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欧洋
欧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953
  • 关注人气:5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20):袁枚的虚荣害人不浅

(2017-01-20 14:42:11)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20):袁枚的虚荣害人不浅
《红楼梦》一书成书于康熙年间,应该是完成于1700年以前,也就是比主流“红学”提到的成书时间早六十年,一个甲子。而此书一开始的时候流行非常困难,估计是因为书中问题太多,传抄的人怕出事,而且最现实的问题是抄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字数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抄写是个沉重的体力活儿。后来《红楼梦》在乾隆年间的流行出现了井喷,这中间相差几十年以上,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无论是作者还是批书人都已经故去了,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明亡的过程,不可能活过康熙朝,所以他们没有看到《红楼梦》受欢迎的盛况,这非常遗憾,而更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读者都没有看懂,都只沉迷于表面的故事,这也是作者最为担心的,估计他们早已经猜到了,所以发出“谁解其中味”的感慨。而且不光内容没有人能看懂,连作者是谁大家都一直没有搞清楚,到现在了还是一笔糊涂账,让人一想起来就心寒。
但对于此书的作者是谁这个重要的问题,从乾隆年间起人们就有各种猜测,其中包括:明珠家事、顺治与董小婉,秦淮八艳以及曹寅家事之说等等,对我们现在的人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个曹寅家事之说,因为曹家跟贾家一样都有过抄家史,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有几分相似的,结果一下子把那么多专家都带沟里去了,不知道这些跑偏了的专家死后在那边遇到作者,会不会被暴打?
其实有大量的证据都可以证明此书与那个曹寅家的什么孙子“曹雪芹”无关,因为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驴唇对不上马嘴,因为曹家的级别太低了,所谓“江宁织造”不过是给皇帝采办服装布料之类的买办,估计连参政议政的资格都没有,更不是什么都中望族了;而《红楼梦》中的贾家就完全不一样了,地位要高得多,办个丧事可以搞得那么大场面,贾母过个生日就会有那么多达官贵人来祝贺,这个曹家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红楼梦》中的贾家跟曹寅家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呢。那作者是曹寅后代的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一个生活在乾隆年间叫“富察·明义”的人说起:
富察·明义是满洲镶黄旗人,喜欢饮酒赋诗,著作有诗集《绿烟琐窗集》等。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实际上现在看来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记载《红楼梦》的是我在前面提到过的《何毕西厢》,也叫《梅花梦》,看样子作者“心铁道人”肯定应该是在康熙年间将《红楼梦》三个字写在自己的书中两个地方的,这一点一直没有被承认,因为这是要“红学家”命的铁证,如果真的能够证实了,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而一直以来因为这个富察·明义在他的《绿烟琐窗集》记载着这样一段内容一直很受重视: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这段文字大至是这样的意思:曹雪芹所撰写的《红楼梦》一书,记载着当年风月繁华的盛势。“大概”他的先人是江宁织造曹寅,书中提到的“大观园”,就是今天南京的随园故址。可惜他的书没有流传,世人很少有人知道,我见到过《红楼梦》的钞本。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富察·明义这段记载包含着这样几个内容:
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二、曹雪芹“大概”是曹寅的后代;
三、大观园是南京的随园。
四、那个时期《红楼梦》的传抄很有限,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
其实他的这几个点大多都是瞎猜的,所以他用了“盖”这个词,也就是“大概”的意思,说明他对自己说的这些话不很确定。既然他是瞎猜,那他的“大观园是南京的随园”的推论也是蒙的。不过看样子他还算比较实在,意思是说自己拿不准,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考证,他还算是正人君子。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绿烟琐窗集》的这些内容让袁枚看到了,让老袁很是兴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这个南京的随园当时是袁枚家的,他也是刚从别人家买来的,试想自己家的园子居然是著名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那自然会感觉脸上很有面子!袁枚(1716年-1797)主要活乾隆年间,活了八十多岁,还挺能活的,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应该学过他的《病梅馆记》,这篇文章有一种无病呻吟、没话找话的感觉,没什么太高的品味。而更万恶的是袁枚这个人对中国“红学”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他一听说大园观的原型是自己家的随园,于是就乐疯了,他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有虚荣心,老袁也不能免俗。可一个人的虚荣一定要有个度,如果过分了那就成了人品问题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袁枚这个人是够可恶的,他后来在自己写的《随园诗话》一书中将富察·明义的说法进行了肯定,还进行了发挥,我相信他也没有进行过认真调查就做实了。现在看到的《随园诗话》不同版本是有区别的,关于《红楼梦》一书的大至描述如下: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当时红楼中有女校书某尤艳,雪芹赠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袁枚在这里首先将富察·明义那段文字中“盖”字去掉,于是就从原来的猜测变成了肯定,而且他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人不信都难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