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16:抢来的“十万贯”生辰纲去哪儿了?

(2015-07-01 15:18:01)
标签:

生辰纲

杨志

晁盖

疑点

白胜

分类: 水浒新解

水浒16:抢来的“十万贯”生辰纲去哪儿了?

图片来源网络

 

       蔡京,蔡太师,要过生日了。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梁中书为蔡太师准备了价值“十万贯”的生日礼物,叫杨志押送到东京太师府去。半路上,经过黄泥岗的时候,杨志等人被晁盖一伙用蒙汗药麻翻了,将金银财宝一股脑抢劫而去。 这就是“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虽然写的比较有意思,但左看右看,总觉得有些地方不怎么对劲。

       如果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不合逻辑的情况,那么,十有八九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些被隐藏在背后的真相。下面,仅就我个人的观点,略谈一二:    第一个疑点,“生辰纲”究竟有多少钱?  梁中书道:“……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

       从原文中可以得知,送给老太师的生日礼物,是“十万贯”。  十万贯,按现在的人民币来合,大概约有3000万元左右。3000万人民币,这个数目不小啊。要知道,这不是地方财政收入,不是公款,仅仅只是私人间的“生日礼物”。

       那么,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的担子绝对不轻。每一年,除去公款开支杂项费用,仅私下的“生日礼物”这一项,年年都要上交3000万!两年、三年如此交下去,梁中书他受得了么?   第二个疑点,这么大的款子,为什么会轻易泄秘出去呢?

     《水浒传》十三回,第一次提到了怎样“送”生辰纲的话题,是在“端阳节”,五月初五这一天,梁中书与蔡夫人的对话:“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尚有四五十日。”可是,紧接着望后看,刘唐、晁盖、吴用这三个人在商量如何“抢”生辰纲的时候说:“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却是五月初头,尚有四五十日。” 我们会吃惊的发现:这“送”生辰纲的,和“抢”生辰纲的,居然是在同一时刻上,各自都在进行密谋。这消息泄秘的好快啊!

      第三个疑点,抢来的“十万贯”宝贝,到哪去了呢? 参与抢劫的人,一共是8个。如果按均分:每人该各得1.25万贯。如果不按均分,那个挑酒的白日鼠白胜,理应分得最少,即使把零头撇了,再打个对折,最少也得分个5千贯,白胜在犯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没有理由分不到5千贯钱。(合人民币不低于150万元。) 

      但是,抓住白胜的时候,搜到的赃物却只有“一包金银”。并且,白胜也招了,把人也都供出来了,可赃物却下落不明,无论怎样拷打,就是没有钱了。再看晁盖等人,带了那么多的钱上梁山,为了网络人心,不仅把“打劫得的生辰纲”都拿出来分赏了,竟然把“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也都拿出来分赏了。

       可见,这“打劫得的生辰纲”,数目并不多,还不够分给大家。难道十万贯生辰纲会很少么? 我们再接着望下看:正饮酒之间,小喽罗来报道说,有一起客商,今晚要从这里经过。晁盖听了说:“正没金帛使用,谁可领人去走一遭?”

        晁盖,在打劫生辰纲不久,他居然说“正没金帛使用”。那么,这么大的一笔巨额赃款,都到哪儿去了呢?

        从上面三个疑点,我们可以初步感觉到,“生辰纲”好象并没有许多钱。与传言中的“十万贯”(人民币3000万元)不符,并且悬殊太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梁中书这边,他是怎么安排人押送生辰纲的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离谱的叫人匪夷所思。

        第一个疑点,为什么不多派些人手押送? 梁中书安排杨志押送生辰纲。杨志先说去不得,三番五次推脱。因为路上强盗太多了,枉丢了性命。杨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 就是五百人也不够。可梁中书只派十几个人去。他说:“帐前拨十个厢禁监押着车,……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 这样一算,满打满算,押送生辰纲的全部人员,最多才只有二十几个。这么大的款子,为什么就不多派些人去呢?

       第二个疑点,为什么要大张旗鼓,招摇过市?梁中书只安排极少的人员去押送生辰纲,这还不算。并且他还有一个要求:“帐前拨十个厢禁监押着车,每辆车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生怕强盗们不知道,还要插上黄旗,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并且,每辆车上都要有这个非常容易识别的“标记”。这不是引狼入室、惹火烧身吗?梁中书的智商有这么低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三个疑点,为什么偏偏只要安排杨志去押送生辰纲呢?梁中书的手下,猛将如云,也并不只有杨志一个高手,和杨志打平手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为什么偏偏只要提拔杨志去呢?难道杨志比别人聪明些吗?应该不会。至少我们知道,杨志在不久前,他还押送过“花石纲”,把事情办砸了,在半路上,他把押送的宝贝货物都给弄丢失了! 梁中书还敢用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去押送十万贯的生辰纲,不是脑子进了水么?! 紧接着,我们发现:押送的队伍上路了,有11个挑夫挑着担子,还有三个人跟在杨志后面故意拖后腿,(并且还监视着杨志),而担任这笔巨额财宝十万贯金珠保卫工作的人员,事实上竟只有杨志一个人! 梁中书,他能放心吗?可书上写的很清楚:梁中书见到这种情况,竟是“大喜”!他究竟是在喜什么呢? 

        真相往往隐藏的很深很深,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这梁中书究竟是唱的哪一出戏呢?看官勿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