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富投顾-收评:如何理性看待当下下跌?

分类: 收盘点评 |
当下行情就两个字“懵圈”,2季度经历了人民币快速贬值,美债飙升,5-6月调整,好不容易美国就业数据回落,CPI重回3的时代,人民币短期升值,指数在3150后小幅度反弹,但是指数又在3200-3250来回缩量震荡,股民戏称电风扇行情,昨日国家出台加大民营企业发展,早上央行也对汇率进行政策调控,盘中人民币飙升500个点,但指数却相反而性,今天一路下跌。
图1:5月后指数走势
难度政策就不起作用了,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减弱了。
其实最大原因是中国股市有一种行为机制,一般来说政策底后还有市场底,大多数市场底还低于政策底。
图2:政策底与市场底关系
如果我们认真把政策底与市场底拆,一般来说底部三个组成部分
1、政策底反弹到前期压力位置进入震荡
2、短期缩量震荡【投资信心全无】
3、快速下跌完成市场底【利好也大跌】
例如:2018年以来政策底与市场底关系:
2018年底部形成过程【政策底与市场底关系】
2022年底部形成过程
管中窥豹,今天这种利好多杀空,就是做市场底:
笃定中盲目,辩证统一偏差
我把3150以来行情叫做中期底部、新一轮行情正在路上【详见6月28日宏观策略新一轮上涨正在路上】
笃定:人民币贬值进入尾声、加息进入尾声,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预期会加大财政力度。
盲目:市场底杀跌对于投资影响不大,能坦然面对2次筑底,但是我发现,不光是投资者不能,同时我自己心里也受到很大冲击。
其实在6月26日文章《全面重错、红了眼眶!》也预计到会有市场底杀跌,即使知道但心里却有了一丝涟漪、笃定是好,但是最近冲击也不小。
6月26日文章
其实在年中经济数据出炉后,政策预期有点落空,市场底部构造大概是一般走势《详见6月29日底部构造三种方向,如上图》所以今天这种多杀空现象是必然,但是心里却有点失落。
肯定有很多投资者问,知道有市场底,为什么一直说中期底部,叫我们坚定信心,如果短期我们减仓,后期买回来那不是非常完美与专业。
问题一:我们是否能完美操作?
我们是否能做到操作上与市场底完美统一。
1、市场底第一个阳线一般是非常大,还要技术确认,回头看相比当下位置下位置没有多大空间。
2、当我们面对市场底杀跌后,我们会全面杀跌割肉,会错过后面大幅度上涨。【这个不接受反驳】
比如2018年12月政策底是:2500 市场底是2440 当时第一个阳线后收盘价就是2509后面就一直拉升,大家最后都是买到2700附近。
2020年2月份政策底2684点,市场底2646点,反转第一天还不能有效确认,后期跳空缺口一下就来到2779点。大家最后都买到3000附近。
2022年3月16日政策底3020附近 市场底触及2863后快速3个大阳线,大家都买到3000点附近。
比如2022年底政策底是2934 市场底确定是2969.大家最后都是买到3000点以上。
因为走势需要确定,同时大跌后还有怀疑观望情绪所在。
同时市场底后容易出现极端行情,大家是不可能买到市场底最低点,不会因为我们意志力改变。
实际操作与完美操作如下图
通过上面我们从行为学与投资实际情况来说,股市是不完美,至少你我做不到政策底反弹出局,又买在最低点市场底。
问题二:如何解决我们认知偏差
1、首先我们都有认知偏差,都想买了就涨,买到最低点,不光是大家,我在2015-2018年这4年期间,天天学习技术分析,记得当时在学缠论时候,按照缠论去操作,最后发现,买了1买股票又继续新低,就不断去割肉,1卖出现后股价又在创新高,特别是错过2016-2017年大白马行情,后面又去学习价值成长投资,坚定2019年科技、2020年新能源,但是也出现2022年以来价值股一直修正心里巨大冲击。比如最近2个月传媒影视,我也是非常乐观,其实在修正时候也是巨大心里冲击,怀疑痛苦加重。
2、股市没有对错,如果你看30分钟走势,今天破平台那对应30分钟就是下跌趋势,如果你是从一个中线级别投资,当下在构造中后期底部。
3、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走的人多,便有了希望,从投资胜率角度来说,我们在一个底部去持有股票,去布局股票,未来上涨我们获取回报概率就越大。
总结:
1、今天市场出现多杀空现象,这是指数在做市场底。
2、市场底与政策底在操作上是相对,如何理解,没有唯一标准【从实战角度来说建议当成一个底部区间处理就好】。
3、数字经济是今年核心,预期这是一次中期震荡,就好比2019年半导体经历4、5、4、7三个月震荡后再次迎来主升浪。
4、加息路径,估值分位上看,当下新能源下游、优质价值公司无疑是战略机会。
北方华创周线图
5、每一个人思考角度,投资周期不相同,在投资这条道路上,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我们才能进步,取得一定成功。
编辑整理由启富投资顾问:鲁鹏,执业编号:A1130622110001
风险提示:本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文章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及雇员对读者使用文章及其内容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及经济之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