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抵达美好
(2023-07-13 09:11:56)
标签:
散文 |
我们终将抵达美好
这一次出行,我故意绕开龙台。
去年到龙台,观油菜花海,其实是看人海。男男女女,穿梭在田间小道,人与花争艳,就连拍到的几张照片,背景依然是人。花海茫茫,还是人海茫茫?
从半山腰的老家出发,沿着盘山路一直向上,就到了山顶。四野都是山,都是农田,都是黄白相间的农田,可以用广角的视野欣赏,置身花海,置身条块分割的山的肌肤、山的脊梁。东面是延伸到西梁的余脉,西面是蜿蜒起伏的尖山、龙台山,仰望遥远的太皇山,似乎有飞鸟沿着山在盘旋,起伏不停。俯瞰沟底,上沟、南峪两个村庄,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山坡下,绿树掩映,青砖白墙,有炊烟袅袅上升,一派太平祥和之气。阳光明媚。有两朵看似亲密无间的云朵,正漂浮于我视线的正前方,被我抓拍到,这是今日之行意外的收获,发个朋友圈,竟得到点赞,心中涌出一丝温情。
空气香甜,是因为路旁随处可见大片的油菜花。这里无人来欣赏,我是第一个?去问田埂上挖野菜的村妇,答曰:这是邓家湾、马家山的地界。蓬勃茂密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的油菜花,花朵与晴空遥相呼应,编织着乡野浓郁春之声圆舞曲。
妻忙着拍照,我闲散地坐在田埂上。
近距离欣赏油菜花,发现每一株油菜都有几十、几百个小花朵,最上面的正在绽放,侧枝或下面的还是花苞,它的小小的花骨朵,有细细的花蕊,蜜蜂把笨重的身体整个趴在上面,尽情的吮吸,枝条不堪重负,摇摇欲坠。“乱花渐欲迷人眼”,是说花的种类多,而在这儿,只有一种颜色,一种花,同样也会“迷人眼”。我和一片花海相视而笑。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自然,静谧而温馨的自然,取之不竭的自然,养育我和我的父老乡亲的自然。儿时曾在这一代游玩过,我们割草,挖野菜,采野果,偷农人的果园,吃过了,闹过了,然后顺着斜坡,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数飞过头顶的燕子,日子很慢,也很充实。就在这一片油菜花下面的村子里,我的小学同学,还住在那座老宅子里,前年他父亲去世,我去过他家的院子,依山而建的厅房,虽也瓷砖贴地,收拾得光鲜明亮,但院子四周,篱笆围墙,夜不闭户,几十年了,村子古朴而自然,村民厚道而热情,偶有来客,必倾其所有。那天他是孝子,必须得守在灵堂,而他一再坚持到他家陪我们,我们喝了罐罐茶,还喝了酒,是他珍藏多年舍不得喝的陈年老窖酒,四十多年的老同学,苍老已经浮现在脸上,而童真依然荡漾在眼睛里。我曾给他小儿子上高中帮过一点忙,无非是找熟人给班主任嘱咐几句,要他多多关照,这些在我是顺手的事情,而他却一直记得,只要进城,哪怕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必须要见见我才行。他的日子应该也好起来了,因为他勤快,老实,绝不会亏了这土地,这世世代代养育我们的土地,说不定我看到的长势最好的这块油菜就是他精心侍弄的成果。我静静地站在村子上面的树丛中,透过树枝看到一个个院子排列自然而有序,他们避开较大的田地,只在几块田地的衔接出建房子,栽树,栽各种果树,一出门就能到田间地头,对他们而言,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劳动就是生活。这种自然和谐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够体会。
我不想再打扰他们,转身离开,继续前行。
前面的路比较平坦,只是弯道比较多,车子一会儿在山脊上,一会儿又回到山腰,水泥路面,干净平整,路旁时有路标,分别是“康瓦坪村”、“牙豁村”,有一条岔道是去上沟村和南峪村的,可以从沟里返回县城,时间还早,我们继续前行。
通往四门方向的路因为在施工,已经有人折而返回。我们从另一条岔道去西梁。
向东两三里,路又转向东北。我们刚刚停留的地方就在右手,在另一个视角回看来路,也是一种乐趣。从我们刚刚过来的山脊上,一面巨大的五彩斑斓的斜坡呈现在眼前,隐隐约约还有村庄点缀其中,油菜花的黄只是其中的一种色彩,斜坡最底下是直接坠入沟底的红土崖,那些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沟沟壑壑,这条沟将潜藏在村庄和田野下一直延伸到下游的新观、高桥几个村,出了沟就是渭河平原,就是国道。我惊讶于如此丰富多样的土地形态,被人们装点得多彩多姿:油菜花是主色调,白色的地膜星星点点于其中,一排排,一行行的果树,一定是得到最好的关照,树枝修剪得错落有致,可以尽情享受日光普照,花椒树也只有两三个分叉,想必采摘一定很方便,路旁的小菜园,一畦畦葱呀蒜呀,布置得恰到好处。田园美景最大特点就是和谐、自然。乡村生活的人们,知道一切都应于自然物理候,合理安排农事,知道什么是不负春光,这个季节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对他们而言,美好就是付出,收获只在其次。对我而言,是一种精神洗礼。
车子继续前进,前面将要看到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置身乡野,拥抱自然,是自疫情以来的梦想,我会把此行的感受写下来与朋友分享,分享快乐,分享遇到的美好。我们终将抵达美好,是心灵与自然的接壤而产生的无法描绘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