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高考志愿填报-教你读懂中国企业人才结构的现状

(2020-05-08 15:42:27)
标签:

大学

高考

考研

人才

大学专业

分类: 社会杂谈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许多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考生宁愿报考专科院校也不愿报考二本院校的本科,其中的原因何在?

       多数家长或老师认为:本科的含金量明显高于专科生。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知道:几十年来,中国的高考生填报志愿多数是由老师和家长“操控”的。人才市场真的是像那些老师和家长想象的那样吗?不是的!作为教师或家长也许不知道,中国的企业界多数已陷入了“高级工程师”与农名工“对话”的状态。针对这一状态,大家也许不理解,其实就是企业纯粹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与操作工没法“对话”达成共识的一种状态。请问在这一状态之下,企业如何发展?生产如何运行?安全生产如何保证?……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面前!

        一般来说,中国企业基层的技术员或部分操作工都是专科生来担任的,企业科室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则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来承担的。这是中国建国以后的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所决定的。

        为什么中国企业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研究生或本科生的价值体现在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吸收或应用的方面,一旦某一技术转到了生产一线,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试想:这些研究生或本科生不“向下传授技术”,企业要他们干啥?当研究生或本科生把技术传递下去之后,他们的价值又何在?试问:中国的企业每年有多少技术创新或技改的项目呢?即便是大型央企每年有那么3~5项技改项目就不错了!

       到底是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含金量高还是专科生的含金量高?在中国企业界,我们需要的是大批的一线员工、一线技术员或一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才是真正拥有“生产经验”的而被企业提拔的主力军,他们约占企业人数总量的90%以上,但是他们大都不是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不过他们却有着多年在企业基层摸爬滚打的实际生产经验;反之,企业之中纯粹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员却很少。比如,一个5万名职工的大型央企,下面拥有一个研究院(或设计院)就不错了,这个研究院多少人?300人足以(注:中国多数的省级设计院都没有超越这一员工数量),所以你说中国的企业需要多少研究生或本科生?其余的不都是一线员工或一线技术员吗?!

       有人说企业可以让大批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到生产一线去当技术员啊?你错了!我们要知道, 中国“学习好的人”大多数比较文静、认真,这些人在生产一线的最大问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别忘了中国一线的员工大多有着一些“匪气”“土气”,这些文弱书生能长期和这些一线工人融合在一起吗?相反,那些上学时成绩不好的人,社交能力却往往很好,所以那些有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交能力强的专科生更容易在基层取得成绩并得以被提拔。况且由于受自尊心的影响,多数本科生或研究生是“只能上不能下”的,不愿意到一线去摸爬滚打的。

       从收入来说,专科生的收入真的就低于研究生或本科生吗?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某一化工产业有一碳化系统,A公司的碳化技术是在全国是很出名的,于是有许多企业偷偷聘用A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到自己的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每天培训费1万元,两天培训完毕,该工程技术人员的收入是2万元。后来,A公司破产,许多企业纷纷到A公司招聘一线碳化工人,月薪5000元;这些一线工人被聘用之后,虽然他们从科学原理上讲不透碳化的原理,但是他们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却可以确保生产的完美运行。试想:一个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外出培训的机会有几次?有2~3次就不错了吧?况且找他们培训的机会总是会越来越少的(即:被培训过的人都会了,谁还找他?),相反,作为一线工人(或一线技术员),每年12个月可以在聘用单位的岗位上工作,一年收入6万元,同时聘用他的企业还觉得还离不开他,这样一来他可以多年在此岗位工作。大家要知道,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一生“玩转”那么一两套工艺系统就不错了,在其他领域他也是“小学生”,于是在其他领域或其他培训之外的工作时间,在没有成果出来的时候,他的收入并不高!(注:一般的企业是出了成果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奖励,同时还要面面俱到,不劳而获者大有人在,最终到研发者手里的钱并不多,甚至多数情况下研发者的奖励并不是最多的,另外,他们日常的工资并不很高)。

       另外大家要正确的认识一线工人或技术员的经验与企业纯粹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的价值。我们说:一线工人或一线技术人员的经验是最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这是因为许多从理论上“说得过去”的技术,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比如:化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以检测出的微量杂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未必能够完全行得通,换言之,真正的生产过程是在理论基础之上的生产实践,所以最成熟的技术一般掌握在一线技术员或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一线工人的手中。

       有人说,研究生或本科生可以报考公务员啊?!其实中国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就是“解读文件”、“传达文件”“推行文件”,这些岗位是根本不需要研究生或本科生的,一个高中毕业生足以;有的政府有的部门也是需要拥有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的,比如消防队,而他们对技术人员的应用是能够简单的读懂图纸资料并审视其符合上级文件的精神即可,所以专科生或本科生足以。目前一些机关在招聘公务员时动辄要求报考者拥有“研究生”或“本科生”学历,其实真是一种对学子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试想这些拥有“研究生”或“本科生”学历的学子到政府机关去干啥?为领导“递烟”“倒茶”“清卫生”?!最终导致那些不能升官发财的高学历公务员终生没有成就感(请问:政府每年有多少人能升官呢?)。恕我直言,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政府机关最最需要的应该是拥有3年以上从事技术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因为他们最了解基层是如何弄虚作假、是如何欺骗上级主管部门的,所以,机关招聘应届毕业生干啥?即便他是博士!

       于是我们说:中国高校的疯狂扩招,早已经使得本科生的数量严重的超越了中国经济发展之所需,于是才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在本科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之后,中国的教育本应及时地去发展“专科”教育,相反,中国的教育却是再度一路“追高”,又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再度扩招。面对这些问题,企业界人士看在眼里,又急在心上。怎么办?玩吧!企业的灵活性在于随时都可以开除一名员工,所以,中国的企业界也是一路“追高”,招聘时张口闭口就要“研究生”或“本科生”,最好是“985/211”的毕业生;招进来之后一看不好“用”,让他“滚蛋”就是了,反正又不是自家的孩子。

       近十几年来,中国人越来越看透了中国企业运作模式,于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士开始鼓励“熟人”家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去报考“专科院校”,同时这批人也从不鼓励孩子们在“高中阶段”去玩命的学习!这是因为在企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注定了孩子们上学时所学的过多的知识是没用的,没有实践机会的知识几年后就全忘了,况且不鼓励孩子“不追高”最起码还可以保住孩子的“视力”!当然,如果孩子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很好,那么这些人还是鼓励孩子们报考“985/211”大学、甚至是读研的。

      在我们中国,企业才是容纳“人才”的主要战场,于是我们看透了中国企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忽略掉其它产业的人才构成!因为其他行业对人才的容纳比例太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