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Ⅱ(壹陆捌):唐僧是如何从凡人踏上仙途的?

(2017-01-01 14:58:53)
标签:

西游

欧洋

杂谈

分类: 西游新解ⅠⅡ
唐僧师徒在离开比丘国后,来到了黑松林。在黑松林中,唐僧饥饿,孙悟空前去化斋。在半空中回望松林,见松林高处,竟然祥云缥缈,瑞气氤氲。孙悟空不禁大喜。
孙悟空为何大喜?他自言自语道:“若我老孙,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着三额金寇,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着金箍棒,足踏着步云履,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都称我做大圣爷爷,着实为人。如今脱却天灾,做小伏低,与你做了徒弟,想师父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径回东土,必定有些好处,老孙也必定得个正果。”
对于给唐僧做徒弟,孙悟空一直都有种深深的委屈感。只是,参加取经行动,有望修成正果,再登高位,孙悟空才“做小伏低”,忍气吞声。
眼下,唐僧头顶有祥云瑞霭罩定,足见修行有成,大道可期。孙悟空当然会激动。
为何头顶出现个祥云瑞霭,就证明唐僧修行有成呢?唐僧又是如何从一介凡人,踏上仙途,最终证道成佛的呢?
第一阶段、苦修三十载,一点仙气无。
取经前后进行了不多不少十四年。唐僧在天竺国时,曾经说自己四十五岁。换言之,唐僧是在三十岁离开长安,踏上取经之路。
唐僧虽然是佛子金蝉转世,但是,前世的记忆经过九次轮回转世,已经消磨殆尽。重生之后,唐僧苦读佛典。经过三十年的苦修,唐僧已然通晓流传于东土的各种典籍,成为公认的大唐第一高僧,并且,非常光荣地被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接见,赐予大唐都僧纲(管理大唐佛教事务的最高官职)职务,可谓登峰造极,举世无双。
可惜,唐僧苦修三十年,身上一点仙气也无。读烂了佛典,也没有窥得修真门径。
沙僧曾经说自己在流沙河吃人无数。其中,有九个取经僧的骷髅很是奇特。在那个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内,九个取经僧的骷髅竟然一直漂浮,不会沉落。
可见,那九个取经僧早已踏上仙途,不再是肉体凡胎。
唐僧呢?唐僧凡胎沉重,必须乘坐法船(由观音菩萨的葫芦加上九个取经僧的头颅),在双重护持下,才渡过了流沙河。
事实上,不仅仅苦读佛典的唐僧修真不成,从东土到西天,取经团队经历了无数国家,在凡间几乎就没有和尚踏上仙途——观音禅院的老院主算是个例外。
然凡间道士,则多有精通法术者。
第二阶段、得传多心经,从此进仙门。
苦读了千万本佛经,唐僧依然没有摸到成仙门径。短短两百来字的《多心经》,在颂读几遍之后,唐僧就已经灵光自透,进入了仙门。
在传统宗教观念中,《心经》乃观音菩萨所创,是一本佛教入门典籍,流传极广。
在《西游记》中,原作者以如椽大笔,对这一常识进行了改动。改动之处有三:
其一,名称。在《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等人修习的都是《多心经》而非《心经》。从原著中反复出现“多心经”一词,可见并非笔误,而是原作者有意为之。
其二,地位。乌巢禅师在传授《多心经》时,特意强调此经的重要性。他评价说:“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其三、作者。《多心经》是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师徒的。这就引来一个问题,这乌巢禅师是谁?是观音菩萨吗?原著中提到,这乌巢禅师在浮屠山隐居许多年,还曾经试图收八戒为徒。观音菩萨乃天庭五方五老之一,最近数百年都忙着协调三界高层,安排取经事务,哪里有时间去浮屠山隐居?
因此,我一直的观点都是,乌巢禅师乃是佛派第一任佛祖燃灯古佛。在如来佛祖执政的当下,已退居二线。他有能力写出《多心经》,也有时间在浮屠山隐居,等待取经僧。
在佛派仙人中,最低等的是三千揭谛。大约在诵读《多心经》不久,唐僧基本就达到了揭谛境界,约等于道派的人仙境界。
第三阶段、人参果延寿,明月下悟道。
作为金蝉子转世,唐僧具有万千修真者所不具备的超然背景。作为取经僧人,唐僧更具有万千修真者所不具备的机遇。
比如说,品尝人参果,就是唐僧的一大奇遇。
人参果乃人间界第一奇珍,吃一颗即可延寿四万七千年。只是,人参果成长缓慢,大约一万年才成熟一次,而且果实稀少,一个成熟期满打满算才长三十颗人参果。
在以往,就算是寿星乃至如来佛祖这个级别,要想吃到一枚人参果,都很艰难。可是,唐僧有幸成为取经僧,好运就接踵而至了。
镇元大仙虽然是地仙之祖,却一直生活在人间,没有被天庭接纳。像他这种江湖豪杰,大都渴望洗白,加入官府。可玉帝不同意。镇元大仙只能绕道,与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达成协议。
镇元大仙也算是花了血本,一场大闹五庄观的戏码,一口气就消费掉了15颗人参果。
唐僧同学恰逢其会,吃了一枚人参果。人参果仙力无穷,直接将唐僧身体、神魂进行改造。唐僧寿元一口气飙升到四万七千年。
不过,寿命的延长与对修真的领悟是两码事。
唐僧本人真正从揭谛境界(人仙),突破到罗汉境界(神仙),是在乌鸡国宝林寺中。
那一晚,明月高照,大地如洗。唐僧率三弟子赏月,见天地悠悠,星光灼灼,唐僧心有所悟,不禁吟诵了一篇古风。
唐僧那篇古风,表面上是思乡怀远之作,骨子里说的却是对禅理,对修真的领悟。相比唐僧未修习《多心经》之前,已经高妙许多。
当然,那篇古风,还不足以让唐僧突破。真正让唐僧顿悟的,是孙悟空与沙和尚的指点。
孙悟空说: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沙和尚说: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孙悟空与沙和尚毕竟成仙多年,对修真的领悟远在唐僧之上。他们二人的几句指点,句句都切中要害。唐僧听后“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
原文中又说:“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这一次月下论道,是唐僧师徒在修习《多心经》几年后,开的一个座谈会。大家结合修习情况,畅谈心得,各有收获。
当然,唐僧的起点最低,收获也最大。差不多从这一夜起,唐僧就突破了揭谛境界,进入了罗汉境界。
唐僧是如何突破到菩萨境与佛境呢?

