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42:曹操进退两难

(2015-07-23 04:04:21)
标签:

曹操

袁绍

顽抗

贾诩

逃跑

分类: 三国正解

袁曹各有多少兵力,一说袁绍多于曹操10倍,这个可能太夸张。另一说袁绍多于曹操3至5倍。总之,曹操经不起消耗,只能瞅空袭击。    

经过初战回合的较量,双方都没有取得胜利的决定权,袁绍继续领先持优。曹操虽在延津、白马小胜两场,但守不住,那就只有撤退,一直退到了官渡。袁绍继续追击,扩大优势。曹操没有退路了,于是双方在官渡扎起营垒相持。       

曹操问袁绍:“我保奏天子已经封你为大将军了,你为何还要谋反?”袁绍大怒:“你是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董卓!”操曰:“我奉圣旨来讨贼!”绍曰:“我奉密诏来锄奸!”     

都有理由,那就靠实力说话。袁绍兵多粮足,曹操兵少粮缺。如果迁延日时,曹操就必定会被袁绍拖垮。因为这是一个确定因素,所以曹操不得不采用急攻战术,对攻越激烈,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双方谁都难于控制局面,那么,胜负就靠“或然率”来决定。     

曹操的这个选择总是比“拖下去必败”要好。因为持久战没有胜算,而急攻战至少也有百分之四五十的胜算。  对于曹操的急攻,袁绍没有硬拼,而是万弩齐发,天天对着曹营乱放箭,射的曹兵不能出营。从而破解了曹操的急攻战。     

曹操见军心慌乱,就叫人设计出一种“发石车”,于是,这边炮石飞空,往上乱打,那边箭如雨下,往下乱射。双方都死伤无数。最终还是石头的威力大些,打的袁兵不敢登高射箭。     

袁绍又派人挖地道,从地下进攻曹操,曹操就派人掘长堑,袁军掘到堑边,不能入。双方兵来将挡,各有破解之妙招,所以都不能取胜。既然打不出胜负,就再比消耗粮食,看谁熬得久,看谁拖垮谁。那么,局势就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这样继续演变下去的结局就一定是:曹操方必输。       

自八月起,至九月终,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消耗竭尽之前,他也打起了董卓的算盘,准备实在是不行的时候,就挟天子迁都,逃跑。并且已经计划好了:十五天内撤军。在选择“逃跑”还是继续“顽抗”这两者之间,曹操咨询了荀彧、贾诩这两位天才级的谋士。      

尽管顽抗的结果是输。但这两位天才谋士还是都叫曹操继续“顽抗”。那么,这一决策究竟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荀彧     荀彧说:“袁绍这次倾巢而出,就是来和你决一死战的,你往哪退?你没有退路了,只能硬撑住。”荀彧说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因为已经没有其他好的选择了。如果选择逃跑,一是没有逃跑的路线,(袁绍已经安排刘备勾连刘表在曹操后面拦截。) 二是逃跑必死,还不如顽抗到底,拼完了算了,反正是一死。     

此时,曹操只剩下两个选择:     

1. 逃跑。结局是失去所有的战机,迟早一天被袁绍轻松歼灭而亡。     

2. 顽抗。结局是马上就可能死掉,但有可能获得意外侥幸的战机。     

这是一个经典的赌博理论:弱势方注定迟早是要输光的,还不如乘早鱼死网破孤注一掷,拼了一死,也要博一丝侥幸获胜的机会!       

(二)贾诩     贾诩说:“丞相,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只要你下定决心,一定能胜利的。”  贾诩说曹操有4个方面超过袁绍,都是虚的,这些优点在和平时期是有大用的,但在现在的战争局势中,根本就起不到半点作用。现在的事实是:

1. 袁绍的兵力超过曹操数倍。     

2. 袁绍的粮草充足,曹操的粮草已经尽绝。     

贾诩说“一定能胜”,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从哪胜?怎样胜?根本就没有取胜的条件。(前面我们说过,高明的谋士做荒诞的预言也是一种优选。)       

所以,二位谋士都只是在给曹操灌输“精神胜利法”,不停地鼓劲,叫曹操硬撑下去。那么,硬撑下去怎样才能赢呢?两个天才大脑居然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来!他们给曹操提供的取胜方案为“零”。     

为什么想不出取胜的办法?只能说确实没有办法了。因为在战争中,弱者失败,是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