是华雄的对手?
  于是问题就来了。十八路诸侯中,许多诸侯的部下都出战了,作为反董卓行动的发起人,为什么就看不到派一个将军率军出战呢?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曹操奸诈。
  曹操有能力对抗华雄,但是他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他想让诸侯将领先去做炮灰,看看情况自己再下手。曹操他是个有气魄有胆略的人,他看重的不是一战一地的胜败得失,而是整个大局。
  加上曹操在众人的心目当中,是阉宦之后,并没有几个人看得起他,于是,曹操一忍再忍。直到董卓下达迁都的命令。
  董卓迁都,朝野震动,关中百姓人心浮动。曹操看到时机已到,于是拜见袁绍,希望由袁绍下令,号召十八路诸侯和董卓来一次大决战,一举定乾坤!
  曹操说:“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曹操提出,此时作战有两大优势,一个是董卓迁都,又犯众怒,在长安内部,在董卓军团内部,必然会有许多反对的声音;第二个是十八路诸侯既然是以讨伐董卓为名前来,现在董卓即将逃跑,正是追击的大好时机。并且曹操预料,只要出兵,一定会一战成功,天下安定!
  曹操的话说的斩钉截铁,按照曹操的理解,袁绍当然应该出兵,诸侯当然应该出兵。可是袁绍却以诸侯军队多次征战疲乏不堪为借口,拒绝出兵。而众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保存势力。于是曹操大怒,说:“竖子不足与谋!”曹操很失望,但是却希望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侥幸获得成功,那么自己也可以成为众人仰望的对象。
  于是曹操不再忍了,他带着自己全部的家当,用各种手段搜罗的一万来人,还有自己手下的所有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日夜兼程追赶董卓。可是,曹操没想到自己会遇上整部三国演义唯一的一个算无遗策的谋士李儒。曹操的一万多人死得只剩下五百人,若非曹洪舍命相救,曹操自己也小敏难保。
  曹操奋力一击无功而返,也就没脸再回到诸侯联军那里了,带着残兵败将去扬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