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①⑤:魏征跳槽到佛界

标签:
魏征太宗陈光蕊观音菩萨唐太宗 |
分类: 西游反解 |
1.
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3.
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
很显然,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从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下面略举一二:
(一)
关键人物魏征
1. 在陈光蕊事件中:
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这么大清早,魏征只一句话,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
时间,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 在唐太宗事件中:
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魏征偏要斩,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把太宗逼到了阴间地府。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写个信给崔判官,殊不知,坏就坏在这个信上,不写这个信,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写了这个信,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
3. 在陈玄奘事件中:
水陆法会选主持人,1200名和尚,最后“海选”出陈玄奘,其实只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魏征的官最大,是丞相,皇帝的红人,萧星是副宰相,负责宗教的,张道源是太仆,说话不算数的。干脆直接说,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二)
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后关系,先有事件1,再有事件2,后有事件3,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而作者却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这三件事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看完西游记,也没有发现哪个神仙具备使时光倒流或时间停止的能力。所以大家都一致认定,这是作者的笔误。
但是我个人认为,作者是故意犯下如此明显的逻辑错误的。因为这个逻辑错误是很容易纠正的,作者却偏偏不纠正。
那么,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喻意呢?喻意就是:作者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在西天极乐世界,如来佛自称是不存在时间观念的!
所以,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三)
观音亲自出马
水陆法会上,玄奘法师正在讲经,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观音菩萨的真身都现出来了,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来是时候,是《西游记》第8回,离开的时候,是第12回。
至此,如来佛的东进扩张计划,观音菩萨通过种种手段运作,已经完成了一半的任务,找到了取经的“善信”。
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有法力,神通广大,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她终于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