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家子气”,按字面意思来解,就是小戸人家出身之人的xi气。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行为等不大方。
“小家子气”这个词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最先出现的是“小家子”。出自《汉书·霍光传》,当时霍光已去世,霍家权力大为削减,霍光的儿子霍禹心中深深怀念老爹在世时的风光,对当时的皇帝颇有怨言。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的一个好朋友很为他担心,提醒霍禹认清形势,不要仍然活在他老爹创造的世界里。他说:
“大将军时何可复行!持国权柄,杀生在手中。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及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竟下狱死。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至九卿封侯。百官以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视丞相亡如也。……”
据颜师古《汉书注》,“使”可能是“史”之误,“使乐成”当是“史乐成”,也就是那个被称为“小家子”的人的名字。
这段话大概是“小家子”一词最早的出处。后来,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又在“小家子”后面加了一个“气”字。“气”随环境地位而生,芝兰之室有香气,鲍鱼之肆有臭气,贵人有“贵气”,福家有“福气”,“小家子”自然有“小家子气”。身居其中,日熏夜陶,久积成性。
穷人变成富人虽然难,但还不是太难。平民成为达官更难,但也不是最难,最难的是那个“气”的改变,这个“气”一旦形成,不仅终生难改,恐怕还要影响到下一代,所以有人说,培养出一个贵族,需要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这句外国人说的话常被当成经典引用,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其实说过更牛的话。三代?三代才多久啊,十几代恐怕也难脱胎换骨。
明·张岱《陶庵梦忆·孔庙桧》里有这样一段话: 庙中凡明朝封号,俱置不用,总以见其大也。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我家”,指儒家圣人孔家,“张家”指道家代表张天师家,“朱家”指当时皇族,也就是朱元璋及其子子孙孙。张岱生于明朝年,朱元璋虽然放牛出身,但他家当皇帝都当好几百年了,在孔夫子的后代眼里,尽管不再是“小家子”,却还是有“小家气”。
听了此话,如死而有知,相信那位被人称为“小家子”的使(史)乐成,可能大为解气,这天下,古往今来,到底有几人不是“小家子”出身?他所投靠的主人大将军霍光不也是吗?霏光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个仆人,只不过运气好,年青时的风流,意外的出了大成绩,留下一个大名鼎鼎霍去病,霍光在十岁那年,才被他那同父异母的兄弟带出“小家”,靠近了皇宫。
孔老夫子当年登泰山而下天下,他老人家的后代矜祖德而小皇帝,同样地“小”,但这“小”的境界恐怕不一样,孔老夫子是登上了泰山,他的后代是由于千百年来的养尊处优,由此看来,这人身上的“气”,又未必真是一代胜过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