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来锦:形家地理名词解释合集(4)

(2023-07-11 10:11:57)
标签:

林来锦

寻龙点穴

堪舆

地理知识

阴宅风水

林来锦:形家地理名词解释合集(4)

林来锦:形家地理名词解释合集(4)

林来锦:形家地理名词解释合集(4)
31.地理名词解释:枝龙
枝龙就是干龙的枝脉,即大龙脉所分枝的小龙脉。徐善继《人子须知'龙法》云:“枝者小龙也,犹树之枝叶,树身大者,枝叶必繁。”以水流夾送观之,与干龙不同,大枝龙以小溪小涧夾送,小枝龙以田源沟渠夹送。风水家认为,龙穴以干龙结穴为佳,故寻龙向以干龙为主,枝龙有穴虽有形,不若干龙为至精,因枝叶繁乱,多非正穴。识得真龙而莽者,其家亦多福禄寿喜。只是应该注意枝龙作穴,须有朝应,亦须有多重缠护。楊筠松《疑龙经》云:“技龙身上亦可裁,半是虚花半是胎。若是虚花无朝应,若是结实护送回。”如能寻得校中之干,而能先干龙作穴,亦为大富贵地。因为千里来龙,穴脉连贯,生气相通。因此,先干龙作穴,能尽得其真气。《疑龙经》云:“干龙多是生王候,枝作干龙亦萫衍。”反之,若干龙先作穴则枝龙气势短浅,枝不胜干,不必作穴。
32.地理名词解释:脱卸剥换
脱卸剥换是指山脉由高变低,再由低变高;由粗变细嫩;由石山变土山;由大山变小山或由小山变大山由一种形状变成另外一种形状…都称为脱卸剥换。风水家注重的是指粗恶顽蠢的山,经过跌、断的过程,脱去凶顽,改换秀美的脱卸剥换,由老变嫩的龙脉才能结出美穴,象一个人的脱胎换骨。如果山脉没有脱换,是杀气未除,乃草寇灭族的大凶地。
33.地理名词解释:枝脚                                                                         
枝脚是指龙脉主体两侧之短小山峦,犹如枝上之叶,又称挠棹。渭龙脈如舟,技脚如其划水桨揖。风水家认为,枝脚亦是脉气所成,可据以辨龙脈之真假吉凶,刘基《堪舆漫兴》云:“技脚反背龙必假,校脚归缠龙必真。不知其父观其子,不知其君观其臣。”徐善继《人子须知·龙法》:“枝脚桡棹,龙之分气也。其形体各以类从。故龙之长远者,其枝脚桡棹亦长远;龙之短小者,其枝脚桡棹亦短小者。龙之吉者,其发为枝脚亦起星辰带贵气;龙之凶者,其见于枝脚亦必恶陋类凶形。”枝脚以其形状,可分类梧桐枝、芍枝、蒹葭叶、杨柳枝等。
34.地理名词解释:水龙
水龙就是指水流之龙。平洋之地以水为龙。平洋之地,山脉潜踪,水行即是龙行。杨筠松《疑龙经》:“行到平详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风水家认为,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故有山之龙,亦有水之龙。《葬经》云:“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气行则水随之而行,而水止气亦随之而止。溢于地表有迹而行者为水,潜于地中无形而运者气,水与气相为表里,因而察来之或东或西,可川知气之来去行止。蒋平阶《水龙经·序》引“古语”云:“平洋大地龙虎,汒汒游归何处,东西只取水为龙,插着便三公。”水龙之行,亦有技之别,大江大河为干龙,小流溪涧为支龙,唯干龙多为行势而穴多结于支龙。行龙亦有五星之说,《水龙经·二·论五星》云:“金圆水曲土方木火尖。”所不同者,水龙以金星水星为吉,木星火星为凶,土星则吉中带《水龙经·二·总沦》云:“盖水星喜柔荏而恶刚强,宣转抱而忌冲激。金水柔荏而土形转抱,与木火之刚强冲激者判然矣。”水龙结穴,以众水朝迎缠抱为征应。
35.地理名词解释:平洋
平洋 指地势平坦而多河流穿行的地带。风水家认为,平洋之地,虽无山脉可言,但平洋为龙势跌落之处,水脉即龙之血脉。只要四面水绕,归流—处,即是龙脉结穴之地。《葬经》:“气之盛,虽然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注云:“平支之龙,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旷阔,……人莫不以八风无蔽为嫌,又岂知支拢气隐若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也,但得横水拦截使之有止耳。”杨筠松《疑龙经》云:“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平洋之地,其势为阳,其生气自下行上,但求其平坦开阔,虽然四面无遮,而不嫌八风相吹,不忧其生气散佚。
36.地理名词解释:平受脉
