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14:袁绍的优劣势方案
(2015-07-21 15:21:01)
标签:
董卓袁绍皇帝理由密诏 |
分类: 三国正解 |
任何人的行为,
都是由选择驱动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行为, 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
而结果只有3种:
增值、保本、亏损。
所谓优选策略,
就是在众多的可以挑选的方案之中,
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导致结果为增值的方案出来。如果谁违背了这个原则,
作出了与优选策略相反的劣选决策, 那么,
无论你多么高尚, 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现在,
东边的袁绍等18路诸侯造反了。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不造反不行:
1.
打董卓, 存在三种不确定的结果:
增值、保本、亏损。各有三分之一的可能。
2.
不打董卓, 只存在一种很确定的结果:
亏损。迟早要被董卓蚕食掉。
所以, 打董卓是优选策略。这个选择是有可能导致结果为增值的。
既然决定了要打,
就得找个理由来证明他们的行为是合法的。找合法理由, 不完全是为了讲道义,
而是为了获得其他不参战的诸侯们的支持。你打董卓是合法的,
其他不参战的诸侯们可能会支持你多一些, 你打董卓是非法的,
其他诸侯就有可能会乘机剿灭你而立功。
所以,
一定要找个好理由, 方能出师有名。找好理由,
尽管一直被视为道德层面的东西,
但他同样也是有可能导致结果为增值的优选策略。所以一定不能忽视,
必须加以利用。
1.
皇帝年少时, 由三公、将军、太傅这五府掌政, 因此,
换皇帝是五府做出的决策, 虽然是董卓蛮横霸道地威胁强迫大家通过的,
但毕竟大家都是一致通过了的。那么, 由五府做出的换皇帝这个决定,
你下面的官员就只能接受,
而无权反对。所以根本就不能以这个理由来造反。
2.
如果袁绍指责董卓换皇帝是谋反, 那么,
这个理由对袁绍自己也是不利的。因为袁绍的优选策略至少有两个:
一是进攻, 消灭董卓。二是在消灭不了的情况下,
袁绍可以在东边的8个州建立一个新的汉朝,
找一个皇室宗亲来担任皇帝一职。所以千万不能说董卓换皇帝是谋反, 否则,
自己也不能这样干了。基于以上两个原因, 袁绍尽管十分痛恨董卓换皇帝这件事,
但也绝不能以这个理由来讨伐董卓。因为这个理由并不能导致结果为增值。不能导致结果为增值的理由,
无论多么正确, 都是没有用的。
因此, 那就只有再往下继续寻找理由: 董卓毒杀少帝这件事是可以利用的。虽然没有什么证据, 但想必也十有八九是董卓干的。再就是董卓滥用职权犯下的一系列滔天罪行, 天下共愤。这些都可以作为讨伐董卓的理由来利用。讨伐董卓的理由虽然有了, 但问题是: 即使董卓有罪, 你又有什么权利来制裁他? 大家谁都没有这个执行权。执行权在皇帝, 不在袁绍。袁绍想制裁董卓, 得有皇帝签字通过才行。皇帝在董卓手里, 这是不会被批准的。
因此,
董卓的优势就相当大了, 无论他怎样胡作非为,
他的暴行都是合法的, 都是经皇帝批准了的。而只要是反对他的,
就都是非法的, 都会被批准逮捕。既然没有皇帝的授权,
袁绍他们就只有伪造, 这叫: 奉天子密诏。奉天子密诏,
就是皇帝秘密命令我等来攻打董卓的, 不是我存心要跟董老头子过不去。密诏当然是假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伪造这个东西, 是必须的,
他可以向大家“保证”: 请放心, 打董卓是合法的,
皇帝叫我们打的。这也是有可能导致结果为增值的选择。
在那么多打董卓的人中(包括刺杀他的),
也许有的只是为了泄私愤, 也许有的真的是为了忠君爱国,
也许有的另有其他目的, 总之,
原因会有N种, 其实,
无论是什么原因,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结果是否产生了增值。因为:
1.
只有使结果产生了增值, 才能胜出,
2.
行为不能使结果产生增值, 那么,
这个行为就是浪费,
3. 行为使结果产生了亏损, 你就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