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组织实施?

标签: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教育 |
分类: 劳动实践研学-亲子农业 |
【摘要】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现代社会一种新的开放式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校内学习不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旅行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锻炼科技技能。研学旅行作为课堂的延伸,大课堂观的题中之意,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需要在研学旅行中感性感知的同时,要多一点理性思考。
http://www.69agri.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7-1541138564.gif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1、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分类
(1)按目标主题划分为艺术类、科技类、语言类、文化类、自然类、其他类以及综合类研学旅行。
(2)按组织者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由政府、科研院所、学校、校外教育单位等非营利性单位组织,这类研学旅行活动往往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由学校教师带队参与活动;另一类由旅行社、文化公司、培训机构等盈利性单位组织,偏重个性化定制和用户体验。
(3)按活动地点划分为国内研学和境外游学。国内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有教育功能的旅游热门地区,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境外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旅游热门国家和地区。
(4)按时间长短划分,大多数研学旅行活动时长2-9天,这种短期活动费用较低,参加学生人数也最多;10天以上的研学旅行活动,一般以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为主,费用相对昂贵,参加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
http://www.69agri.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8-1541138564.jpeg
2、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特点
(1)科学性。研学旅行活动要经过科学的设计,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研学教师或辅导员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实地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锻炼科技技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
(2)课程性。研学旅行应该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将活动课程化,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研学旅行要有具体的课程目标,安排和评价,避免将研学旅行变为盲目的“放羊”式旅游活动。
(3)普及性。目前研学旅行呈现出全员参与的态势,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的全体中小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参与研学旅行的机会。
(4)教育性。研学旅行活动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学生通过研学旅行不仅能收获知识和快乐,而且还能提高个人素养,进行自我完善。
(5)体验性。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让学生勤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一起活动,在共同的体验中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http://www.69agri.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10-1541138565.jpeg
3、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研学旅行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校内学习不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这就要求组织者预先要制定好严密的实施流程,确保活动的开展,预防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召开全文阅读-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