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73:水浒就是一部迷茫的小说

标签:
宋江朝廷方腊梁山诏书 |
分类: 水浒新解 |

话说108好汉到齐之后,宋江力主要招安。宋江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诸如正月十五闹东京,私会李师师,以武力逼迫朝廷招安,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成“招安”。
按照书上的描述,宋江一伙非常厉害,能征善战,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的朝廷找不到北,朝廷最终被迫招安了。
看起来虽然大快人心,但细细一想,不对啊,既然梁山方面那么厉害,又何必要归顺朝廷呢?又何必要一次又一次的贿赂那些朝廷大员呢?我们再看那个方腊,实力其实还大不如宋江,他都可以自称皇帝了,宋江又何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呢?
直到第三次,朝廷才略微松了点劲儿,终于有了点招安的意思。“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情恳,深可悯怜。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降,必当重用。”
要招安,就要开出条件,给出报酬,否则谁干啊。那么,朝廷开出的什么条件呢?一个人发了一块证明投降的牌牌,和一匹锦,就是这。封的什么官呢?什么都没有。只有四个字“必当重用”。这“必当重用”,也就只是个空口许诺,——待日后再重用。
那么,对于梁山方面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欺骗,谁知道你会不会兑现啊。但是,就这空口许诺,梁山方面一片山呼万岁,没有一个人反对招安了。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逻辑不可思议的情况还非常之多。如果说宋江不反皇帝只反贪官吧,可是,当他打这个旗号终于能够与贪官污吏同朝共事了,更有条件与贪官较量一番了,可他却再也不反贪官了!这就把他前面的旗号全部都否定了!
如果你说宋江是斗不过贪官吧,可宋江根本不与他们相斗,反而是很配合他们。奸臣们反复使用最简单最低级的一箭双雕之计,以寇制寇,以贼灭贼,不停的把他们送去当炮灰,一次又一次。居然没有一个好汉发现这是在消耗他们,他们每一次去当炮灰,都是大喜,很乐意接受这些贪官的支配与迫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这样是为了说明宋江忠心吧。为了帮朝廷剿灭“反贼”,梁山好汉情愿与方腊好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在作者眼里,却是持否定态度的,受招安的宋江依然和方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剿方腊的时候,作者用一首诗写道:
宋江升官,方腊受剐。善恶有报,只是迟早。什么意思呢?作者终究还是把宋江定性为“恶”,是个坏人。方腊为早报,宋江不过为迟报而已,迟早终究还是方腊的下场!宋江立功之后,奸臣们送来毒酒一杯。“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
你看,他既然已经知道了是奸臣们下的毒酒,他不仅不做任何反抗,反而最先想到的是要在临死前赶着毒死掉自己的兄弟!免得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忠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忠义?既然作者是否定宋江的,可当宋江毒死了兄弟李逵之后,作者疯了,居然又肯定起宋江来,说他是个可怜的忠义之人,难容于世上。受命为臣赐锦袍,
混乱的逻辑关系,实在让人很难于琢磨出他的主旨究竟是什么。那么,这施耐庵干嘛要写出这样一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