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153:孙悟空一生最凶险之战是啥?
(2016-10-12 20:36:03)
标签:
西游欧洋 |
分类: 西游正解 |
前文提及,老君派遣嫡系部队在平顶山布下阵仗,只等取经团入瓮。狙击,弹已上膛。
狙击备选计划方案里,老君大概拟了三策。下策集中火力,全歼取经团,中策重点狙击,斩首唐僧。但这两策,不仅容易带来佛派反弹,引起军事冲突,还可能引起社会舆论一致的不理解乃至口诛笔伐。经过反复权衡掂量,老君决定稳扎稳打,走上策!
那么,问题来了。老君计划的上策又是什么呢?原著的一段对话里,其实已经揭晓了答案。
当时狙击团已经成功捕获唐僧,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唐生肉,吃,还是不吃。妖洞众小妖自然是主张吃的,刀叉等餐具都已经准备妥当。此时,山洞领导发话了。
老魔(金角)道:“是便就是唐僧,只是还不曾拿住那有手段的孙行者。须是拿住他,才好吃唐僧哩。若不曾拿得他,切莫动他的人。那猴王神通广大,变化多般,我们若吃了他师父,他肯甘心?来那门前吵闹,莫想能得安生。”
这就是老君布置的上策。任务基调很明确,击杀孙悟空!
那么,问题又来了!老君为何将狙击目标圈定为孙悟空呢?理由大概两条。
其一,即金角口述的,“那猴王神通广大,我们若吃了他师父,他肯甘心?莫想能得安生。”这“莫想能得安生”,正是老君所顾虑的。队长唐僧被斩首,作为队员,孙悟空无论是出于道义责任还是个人情感,他一定都会追查真相。而悟空本身属性,就是一个顽主,奉行流氓主义兼暴力哲学,虽披着佛门向善的外衣,那内心仍存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情怀,非常时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扑杀唐僧,无疑将悟空的道德外衣剥离,使其肆无忌惮地暴露野性。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场面,老君至今历历在目。当然,孙悟空直面兜率宫闹事,老君倒是不怕。但怕的是他偏不来,却四处散播于己方不利的传言。甚至,隔三岔五到玉帝面前参本。一则,让同僚看了笑话,二则,让玉帝落了口实,三则,让灵山一派占据道德高地。这是十分头疼了。
因此,扑杀唐僧而留悟空是断然不可取的。
其二,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金牌打手,战斗主力,是这辆周身贴着佛派宣传画的取经“大篷车”前行的发动机。发动机卸了,车子就走不远,甚至走不动。至于孙悟空的身份,也不比唐僧,头顶上没有那么多官方的光环,除掉他,舆论也不会重视。
与此同时,金、银角早已在前期做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妖精“朋友圈”均已相信唐僧肉可食用这条谣言。这就是典型的三人成虎。届时,完全不必自己动手,沿途众妖一定会群起将唐僧歼之。
借刀杀人这事,老君在行。他托了托老花镜,笑笑。
接下来,就是具体落实。
且看取经人一行到了平顶山,就路边有一伤者,大概跌断了腿,呻吟着求助。不用说,这个伤者便是银角大王所化。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很好玩。
第一个细节,且看伤者装扮,“星冠晃亮,鹤发蓬松。羽衣围绣带,云履缀黄棕。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分明是道士着装嘛。这有问题吗?当然没有!值得一提的是,妖精化作人形诓骗肉眼凡胎的唐僧,大抵是爆乳的美女、诓人的老太乃至狡黠的孩童(具体参考白骨精、红孩儿等所为),但以自己真实职业身份出镜的,绝无仅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金银角兄弟乃是老君的忠实粉丝,铁粉,雷打不动那种。无论何时何地,思想上都牢牢谨记自己是道派的人,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也一直是。他们被老君洗脑了。
第二个细节,且看唐僧反应。“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我不救你啊,就不是出家之辈。”这可以看做唐僧的慈悲,但也有作秀的意思。唐僧借着人道主义援助的由头,实则将佛派推向道德的高地,以俯视的怜悯看待所谓的“同道中人”(“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
当然,银角大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无形中绑架了唐僧的道德。而当一个人被架到道德高点的时候,处境就身不由己了。这样,银角就可以大胆提要求。
果不其然。
唐僧道,将马让与你骑一程。道士道,只是腿胯跌伤,不能骑马。唐僧再道,沙僧同志,要不,你把行李捎在我马上嘛,驮他一程罢。道士再推,我被那猛虎唬怕了,见这晦气色脸的师父,愈加惊怕,不敢要他驮。
瞧瞧,帮你,你还提条件了,唐僧有点不太高兴了,但碍于道德绑架,也不太好发作,转过脸来,对悟空道,你来吧。
这就正中下怀了。道士笑笑,这猴子面善,如是甚好。
接下来,自然就要对悟空下黑手了。
悟空也是托大,明知是怪,却也不太介意,抖抖肩膀,哥们,上来嘛。道士(银角)颤颤悠悠地上身,行不多时,“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
孙悟空直觉肩上一沉,心里暗笑,这玩得哪出,“压力山大”嘛。倒得意的逞起能来。银角一看架势,“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
这不,悟空成了挑山工。他心里暗笑,小样,还有什么能力,全放马过来。孰不知,却中了“温水煮青蛙”的套路了。孙悟空,这是那只被实验的小青蛙,温水下,热气开始滚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
果然。背上的银角大王,继续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这叫什么?泰山压顶!“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劈头盖脸地一个大吨位就下来了,孙悟空懵逼了,五百年山刑的阴影猛然而至。接踵而来的,是情绪的崩溃,“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他开始后悔自己先前的逞强了,甚至绝望道,“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
情况已经相当凶险了。但平顶山人,要的是永无后患。莲花洞里的庆功会上,银角差遣两马仔精细鬼、伶俐虫,吩咐道:你两个拿着这宝贝,径至高山绝顶,将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一声孙行者!他若应了,就已装在里面,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很明显,他们要置于孙悟空于死地,永不翻身那种!这就是老君的上策!
那么,问题来了。悟空命在须臾!难道,一场浩荡的取经工程就要这般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