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人、物的同一种叫法

(2022-04-29 12:07:19)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看过《水浒》的人,一定会记得这首诗。自然也都知道诗中“公子王孙”,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后代。其实,就算没读过《水浒》,甚至没读过什么书,也大都知道这“公子王孙”指的不是一般人。不过,认真说起来,在远古时代,被称为“公子王孙”的人,家里光有钱是不行的。有一个词叫“王公贵族”,“王”是那个时代的最高爵位,“公”的地位仅低于“王”。公、侯、伯、子、男,那时候楚国国君的爵位还只是“子爵”呢。叫楚王,是自封的,别人在心里都不承认,认为是谮称,只不过当时楚国势力强大,别人奈何不得,只好由他自高自大罢了。

当然,到《水浒》所写的宋代,“公子王孙”这一词早已被用滥了,稍有身份人家的后代,都可被人尊之为“公子王孙”。但如果分开单用,一般称人为“公子”的时候多,“王孙”还是很少用的。

但让人奇怪的是,一个这么有高贵含义的词,却还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义项。且看清代文豪钱谦益写的《徐霞客传》里的一段话:

 “(徐霞客)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这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貜父(马猴)”。

细思文义,这段话里面的“王孙”,与“公子王孙”里面的“王孙”,肯定不是一个意思。原来,上文与“山魅、木客、貜父”并称的“王孙”,指的是一种猴子,而“木客”是传说中的一种鸟。

东汉的王延寿作过一篇《王孙赋》,开头就是“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颜状类乎老公,躯体似乎小儿。”

唐代大名鼎鼎的大文豪柳宗文也写了一篇《憎王孙文》。摘一段如下:

“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号呶,唶唶强强,虽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践稼蔬,所过狼藉披攘。木实未熟,辄龁咬投注。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

某种“猴子”为啥又被称为“王孙”,这得专家去研究解答,象西汉杨雄的《方言》,东汉刘熙的《释名》等。不过,为博大家一笑,不妨戏说一句。俗话说“山中无猛虎,猴子称大王。”大概,这种被称为“王孙”的猴子,就曾当过这种“大王”吧。

但有一种小昆虫的别名也种“王孙”,这种昆虫就是常见的蟋蟀。杨雄《方言》中记载:蜻蛚,(即趋织也。)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梁国呼蛬,音巩。)南楚之间谓之蚟孙。(孙一作丝)。孔颖达疏《周礼·考工记·梓人》“时,引《方言》中的话:“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或谓之王孙。”小小的蟋蟀戴了这顶桂冠是什么原由?想当然地说一句,大概是这虫子喜欢鸣叫吧。

被叫做“王孙”的,还不只是动物。一些小草也要来抢这头衔,大家熟知的黄芪,它的别名就叫“王孙”。大概是黄芪有提中气的功效吧。

“王孙”是黄芪外号,还有一种植物的本名就叫“王孙”,因有那么多叫“王孙”的,就有人专作了一幅《王孙会》。图中的四种“王孙”,虽然贱,但都可以入药。当然不包括“公子王孙”里的“王孙”,他们又不能入药。

不同人、物的同一种叫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