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这就是人生

标签:
冈仁波齐接受平凡的自我朝圣队伍 |
故事很简单:
藏族汉子尼玛扎堆,为了帮叔叔完成朝圣的愿望,选择在新年过后带他上路。这一年刚好是藏历马年,是释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诸神会聚集冈仁波齐。
村里很多人都想加入尼玛的朝圣队伍,最终成行的11人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有终日喝得醉醺醺的屠夫,有身患残疾的少年,有盖房子遭遇家人死伤的中年夫妇,还有他们懵懂的9岁女儿。
一辆拖拉机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任何锣鼓喧天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而未来的2000多公里,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只因心中有神明。
这一走就走了一年。从大雪纷飞,到桃花盛开,再到绿树成荫,他们来什么经历什么,对一切际遇都坦然接受。
每到暮色四合,他们就找一片空旷地带搭起帐篷,去附近的河里取水,用小刀割下腊肉当晚餐,睡前在老人的带领下念经文。
孕妇半夜宫缩,同伴们就把她扶上拖拉机,开到附近的县城医院生下孩子。
小女孩头疼,同行的人问她还能不能磕头,妈妈淡定地说,到前面买点药就好,女儿要磕头,磕头长见识。
杀生无数的屠夫,在一只蚂蚁面前长跪不起,只为了等它慢慢地爬远。
那个刚遭遇盖房子家人死伤的中年男子,则在朝圣路上的泥石流里被砸伤了腿,他质疑为什么爷爷和爸爸都没有做坏事,他却要遭遇如此。最终在众人的经文声里平静。
他们只是心怀一个信仰,然后埋头走下去。
钱不够了,就去打零工,赚得旅费继续上路。
遇到风雪,在风雪里磕头,遇到水洼,在水洼里匍匐。
孕妇生完小孩,几天后就跟随着同伴一起磕头,孩子哭了,就爬上拖拉机的货箱里喂奶。
小女孩给家人打电话寒暄,和每个人的对话如出一辙,翻来覆去的“你想我吗?我想你了。”
拖拉机被撞坏了,男人们就用人力拉车,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返回去,重新磕头回到原地,一步都不敷衍。
老人在某天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没有痛哭,只有祝福。
藏人的朝圣路,多么像人生——远看像长河,近看是碎片。四季变迁,生死轮回,生生不息。
而我最大的震撼是:面对变数,他们泰然处之,平静接受,互爱互助,因为他们心里真的有神明。
当我跟随着电影的镜头,一步一步走过转山转水磕长头的2000多公里,在淡漠疏离又漫不经心细节里,走过百折千转,四季变换,生死轮回。
每个人都看似荒诞而渺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里卑微如蚁。
他们一遍遍搭帐篷,念经;
他们在风霜里叩首,一圈圈绕着神山磕头;
可是我依然泪流满面。
因为在宇宙的浩瀚烟尘里,我们都一样,用自己的爱和信仰,为这偶然的人生,努力活出意义。
他们终于抵达神山,我们终获俗世圆满。
就像《冈仁波齐》幕后花絮里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在路上,朝着你我心中的“冈仁波齐”,心怀热爱和信仰,经历着一切经历,或许这就是此生最大意义。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前一篇:好的关系,都有距离感
后一篇:你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幸福?