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城区平山中心校孙立友(第十三课蚂蚁搬家)

(2019-03-29 15:18:19)
标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育

分类: 科研课题研究

第六册 第十三课《蚂蚁搬家(一)》教学设计

                龙教版第六册第十三课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第十三课 蚂蚁搬家(一)

教材分析

《蚂蚁搬家(一)》一课主要内容为如何设计图片沿着规划的路径移动,完成主题任务——蚂蚁搬家。在本节中学生要学习应用的知识很多,教师结合实例讲解,要求学生理解蚂蚁行走原理、规蚂蚁触角距离、触角的数量、气味的探测等相关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自主完成素材的准备;绘制气味路线、绘制蚂蚁、绘制探测触角、绘制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蚂蚁搬家的基础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着重讲解蚂蚁搬家行走的原理——图片沿着规划的路径移动。教师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蚂蚁搬家”脚本设计的素材准备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收获学习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设计图片沿着规划的路径移动。

.通过理解图片沿着规划的路径移动、结合以往知识,学生自主完成素材的准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完成主题任务蚂蚁搬家的素材准备。

教学难点

理解设计图片沿着规划的路径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课件《蚂蚁搬家(一)》动画示例及微课课件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意图

一、作品赏析,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scratch动画《蚂蚁搬家(一)》,引导学生共同观看。

师:同学们,这个动画中都有哪些对画角色?谁能说一说。(学生可能说的不全,留作学习原理时进行补充。)

师:小蚂蚁是如何实现搬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搬家(一)》一课。板书课题。

二、明确任务,探究学习

(一)任务分析:

.教师结合微课课件演示讲解蚂蚁搬家动画原理。

蚂蚁是靠两根触角寻找气味,沿着其他蚂蚁或者自己留下的气味行走。那么在实现蚂蚁行走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个探测角色用来当作蚂蚁的触角,帮助蚂蚁探测前方的况。当探测角色找不到气味的时候及时地调整蚂蚁的行走方向,保证蚂蚁行走在气味区间内。我们绘制一根红色的曲线来代表蚂蚁的气味区间,蓝色的圆形代表终点。

.动画素材分析。

师:通过观看动画及原理分析,大家说说这个动画有哪些动角色

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把角色补充完整并板书

(1)蚂蚁

(2)触角

(3)气味路线

(4)终点

(二)动画角色制作

师:这些动画素材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些角色我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就可以制作。下面同学们就分组共同研究制作这些动画素材。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角色绘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三、练习制作的素材欣赏

师:分组转播学生所制作的动画素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所制作的动画素材是否存在问题:

(1)触角的距离

(2)触角的大小及与蚂蚁的位置关系

(3)触角的大小与气味空间的大小关系

师:引导学生分析所制作的动画素材会产生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所绘制的动画素材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师:我们所绘制的动画角色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动画制作效果,甚至决定着任务是否能完夸,各条脚本的执行效果会受动画角色的大小和位置等关系影响动画效果,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适。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动画脚本的制作,同时完成动画的调试

 

附:板书设计

 

蚂蚁搬家(一)

一、动画原理

二、动画素材

(1)蚂蚁

(2)触角

(3)气味路线

(4)终点

 

 

通过观看动画,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利用微课课件,使学生掌握蚂蚁搬家的动画原理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素材,为学生制作动画素材做准备。

 

 

  

  

 

 

 

  

 

 

 

 

 

通过分析制作动画素材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推理可能会产生的效果,完成素材大小与位置的调整,为下节课动画制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明确本课的知识脉络,方便知识梳理。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一项难点内容为了解蚂蚁搬家动画制作的原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微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学习。

蚂蚁搬家一课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例,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原因导致动画制作失败,导致蚂蚁走不了和找不到终点等等种种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在第二课时产生各种失败,我在本课时进行了渗透,为了解决在下一课时产生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改正做好铺垫。

总之,这个动画实现起来需要反复的调整,试验,本课的大量分析也是为了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