第四阶段、佛道大辩论,得悟菩萨境
  在比丘国师徒月下论道后,原著中再也没有花大段的文字写类似事情。但是,师徒论道一直都有,只是从专门论道换成了日常交流。
  几乎每到一座山,一座城之前,唐僧都会说害怕啊,思乡啊。然后,孙悟空就会搬出《多心经》,教训唐僧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
  这既是唐僧师徒之间的话事权争斗,也是唐僧师徒对修真的辩争。在十多年的反复辩争中,大家对禅理,对修真的领悟,都大大提高了。
  当然,在比丘国之后,有两件事情给唐僧的震动很大。
  一件事情是荆棘岭上唐僧与诸多树精(拂云叟、杏仙之流)论佛道优劣。
  一件事情是乌鸡国中唐僧与国丈白鹿精再论佛道优劣。
  这两次辩论,都以唐僧失败告终。在与树精的辩论中,唐僧还能抵抗一二,相对而言,只是略逊一筹。可是,在与国丈白鹿精的辩论中,唐僧则是一败涂地,全无反抗之力。
  白鹿精不愧是寿星坐骑,经常能够聆听道派高层仙人说法,对修真一途的领悟极高。他痛斥唐僧所谓佛法:
  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
  然后,白鹿精讲述了自己认为的修真大道。最终总结说:“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当时,满殿的官员无人不赞叹国丈,嘲笑唐僧。唐僧“不胜羞愧”!
  所谓知耻而后勇。唐僧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弥补缺失,不但没有被失败打到,反倒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境界。
  在佛与道的辩争中,唐僧领悟看破了表象,窥道了真谛——在西游世界中,道佛其实同源,计较不同,比拼高下,反倒落入了下乘。
与其追求外在的名声、利益,不如去追求内心的安宁。破除执念,才能远离魔障。
最终,他成功由罗汉境界,突破到了菩萨境界(地仙)。
  进入菩萨境界后,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出行有祥云瑞霭随身。和一般的神话故事不同,在西游世界,唯有菩萨以上级别的佛派仙人出行,才有祥云瑞霭。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黄眉怪等等。
  