指行于平地的龙脉。风水家认为,虽然平洋之地,龙脉潜踪隐迹,但察其隐,辨其微,仍可知道龙脉之断续相连,寻得融结生气的吉地。《葬经》云:“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徐善缝《人子须知·龙法》:“平地之势,其龙坦夷旷阔,相牵相连,珠丝马逊,藕断丝牵。”因此,观平支之脉,须善察其土阜高低,水绕情状。《莽经》云:“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注曰:“隐隐,有中之无也,隆隆,无中之有也,其体段若盏中之酥,云中之雁,灰中线路,草里蛇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然其吉则无以加也。具体行之,则以观其水土形势。”《葬经》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隨而比。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此言平坦宽阔之地,生气行于地中,吉气涌起,地表也随之突起、圆者如星丸,方者如印绶,长者如玉尺,曲者如银带。生气止聚之处,砂水环绕,重重拥护,欲去还留。李淳风《阴阳证要》曰:“平受脉落平阳,高—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平中有突,即为得其体。”
37.地理名词解释:三落
指龙脉落穴于初段、中段、末段。风水家认为,龙脉生气融聚落穴,有旺于初者,有盛于中者,有归于尽者,故谓之三落。徐善继《人子须知·龙法》云:“龙之落局,融结不一,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末落。”初落龙,谓才离袓山未远便结形穴,此穴若得形局完密,发福最速,惟脉气不长,故福亦不耐久。中落者,谓于龙脉腰中结穴,虽离祖山已远,迢迢而来,亦有剥换变星,穴星尊重,余枝回转,城郭周密,但此亦只为干中枝作,未为大贵,其大龙脉气来尽,犹自作势远去。扬筠松《疑龙经》云:“君如见此干龙身,的向干龙穷处觅。”穷处即为末落,龙神大尽,方结形局,故又名为大尽龙。末落之穴,为龙脉生气最后归聚之处、是以真气旺盛,必有大贵结作。然亦须形势完全、朝案特立,明堂开阔,缠山回转,四应有情,方为极地佳城。
38.地理名词解释:形势
形势是指龙脉与结穴之处的势态与形状。郭璞《葬经》云:“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注曰:“千尺言其远,招一枝山之来势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之成形。”择穴的主要目的,是葬时乘以生气,而生气无形,惟有考其形然后可得。《葬经》云:“夫气行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善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因此,尽管气有升沉聚散,变化莫测,行于龙脉,亦行综飘忽。委蛇东西,或为南北。促其始发之时,必有势可寻,得势则得其来去。又因山之形色,缘气而生,因而;形即气的外在形态。
39.地理名词解释:五势
五势指龙穴走向与朝山、水流之间构成的五种方位趋势。分别是:正势、侧势、逆势、顺势、回势。龙脉自北而来,朝山立于南,为正势;龙脉自西而发,作穴於北,南方作朝,为侧势;龙脉逆水而行,朝山顺水而下,此为逆势;龙脉顺水而行,朝山逆水而上,为顺势;龙身蜿蜒而行,回顾祖山而作朝山,为回势。此五势结穴,构成逆顺不同形局各五种,以逆为贵,顺则力减。
40.地理名词解释:三势
三势分别是,立势、坐势、眠势;它是根据人的立、坐、唾三种姿势演变过来的,所以在穴场确定之后,穴星高大时,就特别注意,观察穴星的形态,是站,是坐,还是睡。
立势:山势如人站立,头俯身耸,气往上浮,这时出脉,结脉穴,生晕在高处,这叫做“天穴”,穴结在山巅之仰穴,立穴的地方一定要平坦,才正确。
坐势:山形如坐着一样,身屈,头不俯不仰,气藏在中间,山脉结穴,生晕处,不高不低,叫做人穴。穴结在山腰,落脉缓和低平的地方,如果来脉急,穴位应在傍边寻找。穴点高了伤龙,点的太低伤穴。眠势:山势如人仰睡一样,身仰,头仰,气往下坠,出脉结穴,生晕在低处,名为地穴。一般穴结在山脚附近,来脉峻急时穴结在乳头。以上为三势定穴。
本文摘自林来锦著作《地理名词解释》学习讲义;咨询+VGFXJ2020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