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79:战略究竟能不能修改
(2015-07-25 01:51:35)
标签:
文化诸葛亮隆中对曹魏魏国 |
分类: 三国正解 |
都说诸葛亮一生不肯弄险,不是的,他单凭蜀国一方之力就去攻打强大的魏国,这就是在弄险!并且他弄的是三国时代最大的一个险!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曹操虽然火烧乌巢是弄险,但那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弄险的。和诸葛亮主动弄险是完全不同的。
敢于主动弄险的人,不仅需要有高度的智慧,更需要有非凡的勇气!
上回说了,诸葛亮如果突然袭击曹魏,在战术上是可行的。但在战略上存在问题。因为攻打最强的甲方,需要与乙方孙权合伙行动才具备条件,如果丙方诸葛亮单独进攻甲方,就很容易吃亏。
那么,这个战略上的大漏洞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们还是先回过头来再看一下“隆中对”的战略要点:
1.
跨荆益二州,
2.
等天下有变,
3.
分两路出击。
请问:这个战略决策从制定之日起,是否必须永远的坚信并执行下去?多数朋友可能会说,是的,必须。不是的。因为没有任何理由支持:一个定好了的战略决策,必须永远的执行下去。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任何一个“战略”,他的实质都是“策略选择”,而不是“宗教信仰”。只有宗教信仰才必须坚信不疑,永远不变的。
“策略选择”,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由“当前环境(条件)”提供“选择范围”,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选择出的一个最占优或比较占优的策略。
那么,只要当前环境(条件)不变,选择范围也不会变,优选策略也就没有必要变,这就应该坚决执行。
如果当前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选择范围当然也就跟着变了,那就应该在“新的当前环境”下,做出新的优选策略,才是正确的。如果还继续执行已经过时了的“优选策略”,这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由此可见,战略是可以修改的。环境变了,策略亦需要变。“隆中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正确的。荆州投降后,环境变了,策略亦变。放弃“隆中对”,执行最新的优选策略:到交州当流寇去。
赤壁之战,得到荆州后,环境又变了,又开始执行隆中对。并且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计划:跨荆益二州。这时,孙权勒索去了半个荆州,第一步计划损失25%。因此,在这个最新的“当前条件”下,应该设法夺回右荆州才是在执行隆中对。
但是关羽没有去抢右荆州,也没有任何对右荆州下手的动机,所以他就错了,他又把左荆州也弄丢了,这就错远了!
现在,诸葛亮当政,如果他还要执行隆中对,也是正确的,那就该先落实第一步计划,抢回荆州。达到“跨荆益二州”这一标准之后,再“等天下有变”。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没有做,就说明他已经抛弃了隆中对战略。
为什么抛弃?过时了。在新的局面下,当前条件发生了变化,又有了新的选择范围,在新的选择范围之中,又出现了比“隆中对”更好的策略选择!
是什么呢?
诸葛亮说要讨伐曹魏,匡复汉室,假的,这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曹魏的首都在东边,“头”对着孙权,“尾”对着诸葛亮。诸葛亮只想袭其尾,其尾就是原先董卓的西北凉州,曹魏的边陲薄弱地带。如果诸葛亮成功地割到凉州,则曹魏很难做出“花巨大代价以重兵夺回边陲”的选择。
那么,不疼不痒的,甲方曹魏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可能会重视,可能不重视,总之不至于全力以赴。从而甲方的矛头依然还是对着威胁最大的乙方!
这种“蚕食”计划是非常高妙的。每次都弄的曹魏不知道该派多少人、该花多大成本才好。少了不够,多了浪费,关键是太远。更重要的是,曹魏不会花本钱从这里攻击诸葛亮,只会以最低成本取守势,守住即可。
诸葛亮只侵占甲方不太重视的10分之一,你说他是在以丙方之力单独进攻甲方吗?似是而非,说不清楚,就算违背了“丙方不宜单独进攻甲方”的大原则,也只违背了10分之一,根本没多大事!并不会因此而成为受害者。
事实上,曹魏一直是取守势,守住即止,从没对诸葛亮反扑过!我们再看魏延的“蛇吞”计划:企图兵出子午谷,一口吃掉长安。长安是魏国的西京(汉献帝迁来的),首都级别的,特别敏感的地方。攻击长安,就等于是攻击魏国,战略上就等于丙方单独进攻甲方,这肯定是要受害的!
如果按魏延的,吃掉西京长安,魏国就很容易做出简单而一致的的应对策略:坚决反扑,夺回长安!如果按诸葛亮的,不打长安,只取离长安更远的以西边陲,则魏国的决策机构分歧一定会很大,并且多数会认为不太重要。
魏延和诸葛亮的看法,战术虽一致,战略却有天壤之别,魏延在战略上已经构成了“丙方单独进攻甲方”,而诸葛亮却不没有。孰高孰低,泾渭分明。
诸葛亮声称要匡复汉室,其实是想只侵占凉州。许多人都说诸葛亮出兵祁山,想消灭魏国是行不通的。行不通很正常,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消灭魏国的这种预算!他只是想先掠点地减小差距,然后“等天下有变”时,再考虑消灭魏国。
从诸葛亮一系列的行为来看,没发现他有消灭魏国的意思,一直都是在想怎样搞到凉州,使西南益州和西北凉州连成一片。
在当前条件下,想消灭魏国,无论你走哪条路,战略上都是错的!但是诸葛亮不打算消灭魏国,只抢他一点地,先缩小差距,为将来创造条件,就是最妙的一招了。
这一招可以预见的最大害处是:敌人防守到位,我方没有抢到凉州。而敌人不至于反扑,我方也不至于造成亏损。这是按最倒霉的情况估算的。无害。
这比隆中对要强多了。我们假设诸葛亮继续执行隆中对战略,勒索孙权,取荆州成功了,则蜀国有2个州,孙权1个州,曹魏不变,联军总值不变,但联军裂痕加深。
同样都是跨两个州,等天下有变。怎么算,执行新的战略都要比“隆中对”的利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