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家阅读之:柴鱼、皋鱼

(2022-09-13 19:40:02)
柴鱼是鱼,一种海水鱼,据说有健脾胃,补阴血的功效。
皋鱼不是鱼,是人,古代一个孝子的名字。在韩诗外传里,他叫皋鱼,在孔子家语与说苑这两本书里,他被称为丘吾子,后世一般叫他皋鱼,大概韩诗外传比其它两本书出得早吧。
名字虽然不同,但所载之事大体相同,某天,皋鱼这人在大路上哭他去世的父母,恰好被周游列国的孔子听到了,孔子派他的一个学生去问情况,估计这皋鱼正想一诉衷肠,一下就痛数了自己的三大过失,第一条就是父母在世时,自己没有意识孝敬父母要趁早,等父母去世后再明白这道理,一切的一切,全已晚矣。以孝为本的孔夫子,遇到这样活鲜鲜的例子,自然不会放过,叫弟子们赶紧的记下来。如此就传到了今天。
出自这则故事的同源典故有好几条,其中有两条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比如风木之悲,再比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皋鱼之泣,皋鱼三失这些词语,可能知道的人就要相对的少一些了。
教训是很深刻的,在这则故事里,皋鱼因自责此伤心而死。
之所以把柴鱼与皋鱼拿到一起说,是因为前几天看到一副这样的挽联:
是翁备人间福,齿德俱尊,方期再宴恩荣,岂仅诗歌蘋鹿
有人具天下才,邦家攸赖,仰见九重恩眷,勿教哀毁损柴鱼
这副挽联,我是在楹联新话三种里面读到的,这副挽联在这本书的第124页,卷十哀挽一。上海某出版社于2021出版的图书。这副挽联的意思其实不难懂,上联颂死者,齿德俱尊:年纪和品德都很高。方期:正期望。再宴恩荣:再次参加琼林宴。清朝制度,中进士六十年以后,如果你还活着,可以与这一科的新科进士一起参加宴会。诗歌蘋鹿:蘋鹿,诗经小雅的第一首诗鹿鸣,其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蘋之句。乡试后宴请新中举人的宴会上,会颂唱这首诗,所以又叫鹿鸣宴。但死者是进士,比参加鹿鸣宴的举人高一个层次,所以前面加了岂仅二字。
下联其实是继续拍死者的马屁,通过拍死者的儿孙来拍死者。这也是这类因应酬而作的挽联的套路之一。下联的前面几句无非是想说,死者教子有方,培养出了可冶理天下的人才,而且还正受到皇帝的重用,按这个思路去想,最后一句应该是劝孝子不要哀伤过度,要为天下苍生爱护自己的身体,所谓移孝作忠。
大家可能早就忍不住了,这挽联的上联怎么比下联少了一个字啊?这里就肯定有错,确实如此,但这个错还并不我对这首挽联的理解,有影响的是最后那两个字:柴鱼。尽管典故多如牛毛,我知道的只有其中非常少的一点,但我想来想去,这柴鱼应该是皋鱼之误。
但有些不自信,就想到号称万能的度娘,也许他们的数据库里有,输入关键字一试,还真有:
是翁备人间福,齿德俱尊,方期再宴恩荣,岂仅诗歌赋蘋鹿
有子具天下才,邦家攸赖,仰见九重眷契,勿教哀毁损柴鱼
这回字数对了,有子比有人更准确,也合上了平仄。上下两联也没重字了,但关键的后面那两个字还是一样:柴鱼!
是我错了吗?想了一会,还是觉得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这挽联原该是:
是翁备人间福,齿德俱尊,方期再宴恩荣,岂仅诗歌赋蘋鹿
有子具天下才,邦家攸赖,仰见九重眷契,勿教哀毁损皋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琐忆
后一篇:一日一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