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三国:东汉末年走向三国的关键人物
(2015-06-26 10:26:12)
标签:
董卓
宦官
窦武
侯览
东汉末年
|
分类:
三国多解
|

在东汉末年,董卓的名号特别响亮,或许是因为他坏到家了吧。提起他,往往想起他的许多罪恶。上欺天子、下压群聊。而且放纵部下,奸淫妇女,杀死男子,放火焚烧洛阳,整个洛阳简直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屠宰场。如此,董卓其罪大如天。
可是,董卓不是天生的坏蛋,一个阶段,董卓还曾试图做个好人,当时人对他的印象似乎还并不坏。不过,董卓从打娘胎里出来,就注定是个好动的主,力气不小,会骑马,又能左右开弓,小时候又很豪爽,因为与西凉人相处的久了,所以剽悍的西凉人当时也很赞成他。
董卓这个人可以打仗,能指挥个小战役,不过不能当大将;读过兵书,只是不会用,喜欢某些条条框框。后汉书说他:粗猛有谋。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曾经击败过汉阳的叛军,封为郎中,朝廷赏赐给他锦缎九千匹。董卓说: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于是就把自己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手下人,以致得到好多人的拥护。
董卓小恩小惠还是有的,也能打个小仗不过对于来势汹汹的黄巾军确实没有办法,战败,因为会活动,并没有收到什么处罚。
黄巾军被镇压之后,朝廷乱成一窝澡。屠夫出身的何进,实在没有能力驾驭这纷繁复杂的局面,就请董卓前来商议如何处置宦官,只是董卓还未到来,自己的脑袋就搬了家。
迟到的董卓带着兵将进入洛阳,此时他一副大仁大义的样子,你别说,他还真做了几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好事情:
第一,想选一个英明的君主
在与皇帝和陈留王接触的过程中,董卓渐渐发觉,皇帝太懦弱了,连说话都吞吞吐吐的,没有一点人君的气度。董卓很看不上眼,于是就召集政治局开过扩大会议,主要议题,就是确定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问题。不过,当时的皇帝本来就很年轻,谈不上退休或离休的可能,因为他爸是皇帝,自然接班的。可是朝中大臣不买账,很多人站起来说董卓不应该这样做。现在看来真不知道董卓想干什么,说他想造反吧,不像,弄个懦弱的小皇帝不是更好对付吗,这倒好,董卓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其实说实在的,汉献帝就是要比他的哥哥少帝刘辨要好一点,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处事态度,只不过没有太大的表现机会。
第二,追封党人,平反党锢之祸的受害人
公元168年,桓帝死,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窦武掌朝政,窦武与陈蕃李膺合谋,欲除宦官之祸,不幸事泄。宦官杀窦武陈蕃,宦官权力达到了最高峰。宦官侯览在山阳郡的家属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残害百姓。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便向朝廷告发,要求处置侯览。侯览则指使人告发张俭等结党营私,并且无限上纲上线,扩大打击面。灵帝依靠宦官,再次大兴党狱,李膺、杜密、范滂等一百多人惨死在狱中,禁锢六七百人。党人五服内亲属以及门生故吏凡有官职的全部免官禁锢,唯有张俭巧妙的躲过了宦官的追捕。
董卓执政之后,积极的为陈藩。窦武翻案,又提拔重用了一些像蔡邕、刘岱、韩馥这样的读书人,还重用了当时的名士,一介布衣荀爽。少帝是何太后的儿子,董卓杀了何太后,废了少帝之后,又重用了与何进关系较好的刘表,当年刘表是何进的幕僚。
第三,封官许愿,讨好袁绍
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封袁绍袁术等人高官,企图以此麻痹敌人的斗志。没料想,袁绍反而以渤海郡为根据地,叫东海太守桥瑁伪造了文书,用司徒养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的名义写了一篇战斗檄文,从此,讨伐董卓的大旗便如火如荼了。
董卓是东汉末年走向三国关键性的人物,假如当年他好好的处理政务,不滥杀无辜,遇事情和别人商量一下,他应该落得名声比这更好一些。董卓不是外戚,也不是宦官一党,只要他出事公允,朝野上下对他应该还是比较拥护的。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可惜,他不懂政治,偏要以霍光、伊尹自居,杀了无辜的少帝和太后,引起了全国有识之士的不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董卓其实是一个很自大又很愚蠢的政治低能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