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锦:形家地理名词解释合集(3)

标签:
林来锦寻龙点穴地理知识堪舆阴宅风水 |



21.地理名词解释:正体
正体是指山体形状纯粹的山峰,即正五星;如纯圆形山,就是金星山,纯方山就是土星山,纯尖山就是火星山;纯直立的山就是木星山;纯波浪状的山就是水星山;正体之山能量级别最高,最纯正;
22.地理名词解释:风水。
什么叫风水?寻龙点穴者,谓能藏风纳气之穴场最为可贵。但认为风性飘摇,气若乘风,则气即随而游散;水性收敛,气若遇水,则能凝结聚止。因此为人点葬者,须细察风和水,故讲究堪天舆地,寻龙点穴者,又称之为“风水师”。《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又一说,风阳阳,水属阴,堪舆学特重阴阳呼吸之气,贵在因此藏风聚气,故特称“风水”。
23.地理名词解释:地理
地理,堪舆或称风水或地理。《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但所谓地理并不同于外方之地理学。西方人沙利(Chatley)曾为中国所谓地理下过定义说:“此系使生者与
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之艺术也。”然以“地理”代称“堪舆”实有以偏概全之流弊,而忽略天星与堪舆之密切关系。
24.地理名词解释:天池水。
天池水又名“卫龙池”,多为祖宗山或高冈上之池水,分五格:两池夹龙最贵;单池护者次之;小池水,水不流出,亦不干涸,称为“卫龙井”又次之;非池非湖,仅为蒙泉小流,称为“卫龙泉”,此四者属吉格。如龙池崩圯,则龙气泄走乃吉中带凶格也。宋·辜托长老:“天池水少人知,周回深阔最为奇,能盛天水荫龙脉,盈竭犹能验盛衷;平坂天池大且深,真龙脉旺早凝成,四时融注极荣贵,一旦干枯即败倾。”
25.地理名词解释:反背水
反背水,又名反跳水。凡流水来到穴前必须绕抱左右而去方为有情,若才刚到穴前,突然一个急转弯离去,即称为“反跳水”。但流水如反跳出水后,再回环流来,就不视为“反跳水”。《水龙语类》:“反背水,形如反弓,一名反跳水,此水漏泄堂气,无情之水也”。《雪心赋》:“水缠过穴而反跳,一文不值。
26.地理名词解释:太极晕
地理家以为真龙穴,在该穴之地表上,必有五圈浓浅色系各不同的颜色,且如太阳周包裹,层各一色,浓淡浅深,璀璨夺目,有如日之周围,发生重轮之势,一圈之外,复套一圈,故曰:“晕”;“太极”指穴理而言。盖两仪、四象、八卦,至此方显,如水到穷时太极明,故穴晕而以太极冠之也。
27.地理名词解释:兼体
兼体是指由多种正体五行之形状合成的山峰,也称为并体。 例如某座山峦它同时具备有金形,木形的山峦或同时具备火形,水形,土形等其他山峦的情况,此山就是兼体山;
28.地理名词解释:贴体
贴体是指:山的正面微微突起一个山体,略有分界者;山面大,要贴。例如木星做父母山,在父母山的正面又突如一块金形的山墩,该凸起的金形山墩就是贴体;火星做父母山,在火星峰的正面再凸起一个土星山墩,该土星山墩就是贴体;
29.地理名词解释:衬体
衬体是指山的背面突出一个形体,有明显分界者:山面小,要衬。衬体,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乐山和鬼山;
30.地理名词解释:三大干龙
风水家以南海、长江、黄河、鴨绿江四水域为界,将中华山脉地势分别三大部分,称为三大干龙,即北条干龙、中条干龙、南条干龙。徐善继《人子须知·龙法》:“天下有三处大水;曰黄河、曰长江、鸭绿江。长江与南海夹南条尽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夹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夹北条尽于辽海。”三干龙均以昆仑为源。北龙环阴山贺兰经幽燕入辽海,其枝干有恒山、太行山、燕山,以燕京为其止处。
本文摘自林来锦著作《地理名词解释》学习讲义;咨询+V:GFXJ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