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73:孙悟空为何又叫孙行者?

(2016-05-05 16:01:32)
标签:

西游

行者

话语权

唐僧

欧扬

分类: 西游正解
多少年可以改变一个人?五年、十年、二十年?这似乎是个生活哲学问题!
但五百年改变一只猴子,绰绰有余!
这不,唐僧揭了那五行山佛符,只见天崩地裂,“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瞧瞧,一出来,就忙着磕头。当年那只闹天宫时高傲的猴王,如今棱角似乎已被岁月磨平。山洞里的日子,何尝不是修行,猴王苦笑。当然,通俗点讲,磕头也可以认为是对于“救命之恩”的一种还礼。
接下来,猴王要做的,就是重塑自己的价值感。
机会来了!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猴王呢?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回头看了看一旁目瞪口呆的唐僧,猴王笑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看吧,暴力依然是迅速建立自身价值的最快途径!猴王通过秀肌肉,在师父面前展现价值!然后,踩着战利品,扯张虎皮,围住腰身,试图着,把自己遗失了五百年的尊严一点点找回来。唐僧见状,心知这徒儿厉害,真是傍了棵大树,“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
当然,悟空是肉体上的强者,但精神上的领袖,一定得是唐僧。换言之,唐僧的领导地位,终究是要确定的(这也是如来定下的取经方针)。这在于此之前,师徒二人初次照面曾有的一段对话里,就有深意。且看原著:“唐僧问:徒弟啊,你姓什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
这言语里,琢磨起来很有味道。
猴王有法名了吗?有!叫“悟空”。寓意也挺好,跟佛也结缘。唐僧的态度呢?“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用意何在?争夺在取经小团队里的话语权。话语权的确定,很重要。猴王呢?开始还不解风情,忙道,“不劳师父盛意”。其实,此时气氛挺尴尬的。但唐僧的表现呢?却是“欢喜”。笑,是缓解尴尬的最好调节剂。但他也不仅笑,接着说,“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猴王其实比较单纯,既然师父一再强调法名,于是忙说“好,好,好!”连着三声好,其实是满满地不解和不耐烦,好啦,随便你啦,啰里啰嗦地。
当然,在唐僧看来,啰嗦却另有深意:寓意大于形式。也在间接地告诉猴王,在我的团队里,话语权在我。其实,猴王头上的“紧箍咒”,此时唐僧就给他套上了:你不是孙大圣,也不是美猴王,你是行者,替我打工的(这和唐太宗给唐僧送行时,半笑着取名“唐三藏”,寓意如出一辙)。唐僧跟世民哥哥学坏了。
当然,在后来但逢取经小团队里招入新员工,唐僧总得祭起“法器”,唠叨一番,确立自己领导地位。譬如原著十九回,取经团面试猪八戒那出。“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他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唐僧的态度呢?同样是坚持:“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又如原著二十二回,收降沙僧那出。沙僧原有法名,观音取的,唤作沙悟净,唐僧呢,见他举手投足,真象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
看吧,唐僧一定要在自己的团队里,烙刻属于自己的LOGO,并刻意抹掉“前领导”的印记。他有一颗奔腾着当领导的心!他要的是绝对话语权!
因此,别看唐僧取经路上,但凡遇到妖怪,往往举起手,高喊,妖精大人饶命,然后,跪好,趴下,吓尿。但在取经小团队里,一肚子却都是满满地心机!有板有眼地摆出领导的腔调,时不时看看手下一眼,字正腔圆道,我的地盘,我做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