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72:刘备打孙权的风险评估

(2015-07-24 18:58:03)
标签:

孙权

刘备

曹丕

益州

风险评估

分类: 三国正解

刘备如果先打曹丕,由于实力不济,预算上就是输的,最好的结果是打个平手,打平手,双方都要吃一定的亏,总之,消灭曹丕是不太可能的。无论胜、平、负哪种结果,都不会出现“利润”。     

所以,先打曹丕就是错的。可以预见的害处有2:     

1. 如果孙权乘机来偷袭,刘备就会亏的很惨。(关羽已经吃过这样的亏)。     

2. 即使孙权不偷袭。刘备打曹丕,也是自己吃亏,缓解了曹丕对孙权的压力。  怎么算,都是对孙权有利,对刘备有害。       

既然先打曹丕已经被确认为“无利”,那就先打孙权。先打孙权是有利可图的,上一回中说过。     

但是获利的前一个环节,是怎样规避风险。要是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那么,结果很可能就不是获利,而是亏损了。而要想规避风险,就必须先要知道存在哪些风险,会不会造成影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进行一个量化或是大概的风险评估。刘备去打孙权,外界存在两大风险:

一是被孙权反击而打败;

二是没被孙权打败却被曹丕偷袭所打败。即: 可能出现的“害”有4:     

1. 孙权反击获胜,抢了刘备的部分益州老本。刘备得0.90.5之间。     

2. 孙权反击获胜,抢了刘备的全部益州老本。刘备得0。     

3. 有可能曹丕出手,只消灭刘备一家。刘备得0。     

4. 有可能曹丕出手,同时(或先后)消灭了孙权、刘备两家。刘备得0 

刘备必须先将以上4大风险全部都化解掉,才谈得上怎样去获利。否则就是亏的。那么,这4大风险有没有办法全部都化解掉呢?分析如下:       

首先,要防范曹丕出手,这是头等大事。假如曹丕出手,无论是只灭刘备一家,还是灭孙、刘两家,这对刘备来说,都是一样的。他都会得0

所以,后面的一切利弊分析,都是建立在“曹丕不出手”这个条件之下的。     

而要想曹丕不出手,办法只有唯一的一个,那就是:刘孙联合!你不联合,就提供了曹丕出手的机会。因此,刘备发动这场战争,他的定位就只能被锁定在:“绝对不能与孙权发生大规模的火拼消耗。”这一位置上。否则,曹丕就要出手了!    

 你只要一产生大量的消耗,当双方的实力总值明显的小于曹丕时,曹丕就有条件跑过来把两家都通吃掉!只要能够避免大量消耗,保证双方的实力总值并不明显小于曹丕,那么,两家无论扯多大的皮,结多深的冤,曹丕都不敢轻易出手。对策如下: 

1. 如果曹丕打刘备。刘备马上放弃勒索,答应和孙权合作,两家的联盟又迅速成立。与曹丕呈均势。     

2. 如果曹丕打孙权。孙权就会马上满足刘备的部分勒索,两家的联盟又迅速成立。与曹丕呈均势。     

所以:只要不打消耗战,尽量避免大量消耗,就可以化解“曹丕出手”的风险。       

其次,化解孙权反击获胜后,产生亏损的风险。 刘备打孙权,存在胜、平、负3变。万一打输了,孙权跑到益州来抢他的地盘怎么办?这个很好办,不需要化解,自动地就可以化解。     

如果孙权跑到益州来抢刘备的地盘,曹丕就无法容忍了,他就会出手打孙权!为什么?因为曹丕他是在等待你们两家都变小,你们两家都变小了,他是喜欢的。若等待的结果是你一家变大,他不打死你还等什么? 对于刘、孙相争,曹丕的态度是:     

1. 两家的实力都变小,他喜欢。     

2. 两家的实力保持不变,他可以容忍,还有耐心继续等。 

3. 某一家企图变大,他就不能容忍,没理由再等了,就是打不赢,打回原形也是可以的。

总之,不允许某一家变大了来和他抗衡。     

因此,即使孙权反击打赢了,也很难产生利润。变小可以,变大不允许。刘备万一打输了,曹丕自会出手“相救”。刘备只需要保证做到“不和孙权发生大规模的火拼”这一条,就可以成功地全部化解以上4个风险。即使打输了,益州地盘(老本)也不至于出现什么亏损。

所以,他这一仗就是值得去打的。 因为受到“不能和孙权发生大规模火拼”这一条件的限制,所以这场战争就只能定位为“威胁战”,而不是“消耗战”。

如果是打“消耗战”。那么,无论刘备是否能够打败孙权,就算打赢了,结果也是个输的,输给了曹丕!     

如果是打“威胁战”,那么,刘备使用武力威胁、恐吓孙权,把兵马都押在那里,反复施加压力,迫使孙权恐慌,做出让步,刘备就有条件从中获利了。这有这个方案,才可以得逞!     

所以,这场战争的性质基本上就可以定为是威胁战,不一定就是来真搞的。  如果刘备真的是来非理性地拼命。那么,孙权就是神仙,也无力回天了,可以肯定地说:两家都要死掉,无解的。

 因为刘备只是想恐吓孙权,所以就必须要装成“非理性地拼命”,才吓唬得住。演义上写发兵70万,那就真的很吓人,太夸张了。刘备越虚张声势、越要拼命不想活了,则效果越好。否则,对手又怎肯轻易就范呢?(如果这样还不能得逞,那基本上就没办法可以得逞了。)     

而对于孙权来说,产生恐慌情绪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不知道刘备的目的究竟是想要干什么。     

1. 刘备只是想要一些地盘。     

2. 刘备是想和孙权同归于尽。     

如果是后者,刘备是想和孙权同归于尽。那就麻烦大了。因为没有任何规定说:对手一定只会采用理性的选择,对手不会采用非理性的选择。哪有这样的事呢?对手最有可能采用对你危害最大的选择!     

所以,孙权就有必要先摸清刘备的目的。摸清了对手的目的,了解了对手的意图之后,才便于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