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里的粗话给人留下了不少深思
(2016-03-18 23:10:54)
标签:
老炮儿你大爷的他妈的老北京粗话欧扬 |
分类: 历史/杂文 |
前两天,用手机看完了《老炮儿》,故事挺感人的,只是发现,台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两词“他妈的”和“你大爷的”。
“他妈的”属于脏话,粗话,类似于上海话里的“娘逼”。“你大爷的”,我就不太明白是啥意思了,是不是类似“靠”?还是上海话里的“侬只十三点”,“小赤佬”,“小棺材”??
中国的方言文化太过丰富,不少土话,如果不是当地人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我猜想,如果《老炮儿》的原著发在论坛上,估计,不少人会跳出来要求版主删除脏话,粗话。版主删除键一按,整篇字数立马少了五分之一。
很明显,电影和论坛是两个不同的载体。电影《老炮儿》并没有刻意删除那些脏话和粗话。事实上,影片中那些满口脏话的人在我看来倒是内心挺正义的人。至少,他们不做亏心事,凡事拷问自己的良心。比那些说着“五讲四美三热爱”,满口仁义道德,理性,大方,用数据说话,实际上可能做着“贪污”,“倒卖投机“,“网络段子手”,“政客鼓吹手”的等等人群高尚了去了。
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才是民族文化的内核。《老炮儿》宣扬的就是一群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内心的那个“理”字,那个“规矩”。他们渴望以理服人,他们希望对方按规矩办事。这是老百姓最低的那个底线了。他们用底线约束自己,却无法控制这个早被改写了规矩的时代了。
影片暗示了,最底层的老百姓对于自身“话语权”的丧失却浑然不知,依旧生活在自己以为的那个年代里。问题来了,那么,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在城管手里?富二代手里?或者是贪官手里?
似乎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影片的结尾比较悲剧,也给观众留下了不少深思。
时代在巨变,我们不能不变。规矩早变了,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规矩了。谁改写了这个世界?我们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为何不认可父亲?做父母的,何曾拥有过“父母资格证”?配不配做父母?哥们,兄弟情谊,江湖义气,这些能否抵挡住金钱的气场?在这个物化的世界,太多的人宁愿做精神世界里的穷人,却不肯舍弃纸醉金迷的幻觉。
我们到底是为了活着?还是只是为了活着?
孤独了多年之后,突然有一天,有人冲着你说声:他妈的,你大爷的……你会不会因为这个乡音,激动地热泪盈眶?
前一篇:秦汉:刘邦与项羽的缺点与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