  第五阶段、勘破万千幻,领悟本源道
  
  在比丘国之后,唐僧窥破了佛与道的异同,于是,《西游记》中再也没有专门的情节去讨论道与佛的高下。
  在之后的种种磨难中,唐僧勘破万千幻象,最终领悟了本源大道。
  比丘国之后,唐僧一共经历了四次大事件,每次大事件都让唐僧由内到外得到洗涤,其境界都大大提升。
  事件一、镇海禅林寺唐僧卧床。
  从三十岁参加取经、离开长安城以来,十余年风餐露宿,唐僧饱经磨难,但从未生病。一方面是因为他乃金蝉子转世,神魂强健;一方面他修习《多心经》有成,寻常风寒根本不能侵蚀。
  可是,在镇海禅林寺唐僧破天荒生病了,并且一病就是三天,让猪八戒、沙和尚都莫名其妙。
  在我的系列解读中,唐僧染的其实不是风寒,而是与老鼠精交欢,失了元阳,违背了佛家戒律,内心悔恨、痛苦,于是病了三天。
  这也是唐僧忽然叫来孙悟空,说自己要给李世民修书,说自己无力再去取经,请另选高明的主要原因。
  不过,经过孙悟空的小心安抚,经过三天的苦苦思索,唐僧最终还是决定踏上取经路。
  慢慢他就明白,是否守住元阳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心中有佛,有信念。
  事件二、灭法国屠僧风波。
  灭法国国王乃西游人间界佛门头号大敌,此人只因为个人私仇,在继位之后竟然挥舞屠刀大杀僧人。死在他手上的和尚,高达9996名。
  对于这样的恶魔,佛派高层本当命令孙悟空将其灭杀,以震慑宵小。可是,让唐僧、孙悟空大跌眼镜的是,观音菩萨竟特意下界,提醒孙悟空与唐僧,对灭法国国王千万不能动粗,而应当以智慧,以德行去教化。
  最终,在孙悟空大展神通剃去全国官员头发后,灭法国国王幡然悔悟,皈依了佛门,唐僧师徒安全经过。
  此事对唐僧触动颇大,佛家讲以身饲虎。在灭法国故事中,灭法国国王就是那饿虎,唐僧师徒就是那肉。对待敌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灭杀其肉体,而是感化其灵魂。
  事件三、犀牛精扮佛风波。
  在灵山脚下的金平府中,唐僧虔心拜佛,不料却被三个假扮佛祖的犀牛精掳走。在孙悟空的努力下,三个犀牛精都被砍头,唐僧也被营救。
  此前,唐僧曾经被许多妖怪蒙骗,有变成道士的,有变成小孩的,有变成美女的。唐僧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还有妖怪胆敢变成佛祖,并且是在灵山脚下,变成佛祖。
  以往,唐僧总是见佛就拜,见塔就扫,可是,在经历了犀牛精风波后,他必然能够有所醒悟。
  佛,也有真假之分,千万不要被外表所蒙骗。行善本是好事,可是,善心也极有可能被恶人利用,办了坏事。
  事件四、天竺国玉兔、寇员外风波。
  在取经到了最后关头,观音菩萨还为唐僧设计了两次劫难。前一次,美貌的玉兔精下界,化为天竺国公主,要招唐僧为驸马;后一次,寇员外每天珍馐佳肴款待唐僧师徒。
  两次劫难,一是考察唐僧有无色欲之心,二是考察唐僧是否贪恋富贵。久经考验的唐僧同学不负领导厚望,轻松通关。
  在灵山,唐僧师徒乘坐无底船,渡过凌云渡。中途,从上游飘来一具尸体,其形貌与唐僧一般无二。孙悟空三兄弟一见大小,连船夫也恭贺唐僧。
  原文说:“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唐僧从一介凡人开始踏上取经之路,十余年来,饱经磨难。一方面,他得佛门大典《多心经》,苦修十余年,颇有成效;一方面,唐僧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勘破万千幻象,斩却了自身的贪、嗔、痴种种杂念,在凌云渡证道成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