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评审书
(2018-05-07 13:33:35)
背景: 马来西亚心理学家、教授玛利亚尼•默德曾讲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优秀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及身体体能的发展。”同伴关系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4-5岁是学前中期,处于幼儿期中比较关键的时期。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在区域活动中,她们逐渐学会交往,学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可以获得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而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都是独自活动居多。家庭造成了幼儿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扶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之间的交往存在这很大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应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里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是可以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的,可以为幼儿们提供广阔的集体空间和无限的交往机遇。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断地在活动区中提高交往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交往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主动发展的活动,自由结伴,自由交往,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的幼儿聚在一起活动,她们没有心理压力,因而,区域活动为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对矛盾处理方式上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区域活动促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幼儿不愿与他人交往,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玩耍,合作意识不强。 2、幼儿交往中不能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 3、幼儿不能主动邀请别人一起参与游戏,被别人邀请也不愿参加,不会分享交流。 4、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争论、推打,不愿意妥协。 5、不少幼儿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看到喜欢的想要的,去独占,不愿谦让。 |
|
||
实践意义: 我们知道,幼儿园幼儿尚没有较大的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幼儿的交往意识在心中萌芽并发展,通过区域活动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我们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在交往中有话敢说。树立他们交往的信心。其次相信幼儿,恰当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方式指导。其次要鼓励幼儿,支持他们进行交往的行为。最后要以区域活动游戏等形式,促使幼儿在交往中有话会说。 此外,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开展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研究活动。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基础。 因此,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研究非常重要并且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及长远价值。
理论价值: 《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幼儿需要学习不断的倾听理解交流者的语言,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景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言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学习活动中,语言教学强调艺术活动的作用,将语言同音乐、美工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一日活动中,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贯穿,要给幼儿提供多种看、读和用的机会,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所以,通过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运用并丰富幼儿教学相关理论,提高区域活动研究水平,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为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
|
||
可行性分析: 1、区域活动的发展趋势: 区域活动在今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其发展而言,在“追求过程本身即是结果”的价值实践中,区域活动对幼儿创造精神、平等意识、交往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形式设置、材料投放、活动内容、教师指导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动态、自由、灵活、开放的态势;对课程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而言,并行交错,自然融合,相辅相成。首先,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最后,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交往能力。 2、理论支持 作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通过亲身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元智能理论既告诉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孩子最擅长和最薄弱的智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告诉我们教师有责任去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使孩子们强项更强、弱项渐强地成长起来。
3、完备的课题研究条件 4、课题立项前期我们就相关活动已经进行过实践探索,有一定的基础,有部分实践经验和基本的一些研究素材。
|
|
||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
研究方法设计: 1、准备阶段: 主要采用调查法:在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利用阅读文献书籍、网络、报刊等等相关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结合本课题研究,加以调整提升和完善。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国内外区域活动研究的进展和研究趋势,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不断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实施阶段: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不断地进行总结,调整,谋求教育行为的不断改善),结合实验法、观察法; 3、结题阶段: 经验总结法:采用分析法汇总材料。
|
||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
1、宜川县幼儿园是宜川县优质园,我园配备了现代化办公设备,保证我们能方便的搜集信息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购了教育杂志 2、自定区域主题;丰富幼儿交往的内容;为幼儿树立交往的信心。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保教结合组织全面实施。本课题制定以后,让每个参加研究的人都熟知本方案的内容,明确研究目的,掌握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习有关的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赴先进园所参观学习。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中午和放学时间进行交流讨论。 4、结合《纲要》 精神及《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的要求。 5、课题组组成科学合理、他们热爱科研,热爱学生,积极负责,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确保课题研究实施的生力军。 6、课题组计划详实可行,组织管理水平高,考核评价制度健全,资金有保障。
|
||
预 期 研 究 成 果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区域主题活动图册》 |
2018年2月 |
||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文稿汇编》 |
2018年3月 |
||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2018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